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业务计划方法
时间:2022-11-30 11:33:00
导语:商业银行业务计划方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总体发展目标的设定
从银行管理者的角度,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的目标被进一步细化为资产(表内资产、表外资产)规模,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风险调整后的资产利润率)等等。
1.确定总体目标的因素分析
确定总体发展目标的核心是增长率,需要考虑外部的经济形势、考虑银行管理层可以控制的因素,考虑股东控制的因素,考虑配套的资源安排。根据考虑因素的不同,年度计划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年度经营计划,主要考虑外部经济形势和配套资源安排;二是年度发展规划,主要考虑内生的增长因素和股东的策略。
2.必须考虑的约束条件——内部因素
(1)资产质量:这是实现业务增长的最基本的约束条件,没有质量的增长,等于是没有增长。在市场竞争日益惨烈的今天,商业银行要想不被淘汰,新增的资产质量必须达到国际领先银行的水平。此外,对于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也要千方百计进行处置。
(2)盈利能力:在人民银行继续保持利率管制的情况下,不断提升盈利能力仍有实际的内涵,这里不仅仅是对资产质量的控制,而且包括严格的拨备制度、节约使用经济资本、降低非利息支出、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当前,除了上市银行执行了比较严格的拨备制度之外,其余银行实质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拨备不足;在包括四大银行都在酝酿上市的情况下,节约使用经济资本意义重大,这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建立按照风险调整资产后的收益率(RoRAA)进行利润考核的制度。
(3)产品支持:无论是资产、负债还是中间业务,从价格、品牌、包装、设计、营销、市场响应等方面,都必须保持与同业平均水平相当的速度。核心是响应速度和价格水平,响应速度包括交易前的准备时间要短、交易本身要尽可能地方便快捷。
(4)网点布局:同样是追求盈利,对于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网点布局具有不同的含义。四大银行的主要问题是在收缩中完善布局,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主要问题是在扩充中完善布局。这是因为,在人民银行继续保持较高的存贷利差情况下,外延式的扩张仍然是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地位的有力手段。不过,四大银行网点布局与行政区域的结合过去紧密,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资本金的约束与发展的年限,仍然处于规模不足阶段,许多重要的经济区域和城市还没有进入。
(5)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竞争是人世以后中国银行业面I临的最核心的威胁。当前,不仅在中外资银行之间存在着对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中资银行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争夺。在涉及银行的各种媒体上面,中资银行招聘支行行长和客户经理的竞争非常激烈。
3.必须考虑的约束条件——外部因素
(1)投资者的偏好。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上市,投资者评价商业银行的绩效将更多地考虑资本充足率,盈利水平和资产质量,当然规模的发展也很重要,但必须保持四者的协调发展。
(2)客户偏好。监管当局和投资者的态度也将影响客户的态度。如果商业银行的发展不能获得这两者的好评,也难以赢得客户的支持。
(3)监管当局的偏好:今后,银监会考核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主要评价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这对未来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将发生重要影响。
(4)同业的发展。同业增长速度对本行的发展速度目标设定有重大影响,但不能简单地将自己的增长目标设置在同业平均水平或者更高的速度,因为有很多的前提条件。
二、指标体系的设定
1.按管理项目的分类指标类别可分为五个大类:绩效和成果的“效益指标”,比如利润总额,风险调整资产后的收益率第二类是反映经营的过程和发展潜力的“业务指标”,比如存款日均余额、贷款日均余额等等;第三类是反映资源使用情况或者资源配置情况的“费用指标";第四类是反映资产质量情况的“质量指标”,当前主要是反映表内外信贷资产质量情况,在适当时候,可以扩展到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的质量隋况第五类是反晓行发展策略和对分行控制过程的“结构指标";这五类指标的设置,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商业银行的过去财务绩效和未来发展潜力,可以引导业务发展部署。需要注意:
(1)“效益指标”和“质量指标”有包含关系,因为考核的效益,是要严格按照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计提呆账准备金。但是,考虑到资产质量的极端重要性,重复设置也是必要的。
(2)在计划编制过程中,后四类处于主导地位,第一类处于被动地位。后四类确定了,自然就能够得出“效益指标”。从这个意义上讲,单纯讲“以利润为中心”是没有意义的,没有过程,哪有结果。
(3)理论上讲,还应有一类“管理指标”,反映相关部门的管理能力和管理实际,但从操作上考虑,是否需要引入需要考虑各个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比如“重大案件一票否决制”等等。
2.按控制方式的分类:“监控性指标”和“监测性指标”
“监控性指标”是“监测并控制”,比一般所讲的“指令性计划”含义更为广泛。“监测性指标”不同于“指导性指标”。“指导性指标”是仅供参考的含义,不具有约束力,“监测”是“检测并监管”,含有当监测对象的行为不符合约定的规范时,进行调整和控制。这两种指标的划分,进一步细化了“过程控制”对“发展方向”的指引。
三、指标制订的原则
1.战略指导原则
计划是战略的规范化、过程化实施。而规范化和过程化,是通过具体指标的制定和监控来进行的。举例来说,如果某商业银行的信用卡战略定位是向高中端客户提供高价值服务,那么,在具体的计划指标制定中,就必须明确地界定高中端客户:是依据对本行的利润贡献,还是依据客户自身的经济实力;并且,需要具体提出高中端客户的发展目标:如新增数量等等。
2.区域协调原则
根据商业银行所处的不同经济区域的GDP增长速度和金融资源增长速度情况,确定该经济区域内分行的基准增长速度。在此基础上,根据其拥有的资源数量,包括网点数目、人员数量、工资总额进行调整。
3.投入产出配比原则
投入和产出的配比,是一个易于理解但难以操作的原则。通常的投入包括三个内容:一是资本性质的投入,比如开设分行,需要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拨付营运资金,需要购置或者租赁营业场所,二是用于日常维持性质的投入,比如一旦决定在某个分行开办房地产信贷业务,则不论是否真正开办了业务,有没有利润,都需要支出一定的费用,比如办公费用和人头费用,三是与业务本身联系精密的开拓费用,比如广告费、宣传费等等。由此可见,投入本身与产出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尤其是当期联系。而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的双方,都有动机制定明确或者不明确的游戏。规则明确就会丧失讨价还价的机会,不明确则增加了交易成本。
4.行内比较与同业比较相结合的原则有两层考虑:一是在设定经营目标,如资产利润率、中长期资产占比时、规模增长速度时,要根据同业水平确定;二是在“秋后算账”、评价经营绩效时,要考虑各个分行在行内排名的次序变动和在当地排名的次序变动。
5.本外币分离的原则
我国仍然是货币管制的国家,本外币不能自由兑换,同业的产品,单纯是货币的不同,就具有完全不同的特性。因此,任何产品线的计划,都必须制定本外币分离的原则。比如,2003年9月末,我国人民币存款比年初增长18.71%,但同期,外币存款的增幅为-1.70%。这是由于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币存款也快速增长,但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本外币的利率差异等原因,企业和居民保留外汇意愿下降,结汇意愿增强,因而在存在游资进入的情况下,外币存款仍然下降。
- 上一篇:撰写金融案例研究体会
- 下一篇:理财报道技巧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