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与人事体会

时间:2022-11-09 08:52:00

导语:构建和谐社会与人事体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构建和谐社会与人事体会

**上,党首次明确、完整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之根本,以人的和谐为主导的人事人才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我们要从这一新的战略高度,适应社会新形势,自觉把人事人才工作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大局中定位,大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人事人才工作要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智力支撑

早在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多次提出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样,贫穷不会是和谐社会。社会要和谐,首先必需要满足人民“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若人民的温饱得不到解决,构建和谐社会只能是空中楼阁,“和谐”二字无从谈起。和谐社会建设事业,需要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需要。而现今,社会已进入信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超越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和谐社会需要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需要人才,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人才。人事人才工作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智力支撑,各地要加大力度,认真做好人才引进、开发工作。

(一)提供强有力的政策、财政支持,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人才成了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撑点,是实现工业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关键因素。各地政府要进一步深刻认识人才的重要性,把人才引进开发工作当作和地方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工作来开展,特别是要制定相关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从政策的高度明确、保障高层次人才所享受的待遇,积极帮助高层次人才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就读等问题,解除其后顾之忧,专心投入工作。除了政策支持,政府还要提供稳定、强大的财政支持,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用于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奖励,包括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安家补贴、生活补贴、科研启动经费等等。除此,各地要以长远的发展眼光,结合地方特色,协助地方龙头企业建设博士后工作站等一批高层次的科研工作站,并以此为依托,辐射聚集高层次人才,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筑就人才新高地。

(二)发挥人才市场人才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虽然高层次人才在经济发展中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经济建设中起到主力军作用的是基础性人才,因此,在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要注意深入发掘基础性人才,满足企业不同层次的用人需求。而强化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市场人才配置的作用,正是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优化地方人才结构的必要手段。其次,要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形势,积极发挥网络平台方便快捷、辐射面广的优势,打造有相当影响力的人才交流网络平台,及时招聘信息和求职信息,实现网上无障碍人才交流。从而,以无形的市场作补充,极大地扩展有形市场的服务范围,更好地实现人才资源配置的职能。同时,为了使人才交流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根据地方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科学制定好相关人才规划,明确工作目标,为人才工作提供政策指引,防止人才交流工作无序、盲目进行。

(三)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柔性引进急需人才。以创新的思维,实行灵活创新的人才引进机制,制定《人才特聘证》制度,按“纳天下英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对不能或不想办理调动手续的各类紧缺人才颁发《人才特聘证》,享受相应的待遇。除外,以政府顾问团的形式,邀请企业家、海外侨领和专家、学者等在各自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代表人士组成政府的官方高级智囊团,积极参加地方政策咨询研究活动,专业、高质量地及时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二、体现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共建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着六个基本特征: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事人才工作要围绕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体现及反映其本质要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人事人才工作要坚持民主法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民主法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保证。人事人才工作要坚持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规,要以落实《公务员法》为契机,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工作程序和工作行为,形成依法办事的有效机制。在人才的选用、提拔上贯彻“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扩大民主,加强监督,始终坚持把公平正义这一核心价值和基本准则贯穿到整个人事人才工作中去,切实体现人事人才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特别要认真对待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的招录问题,要坚持实行“凡进必考”的人事考试录取制度,严格规范监控相关录用考试,撤去人为故意提高的报考门槛,消除身高、年龄、地域等就业歧视,加大透明度,杜绝一切黑箱操作,真正实现公平的竞争上岗,为政府选拔各类优秀人才。以此作为人事部门的门窗,向群众展示政府追求公平正义的决心和努力,实现以人事人才工作的小和谐促进社会的大和谐。

(二)人事人才工作要激发人的活力,增强社会活力。人才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因此我们要以人为本,自觉以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源源不断地为社会注入新的活力,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

1、营造和谐的人事人才氛围。和谐的人事人才氛围能令人才如鱼得水,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发展。人事人才工作应大力宣传科学人才观,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着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气,形成“器重人才、尊重人才,争当人才”的良好氛围。为了强化宣传,扩大影响,人事人才部门要结合地方实际,开展“人事人才工作宣传月”活动,集中宣传人才典型,掀起向典型学习,追赶先进的热潮。同时贴近群众,宣传、解答政府的相关人事人才政策,并以人事工作大家谈的形式,热情邀请群众进言献策,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形成政府和群众的良好互动,营造出和谐的人事人才氛围。

2、转变观念,确立人人皆可成才的新观念。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它不光需要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还需要各类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源源不断地提供智力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破除以往对人才的界定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的观念,树立起突出创造能力和业绩的新型人才观——只要通过努力,作出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作出贡献,人人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受到社会的尊重。人事人才部门应积极以此作导向,大力倡导“人人能干事,人人能干成事”,鼓励人人各尽其能,各展所长,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开展的新局面。

3、破除束缚人的创造活力的体制弊端。充满活力的社会不光需要充满活力的人,还需要充满活力的制度,有活力的制度能激发人的活力,解放人的创造性。但时至今日,影响广大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的因素还相当程度地存在着,我们必须大力破除束缚人才的创造活力的体制弊端,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能者上、庸者下”,打破“铁饭碗”观念,激活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的创造活力。此外,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因为只有在人们的创造成果能得到合理的评价、得到社会的尊重下,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被充分调动,报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我们必须要打破以往旧机制粗糙、笼统的评价方式,按不同的岗位特点细化、量化科学评价人才,提高人才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操性。使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令人们的创造活动能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包容,创造成果能得到社会的尊重。

