党建工作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2-01-22 04:26:00

导语:党建工作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建工作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以“党建共融”为龙头,构建“区域一体化”的领导体系

一是完善领导体制。坚持以“区域不变”应“单位多变”,对原有街道党工委领导体制进行改革创新,探索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为“轴心”、以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为“扇面”的街道“区域党工委”。目前,××区共遴选了34名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5个街道(区域)党工委的“兼职委员”,使辖区单位的沟通协调转变为联合领导。二是完善议事规则。区委每年召开一次党建工作联席会、街道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工作调度会、区域单位每月轮流主持开展一次党建活动,共同研讨公益性事务、共同文秘杂烩网制定目标性规划、共同协调区域间利益,使辖区不同部门、系统和单位在新的区域党建平台上得到有效整合,从而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凝聚力。

以“资源共享”为抓手,构建“管理一体化”的组织体系

一是优化组织设置。打破“一社区一支部”传统模式,按照“优化设置、扩大覆盖、因地制宜”的原则,升级打造社区党委1个、社区党总支13个,创建特色党建楼门156户,建立服务窗口、中介机构、私企商铺等行业党组织23个和流动党员驻外党支部6个,打造党建示范街5条,使组织设置更加科学,党员活动更加便利。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按照“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共创和谐、共促发展”的要求,由街道社区党组织引导驻区单位开放共享活动场所、教育设施、经验成果等资源,经常性联合开展教育培训、文体娱*乐等活动,并引导辖区单位共同参与城市管理、信访维稳、文明创建等工作。三是优化工作机制。健全城乡流动党员服务网络,着力打造“12371”流动党员服务热线,发挥辖区各类党组织资源优势,为流动党员提供子女就学、就业培训、创业扶持、医疗服务等17项优质服务。探索建立发展党员“积分制”,破解了在进城(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程序“断链”的难题,辖区单位的资源优势和各类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事务中得到充分发挥。

以“民生共担”为根本,构建“服务一体化”的惠民体系

一是构建服务阵地。根据社区的人口规模、地域面积和群众需求,采取新建、改造、调整、共享等方式,规范和配置社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推进社区组织活动场所、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等建设。建立社区党校81所、图书阅览室116处,社区医疗卫生室42个,老、残、幼活动场所36处。二是构建便民网络。着力推进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建设,高标准打造拥有18个民生服务窗口、101项服务项目的区级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按大厅标准化、设备信息化、管理制度化、服务人性化的“四化”标准,打造街道社会管理服务分中心5个;按有场地、有制度、有台帐、有专人的“四有”标准,打造社区事务服务点67个,集公益服务、市场服务、志愿服务为一体的三级便民惠民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15分钟社区民生服务圈”,实现了社区服务网点覆盖率和服务对象覆盖率两个100%。三是构建帮扶机制。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每年筹集特困党员救助基金20万元,创立“特困党员救助站”、“爱心超市”等服务平台,每月向40名特困党员发放“特困党员救助卡”,并实施“特困党员脱贫造血”工程,定期组织开展困难帮扶、创业帮扶和发展帮扶活动。

以“发展共赢”为目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互助体系

一是搭建互助平台。深化开展以“组织联动互商、文化联乐互融、信息联享互通、人才联姻互补、服务联手互惠、爱心联倡互助”为主题的“六联六互”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全区共有32个社区(村)党组织与周边七个县市基层党组织签约结对。二是把握互助需求。找准双方需求共同点、项目共赢点,以项目结对推动互帮互助。科学制定了六个方面21个互动项目(活动),通过建立“企业+项目”、“居民+村民”、“项目+基地”等运作模式,组织城乡社区党组织根据自身实际和需求领题立项,各结对城乡基层党组织缔结1个以上长期合作(经济)项目,每月至少开展1次主题活动。三是提升互助效益。以互动区县、两地群众为评价主体,以基层党组织为参评对象,以项目效益为考核内容,采取“项目指标+群众测评+专家点评”等方式,对互帮互助“六大板块”内容进行分类考核考评,每年开展“十大双赢项目”、“十佳共建对子”等评比活动,切实推进互助活动规范化、机制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