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心得体会

时间:2022-11-09 08:52:00

导语:大学生村官心得体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村官心得体会

近年来,**区委重视抓好农村后备干部的培养,根据农村领导班子建设的现状,适应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采取多项有力措施来抓紧抓好农村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大规模选派大学生担任“村官”,使全区的农村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较好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区选聘大学生“村官”的主要做法有:

一、创新举措,选拔优秀大学生担任农村后备干部

1、公开招考。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村(社区)后备干部的素质,我们注意把好入口关,把选聘重点向大学生倾斜。条件具备的镇(街道)打破区域界限,统一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考录用,着眼于长远建设,注意挑选、储备不同层次的优秀大学生担任农村后备干部。镇(街道)组纪办根据核定配置缺额情况,公布招考人数和条件,要求30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面向社会接受报名,统一组织笔试、面试和组织考察,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录用,统一安排到各村(社区)任职锻炼,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2**0年以来,我区共有8个镇(街道)公开招考录用农村后备干部309名,其中295名为大学生。

2、配备主任助理。为了让大学生“村官”迅速成长,更好地熟悉农村情况和具体事务,我区探索了配备主任助理的新办法。要求各村(社区)在“两委”班子外配备1名村(居)委会主任助理,主任助理要35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任期不超过6年,任期内可以列席“两委”联席会议,分担一定的领导工作任务。目前,我区共有8个镇(街道)配备了88名主任助理。实践证明,配备大学生担任主任助理是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配备主任助理的形式为培养大学生“村官”提供了良好平台,进一步提高了他们驾驭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确保基层组织后继有人、顺利接班。

3、保持常数。各镇(街道)根据农村领导班子近、中、远期建设的需要,全面考虑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做到近期与长远相结合,既注意挑选近期能进领导班子的后备人选,又作好长远规划,使农村后备干部队伍自始至终保持一定的数量,建立起农村骨干队伍、“两委”后备干部和支部正副书记、村(居)委会正副主任后备人选等三个层次的大学生“村官”队伍。目前,全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中,共拥有骨干分子985名,支委、村(居)委后备人选561名,其中党支部正副书记、村(居)委会正副主任后备人选148名,大部分为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大学生。

二、注重实效,以“三定”形式培养大学生“村官”

1、定向培训,查漏补缺。区委组织部和各镇(街道)都分别对以大学生“村官”为骨干的后备干部制订了培训计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在镇(街道)举办业余证书班和短期培训班,以及选送到有关大专院校进行对口培训等形式,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组织他们学习政治理论、领导艺术、现代管理知识以及有关业务工作基础知识,为他们进入班子后更好地施展才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定岗锻炼,镇村互动。各村(社区)根据每一名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方向,将他们分别安排到农村工作办、社工办、建设管理办等部门任职,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推进农村体制改革、村(居)委会选举、计划生育、征兵、防洪等中心工作中,有意识地安排他们负责处理一些难度较大的事情,以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良、北滘、杏坛等镇(街道)还有计划地将大学生“村官”交流到镇(街道)党政机关工作锻炼半年以上,熟悉机关工作方式方法和办事程序。对近期可作为村(社区)“两委”候选人的大学生“村官”,则安排职务的层次高一些,或实行轮岗任职,为他们顺利选入班子创造更好的条件。

3、定人带班,言传身教。各基层党支部还对大学生“村官”按照培养目标,落实专人对口传帮带,既传授岗位业务知识,提高领导能力;又带思想、带作风,并定期找他们谈心,了解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克服缺点,逐步成熟。对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后备人选,各镇和村(社区)主要领导都亲自培养,传授工作方法,使他们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步。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大学生“村官”

1、建立跟踪考察制度。组织部门对大学生“村官”定期进行考察,实行动态管理。各镇、街道都建立了干部考察档案,制定了实绩考察登记表,每年定期对大学生“村官”的德、能、勤、绩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核,把工作实绩作为大学生“村官”提拔的重要依据。每年年终,各镇、街道和村、社区都召开专门会议,由大学生“村官”汇报自己一年来的思想、工作情况,并逐个进行评议,既肯定成绩,又指出存在问题,使他们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对一些经多次考察和帮助教育,仍不具备后备干部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则坚决予以调整。同时把新发现的优秀大学生补充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保证后备干部队伍的质量。

2、建立检查督促制度。组织部门安排有关人员,经常深入基层,结合民主考评、年终总结、班子换届等,对各基层党组织后备干部,尤其是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总结推广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各镇、街道党委每年都召开一次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会议,专门汇报分析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工作。对工作突出、成绩显著的给予表彰;对一些工作被动的进行具体帮助,一起分析情况,查找原因,制订整改措施,进一步推动了他们的平衡发展。

3、建立择优使用制度。按照干部队伍“四化”的要求,实行优胜劣汰,择优而用,做到成熟一个,提拔一个,防止了备用脱节和滥用现象。我们还明确规定,村(社区)干部的提拔使用,原则上要在经过培养的后备干部,尤其是大学生“村官”中挑选,未经组织培养的一般不予提拔使用。各村、社区党支部主要抓住党支部换届选举、村委会直选、居委会选举、补充领导班子缺额、班子成员届中调整等时机,把优秀的大学生通过选举和调整及时充实到农村领导班子中来。7年来各村(社区)共有360名后备干部进入“两委”班子,其中118名成为党组织正副书记、村(居)委会正副主任,其中大学生“村官”占了不少比例。

四、成效显著,大学生“村官”体现先进性

1、带头团结班子,提升领导集体合力。大学生“村官”大力推进固本强基工程,贯彻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完成好上级党委和政府部署的各项任务,积极宣传、解答农村工作相关政策和措施,不断提高党组织和村(居)委会在群众中的威信。不少担任村(社区)“一把手”的大学生“村官”作为领导集体的“领头雁”,努力在班子中形成团结向上、相互协调的良好氛围,提升党组织和村(居)委会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如1998年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的北滘镇北滘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代主任何锡辉同志,始终严格遵守“统筹分工、集体决策”制度,凡涉及到社区的重大事项,都主持召开“两委”会集体研究,讨论决策;并经常与班子其他成员交心通气,确保思想统一,步调一致。

2、带头发展经济,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学生“村官”在日常的工作中,结合客观实际,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运用专业知识,发挥所长,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在改善基础设施、抓好安全生产、帮助农民就业、加强技术指导、提供致富信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如1994年毕业于仲凯农业技术学院的容桂街道马冈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冯家擎同志,经常深入第一线进村入户,聆听村民诉求,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发展建言献计,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使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由2**年的5.29亿元上升到2**年的7.72亿元。

3、带头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大学生“村官”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耐心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客观分析事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主动调解基层纠纷,妥善解决农村矛盾,把矛盾尽量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民为本,为村民想问题、办事情,做群众的“贴心人”,着力解决群众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和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等一系列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努力构建和谐农村。如毕业后便怀着建设家乡热情回到农村工作的伦教街道三洲社区党委副书记郭根基同志,面对辖区内不稳定因素,顶住居委会其他成员集体辞职的巨大压力,勤勤恳恳理顺居委会各项工作,踏踏实实为民办好事实事,最终赢到了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在他和社区党委其他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2**年初圆满化解持续近两年的矛盾纠纷,有效地促进农村基层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