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理政心得体会

时间:2022-09-30 05:18:00

导语:修身理政心得体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修身理政心得体会

进行“修身理政”大讨论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个有效载体,它对于提高党员干部整体素质,促进各项工作整,服务好人民群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开展“修身理政”讨论活动十分重要而且必要。

一、什么叫修身理政

修身。一般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我们这里是指要修具有先进性的共产党员之身,就是要使每名共产党员信念坚定、宗旨明确、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作用模范,真正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践行者。

理政。一般是指管理政务的活动。我们这里是指要使党员懂得如何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使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理出取得的成绩,理出工作上的差距,理出改进的措施,理出发展的思路,理出努力的目标,真正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修身理政。一般是指通过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实现管理各种政务的活动。我们这里指的是要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通过学习、实践,掌握各种知识,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在各项工作中,牢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克服各种困难,出色的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努力构建和谐富裕的小康社会。

二、修身和理政的关系

1、修身是理政的基础,是理政必不可少的条件,修身是为了更好地理政。

孔子曾经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是对统治者的道德要求,意思是统治者若能实施德政,则天下皆能归服。孔子还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更是简洁的道出了修身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伟大领袖也曾提出:修身是救世必不可少条件。年青时,他就认为:“吾人有心救世,而于自己修治未到,根本未立,枝叶安茂?”

正因为修身对于理政的重要性,所以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选拔干部要全面贯彻德才兼备原则,把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政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求共产党员要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

总书记也说:“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要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牢记‘两个务必’,真正做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寓改造主观世界于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用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来推进客观世界的改造。”

2、理政是修身的重要目的之一,理政也是一种修身过程,理政是对修身的体现和检验。

古人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修身,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修养,也十分重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实践中学习,他认为:人和实践都是无字天书。通过实践,能够增长知识,变革现实。不仅是求知过程,而且能够使人获得智慧,使人格得到升华。

修身是内化过程,理政是外在过程。修身是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过程,通过修身能够增加各种本领,完善自我,达到人格上的完美,符合实际工作中的需要。理政是一种外在的实践活动。修身和理政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注重修身能推进理政,勤于理政也有益于修身。

三、为什么要修身理政

1、修身理政是现实形势的需要

(1)社会的飞速前进,要求我们主观世界必须跟上客观世界的发展,因此要修身理政。只有通过修身理政,才能提高主观能动性,增强改造客观世界的本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2)目前我们党员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修身理政来解决。一些党员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党员的执政为民意识淡薄,带领群众前进的能力不强,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除此之外,有的同志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公德意识差,职业道德差。只有通过修身,才能解决思想问题,提高其党员先进性;只有通过理政,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显示其党员先进性。

(3)修身理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白璧的需要。我们的目标是宏大的,但基础是有限的。但如果我们不注重提高自身的道德和文化素质,加强能力建设,组织好、带领好群众,发挥好群众的积极性,就难以实现这些目标。尤其是作为全镇8万人民的管理者和带头人,责任更加重大。只有注重了自身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作用,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才能激发出全镇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情,鼓舞全镇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干劲。善于理政,才能真正发挥领导干部的作用,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切实履行好我们的岗位职责。

2、理政在人,修身是基础。

我们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这么大一个国家,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重任,要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解决社会转型期的一系列难题,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没有很强的执政能力是不行的。而每个党员作为党的细胞,如果不能加强自己的党性,不能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尽心尽力于自己的职责,不能尽心尽力管理好每一寸土地,不能服务好每一个群众,那么整个党的战斗力从何而来?修身从小事做起,简便易行,功到自然成,理政是我们的职责,通过理政,使我们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

四、古人怎样修身理政

1、古人怎样修身

中国传统的修身,各家各派指出了一系列的方法和途径,但经过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经过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流的修身理念。其中主要包括:立志,自信与自强,好学,慎思,存心养性,正心诚意,节欲,居敬,慎独,自省,克治,慎言,力行,技节,磨炼,格物致知,知耻,改过等。

