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能力心得体会
时间:2022-10-13 09:30:00
导语:执政能力心得体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即将召开,执政能力建设将成为全党全国关注的焦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需要准确把握执政能力、执政理论以及执政能力建设的深刻内涵。
如何认识执政能力的内涵
执政,顾名思义,就是执掌政权的意思。要履行好执政的职能和责任,除了构建一个好的制度框架、好的组织体系、好的宪法和法律体系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所谓执政能力,就是执政党掌握和运用国家机器,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本领和水平。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政党,执政的宗旨和内容是不同的。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所以我们所讲的执政能力,就是中国共产党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掌握和运用国家政权,全心全意地代表、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能力和水平。
“执政能力”四个字中,关键是“执政”。它的所有“能力”,或者说,它与其他能力的不同之处,都是围绕着执政展开的。而执政本身,包含着丰富和复杂的内容。所以,执政能力如果展开来说,我认为应该包括以下10个方面的内容:科学分析形势和任务,制定执政的纲领、路线的能力;掌握国家政权、保持执政党合法性和执政地位的能力;驾驭国家机构、协调各种政权组织相互关系的能力;运用国家机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能力;坚持执政为民、满足人民群众利益要求的能力;整合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的能力;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能力;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从严治党、拒腐防变、保持执政党自身先进性和生命力的能力。
当然,这10个方面,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分析和划分的。作为党的建设的实际工作,主要是明确为什么要干、干什么、怎样去干。
执政理论的内涵是什么
执政是受执政理论指导的。同志在今年6月29日的讲话中指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等主要方面。”他在8月22日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又加了一个“执政环境”。这样七个有关执政的基本范畴,就构成了执政理论的基本内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需要加强对执政理论的研究。
同志所说的七个基本范畴,好几个是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使用。所以,需要认真研究,对其内涵作出科学的界定。
1.执政理念。可以理解为执政的指导思想,其中主要的应是价值取向。我们党长期确立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和“执政为民”,同志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等,都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它们清楚地表明了我们执政的宗旨、目的和价值取向,对于我们如何执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有了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行为。提高执政能力,首先就要进一步梳理和明确我们的执政理念。
2.执政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是什么?首先是人民基础。只有人民的拥护、人民的授权、人民的支持,我们才可以执政,也才可以执好政。人民群众,是我们执政最重要最宝贵的基础。在人民这个基础中,我们还可以区分阶级基础、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法律基础问题。
3.执政方略。就是执政的大政方针、战略策略。执政,是全局性的根本大事,当然就要有全局性的眼光、全局性的思维、全局性的方针和全局性的谋划。着眼于宏观大局,谋划执政的大势、大事,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掌握执政的主动权,比较顺利地实现执政的目标和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行的一些重大战略,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执政的方略。如“三步走”战略、依法治国方略等等。
4.执政体制。经济有体制,文化、科技、教育有体制,政治也有体制。从执政的角度来说,政治体制也可以称作执政体制。至于其他体制,多少也与执政有关。体制,建立在基本制度之上,是基本制度的实现形式。体制与制度共同构成我们执政的制度框架。执政,必须在一定的制度和体制框架内进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样也要在体制上下功夫。新中国成立55年来,我们已经确立了执政的基本制度,但具体的体制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5.执政方式。在体制的基础上,执政还有一个方式方法问题。用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手段、什么样的方法具体执政,效果不一样。改革开放到今天,管理国家和社会,光用简单的行政命令不行了,必须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协商的、契约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等多种方式和手段。还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探索和创造新的方式。老方式管用的就继续用,不管用的就要及时舍弃、改造。
6.执政资源。办什么事情都要有资源,执政当然也不例外。哪些是执政的资源?强大的阶级基础是资源,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是资源,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是资源,社会的风气和价值观念是资源,宝贵的历史经验是资源,光荣的历史传统也是资源。我们一定要充分珍惜它们,恰当地使用它们,精心地保护和爱惜它们,使这些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同时还要更多地创造资源、扩展资源、积累资源。
7.执政环境。执政活动不是在真空里进行的,它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这种环境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研究和改善执政环境,是我们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执政理论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国内,我们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创造一种宽裕的经济生活环境;要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创造一种稳定和谐的政治生活环境;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生活环境。在国际上,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和国际文明的新秩序,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怎样把握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
从构成执政能力的基本要素来看,直接影响和决定执政能力的主要有三大方面,这也是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
一是执政的制度和体制。这是执政能力的基础。一切执政活动能否正常进行以及其效率如何、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制度和体制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便捷,这个制度和体制运转得是否顺畅、灵活、高效。这就是邓小平所说的,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只有在建立和完善执政的制度体制的基础上,才谈得上执政能力问题。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能否设计和建设一个好的制度体制,以及怎样运用制度体制,也是执政能力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定要首先在制度和体制上下功夫,不断推进制度化、法制化、程序化、规范化进程,为党的执政活动搭建一个更为广阔和良好的平台。
二是执政的主体。这是执政能力的直接载体。执政能力,最直接地表现在执政主体的能力和水平上。主体是谁?应该是指整个执政党。分解开来,既包括党的领导干部,也包括作为组织的党的各级领导机关。执政能力是所有这些执政者和执政机构,科学驾驭和运用执政的制度、体制、方式而表现出来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在完善制度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领导干部素质是否优秀、能力很强还是很弱,领导机关结构是否合理、运转是否良好,都直接决定和反映着执政能力的高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五个能力,虽然并不等于执政能力的全部内涵,但它们针对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实际,对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三是执政的方式方法。这是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执政的方式方法是否科学、规范、合理,对执政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方式方法对路、得当,执政水平相对就高,反之,就会遇到种种麻烦和问题。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就要深入研究我们的执政方式,适应世界文明和国际形势发展的潮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适应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
从执政的内容上来说,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提高执政能力,是要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的条件下,更好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 上一篇:不正之风治理调研报告
- 下一篇:四大纪律八项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