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科学人才观心得体会

时间:2022-11-20 03:49:00

导语:树科学人才观心得体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树科学人才观心得体会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人才竞争形势,我们必须彻底解放思想,树立科学人才观,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重要保证。

一、深刻理解总书记提出的三个“牢固树立”,把握好科学人才观的内涵。

1、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这一论断科学阐明了人才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具体来说就是:⑴人才资源成为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第一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智力将爆发革命,这场革命将以开发人才资源和充分发挥人的创新能力为中心,人们将不再以拥有土地和钱财的多少论财富,而主要以知识的多少、智力的高低和创新能力的大小论贫富。⑵人才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和国际竞争的根本和核心,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⑶全面开发人才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我们不仅要解决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之后如何进一步推进人才的全面开发问题,也要解决人的主体地位、作用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如何以人才的全面开发来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的问题。

2、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

人人都可以成才的思想观念是科学人才观的中心部分,提示了科学人才观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一方面要明确人才的内涵和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认识人才成长的主要途径。

第一,重新界定人才的内涵。要坚信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也就是说,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术,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实践中作出积极贡献的,都是党的国家需要的人才。

第二,确立新的人才标准。就是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

第三,深入研究成才的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资源开展的途径正在不断拓展:一是自主性开发。强调人才自身的觉悟性和能动性,通过人才个体自身不断努力,完善和发展自身的智能素质。二是培养性开发。就是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不断改革教育培训的机制、内容和方法。通过师生间的双向信息交流、知识与技能上的互动达到开发人才的目的。三是使用性开发。各单位的领导应放手使用人才,让他们主动挑重担、扛大梁,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四是政策性开发。政策及其落实构成人才开发的社会环境,政策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管理原则,则人才辈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为了使人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出更大作用,应制订出一系列人才的开发培养政策,以营造一个人才辈出的社会环境。

3、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就是要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说明了人才工作的目的与任务,是科学人才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一要理解和尊重人才。不同人才,需求不同,禀性各异,因而要充分理解人才的特殊禀性,合理满足各类人才的需要;充分尊重人才的选择,尊重人才的劳动,尊重人才的创造。努力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环境,一视同仁地为各类人才提供服务,实现人才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使各类人才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有贡献社会的成就感,有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

二要关心和保护人才。做好人才工作,首先要带着感情来关心人才,以深厚的人情味和亲和力感召人才,用感情的力量,营造出一个“拴心留人”的环境,包括充满希望的工作环境、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民主活泼的学术环境、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和受人尊重的社会环境等。其次要正确对待人才的正当利益和合理需要,关心人才的事业和利益,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帮人才之所困,多办实事、多办好事,不断改善人才的工作条件和物质待遇。还有就是要制定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人事人才法规体系,在人才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对人才权利的保护,包括经济权利、政治权利以及人身安全、受尊重等精神权利,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形成公平竞争、保护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不断推进机制创新,着力解决制约人才发展的关键问题。

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和机制。树立和贯彻科学的人才观,必须坚持把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成长、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创新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破除那些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推动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全面创新。

1、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打破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限制。要疏通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之间,公有制组织和非公有制组织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既要从企事业单位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国家行政机关工作,又要从国家机关选拔专业人才到企事业单位创业,制定大范围内的公务员轮岗交流办法,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公务员实施轮岗,促使公务员队伍保持生机与活力。

2、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改变选人用人上的随意性。要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行新进人员考试制,劳动关系聘用制,人事关系制;按照“坚持凡进必考、改进考核办法、推进竞争上岗”这一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逐步试行某些公务员岗位的雇员制、特聘制;继续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从制度上把人才从行政依附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3、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纠正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要强化能力和业绩的导向作用,积极探索和完善资格考试、业绩考核、能力测评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法,对于职业性、经验性、技艺性较强,具有社会公认性的系列和专业,可采取直接认定资格的管理制度。

4、建立科学的淘汰机制,打破人才管理上的终身制。要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建立正常的淘汰机制,解决有进无出的问题。对各类人才的选拔、使用、管理,实行动态制。

5、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在行政机关内部,要根据“德、能、勤、绩、廉”的考核结果,逐步拉开收入差距。在事业单位,大力推行岗位工资制、绩效工资制、技术入股分红制等多样化分配制度,切实做到收入分配政策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使有能力、有业绩、有贡献的优秀人才先富起来。

树立和贯彻科学的人才观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要在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下,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增强人才工作的自觉性;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坚持依法行政,减少行政审批;组织人事部门作为人事管理综合部门,更应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一流的标准,解放思想,走在前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