4、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人事部门不仅仅要做好人才引进选用工作,还要认真做好人才培育工作。若把人才引进来后,不注意后期的继续培养工作,在快节奏的工作下,人才的脑力会被压干,活力会被磨灭。因此,我们要建立形式多样的人才培训机制,努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鼓励各类人才不断自我增值,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1)抓好党政人才的培训工作。严格执行《广东省人才“十一五”规划实施方案》,把握干部成长的规律,积极组织党政人才参加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各类培训,确保党政人才的培训时间不少于省规划方案要求的时间,切实在执政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提高上取得实效。人事人才部门还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通过单位内部民主测评、领导考察等方式,推选出一批后备干部,有意识、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锻炼,打造一支“政治靠得住、工作有本事、作风过得硬、人民信得过”的接班人。

(2)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工作。由政府牵头,完善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培训制度,提供系统的EMBA教育和短期的培训班等各类培训。探索“请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合作办法,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定期聘请国内外专家和学者来讲课,并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走出国门,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会,学习掌握更多新知识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视野,培养国际分析能力,提高决策前瞻性,增强经营管理者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3)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利用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称评定的机会,举办各类职称考前培训班,使专业技术人员在思想、业务、知识更新等方面得到较大的提高。

抓好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的能力培训工作。依托有条件的技工学校或职业学院举办各项实用培训,大力培养社会急需的生产开发型、科技应用型、能工巧匠型和复合型实用人才。

(三)人事人才工作要发挥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的作用。社会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人事人才部门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发展的办法,创新的思路研究和解决人事人才工作中的各种矛盾,确保社会的安定有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对维护社会长治久安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事人才部门要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1)把握宣传导向,帮助毕业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就业观。现时,普遍存在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基层人才匮乏的双重矛盾,一方面,毕业生由于缺乏社会工作经验,且自身对工作职位期望值过高,求职要求显得有点不切实际;另一方面,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高,而薪酬又没有明显的吸引力。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仅是个人择业倾向问题,因此,人事人才部门必须正确把握舆论导向,要积极宣传、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新择业观念,不再只盯着大城市、大企业,把目光放远,走向基层,服务基层,为我国基层的发展发挥聪明才智,实现自身价值。同时,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政府要出台配套相关优惠政策,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申请、登记、审批等服务的绿色通道,并提供创业咨询、指导,给毕业生一个广阔的干事舞台。

(2)举办就业培训班和讲座。聘请职业专家、政府官员、公司经理等成功人士,为毕业生举办就业指导讲座,提供完善的就业咨询服务,重点帮助毕业生学会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克服当下许多毕业生职业生涯缺少规划,盲目求职的问题,使其对自身今后发展的方向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在求职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求职成功率。此外,还要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由于高校毕业生从较轻松的校园转向激烈的社会求职竞争,压力骤然加大,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若不及时处理,严重的甚至会发生不可挽救的悲剧,所以人事人才部门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耐心、细致的心理辅导,抚慰毕业生在找工作中产生的焦虑感和挫折感,帮助他们放下心理包袱,以轻松的心态面对求职之路。

(3)与企业合作建立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提供扎实的实习锻炼机会。毕业生就业难,很大程度是因为高校毕业生社会实践少,缺乏工作经验,与用人单位需求不对称。而部分毕业生虽然有参加实习,但实习却流于形式,普遍缺少真正能学到东西的实习机会,竞争力弱,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政府牵头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能为毕业生提供真正的、扎扎实实的实习,有利于毕业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4)突出做好特困家庭毕业生援助就业工作。特困家庭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特困家庭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密切关系到一个家庭以后的生活和发展,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安定,人事人才部门要提高认识,本着“帮扶一人就业,解困一户家庭,温暖一方百姓”的思想,深入进行调查摸底,掌握地区特困家庭毕业生情况,了解每位特困毕业生的特长和求职意向,有针对地进行就业推荐,做好跟踪服务,在每次推荐后都进行密切跟踪,若推荐不成功的,要向企业和毕业生本人双方了解情况,找出原因,帮助特困毕业生克服缺点,取得进步。并将之形成长效机制,推动特困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的深入开展。

2、做好军转干部的安置、维稳工作。军转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的安定,人事人才部门要克服困难,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妥善做好军转干部的接收工作,及时落实自主择业干部的有关福利待遇,切实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又要与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地区企业军转干部的思想动态,做好重点对象的排查和防控工作。认真对待军转干部的来信、来访,对他们所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确定专人负责,制定相关措施和工作方案,确保信访案件在地方内顺利和妥善解决,不发生越级上访等事件,切实维护社会的和谐和安定。

3、协调各方利益。人事人才工作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人事人才部门要畅通申诉渠道,健全人才权益保障机制,成立人事仲裁委员会,严格按照《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人事争议处理办案规则》,依法妥善处理有关人事争议。在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对容易造成各方利益关系紧张的问题,要小心处理,注意把改革的力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统一起来,稳步推进,切实维护安定团结的工作局面。

人事人才工作密切关系到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事业,任重而道远,人事人才部门的同志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创新方法,充分发挥出人事人才部门的职能作用,为实现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可靠的人事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