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现象心得体会
时间:2022-10-12 04:47:00
导语:三不现象心得体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把“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作为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并把它列入一项重要的党内监督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坚持和正确执行这项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党内重要情况通报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党内监督中的积极作用,结合基层党委支部建设实际,就党内重要情况通报制度中存在的“三不现象”以及解决途径,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目前阶段,在贯彻实施通报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不愿通报,不敢通报,不善通报”的情形。这些现象的存在,将严重妨碍党内监督的健康有序实施。
一、针对党内重要情况通报制度的观念有所淡化,认识上有误区,导致不愿通报的现象,必须在端正态度,提高认识上花气力。当前党内重要情况通报制度执行不严,通报工作难落实、不落实和落实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思想上对这项制度本身的认识上有误区,有的地方基层党组织对党内重要情况通报制度普遍存在着不予重视或重视不够的问题,有的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主要领导认为,现在干什么事都应该讲效益,如果按照党内重要情况通报制度的规定来运作比较麻烦,报上通下来回折腾工作效率低,从而在思想上有意无意地把通报制度与工作效率对立起来。还有的认为,党内重要情况公开太多太快太广,党委就没有吸引力、领导就没有优越感,甚至还认为,党内重要情况一通报,人多心杂、嘴多言杂,不但思想难统一,而且还会动摇领导的办事决心和决策信心。由此可见,只有首先解决好对党内重要情况通报制度的淡化问题,才能有效纠正不愿通报的现象。首先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通过勤抓教育,深学条例,来帮助大家提高四个方面的认识。一要充分认内重要情况通报制度,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实现领导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途径。如果党内重要情况通报制度长期执行不好和落实不到位,一方面党内集中领导就无法实现,就会导致“一言堂”、家长制,集体领导就会变成个人说了算,另一方面党内民主监督难于开展,对权力无法制约,领导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更无法实施,决策失误就更难于避免。二要认内重要情况通报制度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及时传播党的声音,向下级党组织通报党内重要情况,它是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战胜困难凝聚人心的重要法宝。战争年代,在环境恶劣、交通困难、通讯落后、封锁严密的情况下,党都十分注重对党内重要情况的通报工作,及时将党的新精神想方设法传递到党的各级组织,确保了党的领导不断线,使党的下级组织和人民群众能配合党的上级组织,上下齐心、克难制胜,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虽然党的中心工作转移了,执政的环境变化了,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执政为民的理念没有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变,需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凝聚人心,团结一致,战胜困难的群众路线没有变,在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多挑战的今天,要战胜新的困难,要破解前进中的难题,更需各级党组织增强战斗力和凝聚力,更迫切需要走好群众路线,更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的支持。因此,通报工作不但不能削弱,而且只有进一步加强,坚持和运用它,仍然是党在新时期凝聚人心,迎接挑战和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三要认内重要情况通报制是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措施,它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党建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的有效方式。只有坚持和正确运用它,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集中全党的智慧,保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集中统一。四要认内重要情况通报制度是提高执政能力、经受双重考验的客观要求。大家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班子问题,不是自己揭露出来的,而是群众举报出来的,有些违纪案件的查处,不是腐败分子自己主动交代的,而是群众举报提供线索后查出来的,有些困难不是一套班子就能克服的,而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来战胜的,所以坚持和正确运用它,是每个党务工作者的政治任务、政治责任,是重要职责和重要制度,是我们筑牢监督路线、让群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抓好廉政建设有效途径。党内监督条例明确规定“地方各级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作出的决议、决定,一般应当向下属党组织和党员通报”,“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会议的内容和本地区的重要情况,根据需要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或向本地区的党组织和党员通报”。这充分说明,各级党委不但要把主要精力集中于重大问题的决策,而且要关注决策的实施,抓好重大决策的通报及通报后的宏观调控,从而进一步推动党委决策的真正落到实处,实现党委的统一领导,通报工作既是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党的一项重要制度。也只有坚持和正确运用它,才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才能增强免疫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有效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必须要端正态度、认识到位、克服“不愿通报”消极思想和惰性心理,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坚持、完善好通报制度。
