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创作和谐社会体会
时间:2022-11-25 04:33:00
导语:美术创作和谐社会体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我国的日益强盛,文化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绘画、书法、戏剧、舞蹈、音乐等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电影、电视更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因此文艺创作的队伍大了,关注艺术品的人多了,城市的街头被雕塑美化了,各类艺术学习班火热了,精彩的电视节目把众多眼球吸引了……文化活动的日益繁荣促进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整体和谐;文化活动的日益繁荣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对艺术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创作也应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使命感中与时代合拍。
让艺术作品流露真情
现实生活是文艺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尽的源泉,只有不断地贴近社会生活和走进大自然的现实中,才能为艺术作品不断注入新的生机。真实的生活是最美的,真实的生活是艺术灵感的发源地。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加工升华后的结晶,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任何的艺术表现形式中都带有生活的烙印。
艺术创作不是简单地贴近生活,模仿生活,被动地抄袭生活。艺术创作源于激情,激情本自信念,但激情和信念又都根于生活。八大山人这位绝世怪才,他的艺术个性来源于那种国破家亡的深悲孤愤的发泄,是生命的呼喊和灵魂的震撼。齐白石以虫草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也以和谐宁静的画面,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需要。在国外还有梵高,如果他不是那样地渴望生活,又是那么无情地被生活逼上了绝路,就不会使他的艺术喷射出火焰一般的热情来。
有专业收藏人士坦言任何一种艺术载体,油画、版画、国画等,只要是艺术家用心去创作出来的作品,作品表达艺术家内心的一种真情流露,都是值得收藏的作品。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我们要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去寻觅发现自己感动的东西,激发创作的灵感,努力创作出打动观众心弦的作品来。要意识到一个画家如果安于闭门作画,不深入生活,没有对生活底蕴的发掘,没有对艺术真谛的领悟,那就只能在形式花样上争奇斗巧。对于观者而言也只有寄托着美妙情思的作品,才有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一个优秀的艺术工作者,不管生活是苦是甜,他的思想都应该是超越苦难与甜蜜的。如果没有思想上的超越,那么他的艺术作品必然单薄、浅陋,缺少真情的。如果缺少了发乎内心的真情或者创作热情,那么这样的艺术作品必然缺少生命力。而这真情,也应该是艺术家内心和谐的产物。因为只有内心的平和,才能使艺术作品思想深刻。
美术创作与时代相和谐
那些经典优秀的美术作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近现代,都是与时俱进的。因为一个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应该是把握时代脉搏,为时代主题服务。如徐悲鸿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作者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而《愚公移山图》则以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表达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决心与毅力。在反映时代精神上,徐悲鸿以战士的情怀,用画作振奋了那个时代。而齐白石的虫草,也以和谐宁静的画面,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需要。
当然现代画家优秀的作品更多,远的不说,就拿王西京《远去的足音》、王有政的《捏扁食》来说,我们就可以从中体味出,他们一个是反映改革的艰辛,一个是反映生活的祥和。作为文化工作者的文化道德和文化职责,应该把文化思想和理论提升到民族和谐和睦的主体上来,通过一幅幅画面来反映时代变迁中美好的生活场景。
徐悲鸿的作品与那个时代是和谐的,因为他看到了民族的弊病,于是以自己的奔马,来强调民族精神的重要;齐白石也与那个时代是和谐的,因为旧中国虽然积弊很深,但是人们渴望和谐文明的声音是无法被淹没的;而王西京以自己的忧患意识,用历史题材来强调当代中国的改革之音,应该具有牺牲的精神,这和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壮士》是多么地相近;王有政的《捏扁食》更是自足自乐的乡村影像,更是中华民族内心深处所渴望的最温馨的需要。
无论是徐悲鸿以绘画来振奋民族的精神,还是齐白石以虫草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无论是王西京以绘画来反映整个时代改革的艰辛,还是王有政绘画中呈现的和谐之美,我们都能清晰地看到整个时代的影子。越是盛世,文化越繁荣,思想越活跃。反之亦然。我们看汉唐文化的大气恢宏,宋明文化的思想繁荣,清朝美术的名家辈出,这无不反映出时代的影像。当代美术创作必须遵循时代的规律,与时俱进,创作出有益于社会和谐的作品,或激励奋发民众的激情,或把民众的心声通过画面反映出来。
在美术创作中体现社会责任
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我们还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美术创作应该与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前提相结合,与时俱进,踏准时代前进的鼓点,领会时代精神的本质,回应时代风云的激荡,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艺术作品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感召力。
有人认为生活提供创作的只是题材,深入生活,就是去搜集这些东西。其实不然,生活给予艺术家的还有比题材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激情与灵感,风格与个性。在任何时代,艺术家创作的思路都是贴合时代的,他们反映当代的生活,反映民众的心声,把人们生存的基本欲望,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反映出来。
文化要开放和交流,艺术家要跳出狭隘,融于自然、融于社会,寻找生活中一切可以发掘的美来启发灵感,也要寻找突破狭小自我而超越自我的方式。把社会责任与心灵自由和谐地统一起来。创作赋予与时代相贴切的和谐元素,既是传承中华民族的光荣文化传统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和文化人的责任。一个优秀的艺术工作者,只有把社会责任感和心灵自由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在社会主义审美理想的指引下,深刻地认识生活、发现生活,让艺术成为时代前进的火炬和号角;才能激发创造的灵感、想象和能力,调动埋在心灵深处的生活感受和情绪记忆,灌注全部的热情和心血,从而凝聚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让观众和我们一起沉潜于情感的体验之中。
让艺术作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艺术作品是文化活动的一部分,艺术作品使文化活动变得丰富多彩。群众文化生活离不开艺术,艺术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对未来的憧憬与美好向往。艺术不但记录下特定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活动的发展历史而且还激励着人们去创造美好的新生活。生活中看似普遍、普通的东西,也正是群众最为熟悉热爱的东西。艺术家就是要善于从寻常之物中发现美、提炼美,然后还给群众,服务群众。
在今天,美的概念已变得多义、模糊。夸耀为美、包装为美、铺张为美、裸露为美、以丑为美、搞笑为美、大把大把地甩钱为美,艺术上无节制的煽情及调侃,只为博得廉价一笑。艺术承担不了治国重任。但它是思想的翅膀,是社会风尚的晴雨表。艺术作品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要起到教化的作用,要成为群众的精神食粮,要使群众在娱乐的同时陶冶情操。
在美术作品中,很多画究竟要画什么、想说什么都不知道。这种画太多了!画几个小孩挺热闹,画一些女子光着腚,就都这么画。亚明也画过小孩,几个小孩过一条小溪,大的牵着小的,壮的背着弱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一条小溪就这么过去了。想想我们成年人的生活,不也需要相互搀扶吗?这就是构思,这就是立意和思想。看似简单,其实深刻,人生的小道理连着大道理,能令你举一反三,有所联想。傅抱石画屈原,忧国忧民,精神恍惚。徐悲鸿画雄狮、奔马,对民族崛起表示了强烈的期盼。构思立意就是美术作品的精神,靠的是创作者生活积累,长年养成,由阅历中产生想象力。
让艺术作品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是文化工作者的责任,艺术家要走进生活,参悟生活的本义和艺术的真谛,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把生活中得来的素材提炼、概括、升华,从而促成艺术作品的升华。为艺术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尽一分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