二、针对思想上有顾虑、心理上有负担,导致不敢通报的现象,必须注重提高“一班人”的素质,在消除顾虑、减轻负担上求作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名利观的取向呈现了多样化、复杂化的情形,社会上的庸俗思想,也渗透到党内生活中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这项工作的正常实施和落实质量。其表现为“四怕”,一是热点敏感问题怕通报。特别是选拔配备干部、国家公务员录用,查处重大违纪案件的暴光等热点问题上,担心公开通报后撕破了脸皮会引起思想波动,受处理的领导同在一个班子会闹思想情绪不好共事。一些没有达到个人目的人会闹访。二是涉及重大工程项目、重大经费使用、征地拆迁等与群众百姓生产生活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重大决策怕通报。担心一通报,干部不理解、党员不支持、群众不同意、工作难推进。导致激化矛盾、影响干群关系,干脆只做不说。三是工作中存在严重问题或重大失误怕通报。既担心通报多了会降低党委威信,破坏领导干部形象,削弱党的领导,又担心群众批评多了会影响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为眼前利益,个人政绩,盲目决策带来了重大损失怕通报。既担心通报了等于领导自己打自己的脸,又担心有人揭短上告挨批评,捅出问题难收场,工作失职丢“乌纱”。上述现象之所以会发生,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所致,其实最根本、最直接的还是我们党委支部成员自身素质不高,党性不强,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淡化。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学习,努力提高领导干部对执行这项制度,落实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的深化认识,特别是班子成员要注重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严格工作程序,培养敢于揭短亮丑,善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及时消除心理顾虑,主动减轻思想负担。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健康的平常心态,抛弃个人的一切得失,心里装着群众,时刻想着百姓,只要对党的事业有利,对社会稳定和协调发展有利,对广大人民群众有利,就要尽满足百姓正当的民主权益愿望和要求,就要向群众说实话、报实情。要自觉做到凡是党内重大决策、决议、决定和重大事项都要按程序通报。要把是否能及时通报作为衡量一个班子是不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不是把对上负责对下负责相一致,是不是走群众路线,自觉接受党内外监督的重要标准。特别是能否把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查处领导违纪案件有针对性的进行通报,作为衡量一级党委战斗力强弱,执行制度是否坚决的重要标志。切实放下思想包袱,消除个人名利得失,真正牢固树立“党内通报无小事,通报是向人民负责的具体体现”的观念,及早预防和坚决杜绝不敢通报、怕通报的思想在党内泛滥。
三、针对工作不规范,措施不配套,导致不善通报的现象,必须在健全措施和规范工作上见成效。一方面由于片面理解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并把它套用到党务工作中来,使党委支部集体决策后的重要情况通报工作难于顺利进行。另一方面,由于通报工作的不规范,相关措施不配套,严重地影响了通报工作的顺利进行与高质量的落实,也削弱了通报工作应有作用的正常发挥。特别是“六重六轻”现象比较突出。一是重换届时的通报,轻平时的经常性通报;二是重党委常委之间的通报,轻对全委成员的通报;三是重取得成绩的通报,轻存在问题和失误的通报;四是重会上通报,轻执行反馈的通报;五是重对党内通报,轻对党外通报;六是重共性通报,轻个性通报。有的会前准备不充分,“不安民告示”,用开会通知代替会前“通气”,有的开一揽子会大小事都研究,什么事也讨论,造成党政会议界线不清,结果混淆了与行政会的区别,导致会后无法通报;有的只将有关情况通告相关领导及单位,通报工作中搞“亲疏”;有的只是在会上作记录,会后去个电话,通报工作不规范、不严肃;有的是以领导参会到场,主要精神记在本子上,只要按照领导意图抓落实,会后的传达通报工作在个别人心里“梗阻”,通报工作断了弦,还有的把会前的通气,会后的招呼替代了党内重要情况通报工作,致使党内重要情况通报变成可有可无,可多可少,随意性大。要解决通报工作不规范、不善于通报的问题。必须在“五化”上下功夫。一是通报的内容要具体化。就是通报的要素要齐全,内容要真实,分析要客观,要求要明确,重点要突出,该详细的要具体,不能搞大呼口隆、走过场、应付了事。二是通报的形式要多样化。做到会前通报与会后通报相结合,会后通报与执行过程中通报相结合,口头通报与行文通报相结合,文字通报与广电通报相结合,定期通报与不定期通报相结合,简报与专栏公示相结合,党内通报与党外通报相结合。三是通报的对象要广泛化。通报根据工作的实际的需要,适当扩大通报范围,尽量提高透明度,让更多的人了解上级党委的决策、决议和重大事项,必要时可延伸到基层支部党员和整个社会的人民群众。党内重大情况通报给广大人民群众,以便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得到最广泛的理解支持和有效监督。四是通报的程序要规范化。自觉做到“五有九要”。即:抓通报工作有“责任”,执行通报制度有“规矩”,起草通报有“专人”,通报输出有“关口”,检查通报情况有“研究”,该走的程序要到位,该做的准备要超前,通报的起草要认真,形式要多样,通报的文件要严格把关,通报的时效要限定,通报的要求要明确清楚,通报的渠道要畅通无阻。五是通报监督要经常化。党委和领导要善于用通报来指导工作,来了解情况和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要注重抓好通报工作的检查。采取查看登记、询问学习和传达情况,要抓通报后的“回头看”,全面了解贯彻落实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反馈,及时修正和完善决策。并对未落实通报的工作的问题及时纠正。
- 上一篇:纪检监察干部调研报告
- 下一篇:经济特区周年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