由于受传统思想和封建社会的影响,古人在修身方面也存在着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重血缘亲情关系,忽略平等、理想;重社会等级秩序及纲常伦理,忽略个体意志自由、民主意识;重社会道德权威,个人服从社会道德,忽略个体权利;重“他律”忽视“自律”,把“他律”神圣化,导致了修身中压抑自我以适应社会,最终走上“以理杀人”。

当然,我们在看到古人修身存在许多不足的同时,也应当用历史唯物观来正确看待古人修身,去其糟粕,纳其精华。古人所讲的立志,是道德上的气节,如有“大丈夫”气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修养是非常必要的,有的原来一身正气,后物欲冲昏头脑,走上贪污腐化,有的丧失了人格,这是意志动摇的结果。自信,自强不息,对淡忘艰苦奋斗而贪图享乐的,对自甘堕落、混日子、不求上进的人,是一个警钟。古人强调自省,慎思,知耻改过,慎独。对当前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端正党风、政风、民风都具有现实意义。古人认为节欲对见利思义、克治邪念有好处。成克杰、胡长青都是在权力、金钱、美女面前,对“欲”克制不足,邪念顿生,逐渐走向腐败堕落的深渊。古人所说的忠恕之道,推己及人对我们办事时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站在别人立场上全面看问题,要把别人当做和自己一样相互平等的人。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能如此,损人利己、伤天害理的事就会减少,那些唯我独尊,只考虑自己不管他人、集体利益的人就会减少。

古代有许多事例就在修身方面给予我们很大启示。唐代娄师德宽厚谨慎,犯而不校,对别人的怒骂、失礼、轻视以至排挤都不放在心上,在西部边疆四十余年,恭勤不怠,使人民生活安定,最终赢得人们的敬重,载誉终生。春秋楚国孙叔敖童年时,有一次外出游玩,见到一条两头蛇,便将之杀死埋掉,回家后见母亲后痛哭。其母问原因。孙叔敖回答说:“听说见到两头蛇的人会死,刚才我见到两头蛇,恐怕离开母亲而死。”母亲问蛇何在,他告诉母亲,恐怕别人看见,已将之杀死埋掉。其高尚的品德,受到人民的信任。周朝鲁国宰相公仪休喜欢吃鱼,全鲁国的人争着买鱼献给他,而他却坚决不受,其弟问原由,他告诉弟弟,接受别人送的鱼,在别人面前就会有低下的颜色,就会违法曲断,会危及到他的职位,如果不接受别人送的鱼,不仅自己的职位能够保住,也能经常自己供给自己吃鱼。其“不受献鱼而靠俸禄”成为美谈。宋岳飞孝父母,拒财色,治军“纪、智、信、勇、严”,精忠报国,成为一代民族英雄。清钱金玉任松江县千总官在家休假,鸦片战争爆发,他毅然返回岗位参加战斗,直到牺牲,其“焉有食国之禄,而逃真难者乎?”成为名言。清进士彭端淑所讲的一则小故事更令人深思,说的是四川一穷一富和尚,都想到南海,结果穷和尚靠水瓶和饭钵到达,而富和尚老是想怎样靠雇船前去,而没有去实践,只能到第二年看穷和尚回归而惭愧不已。这些历史故事虽有其局限性,但它们却告诉我们古人修身重德、重民、重实践的好倾向。

2、古人怎样理政

古代治国理政的最有价值的格言是“保民”、“爱民”。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刘向《说苑.政理》中关于“治国之道,爱民而已”都是例证。

根据“保民”、“爱民”的根本原则,古代思想家指出了“修身”的主张。治国理政不能为己。学权者要“见义勇为”,“舍生取义”,修身的核心是“去私”。这些古代思想家独到而又精辟的见解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除此之外,古人又指出了“勤政”、“任贤”、“纳谏”和“通变”的思想。主张执政者要勤于务政,同时指出“无长安之国,恒治之民,得贤者昌,失贤者亡,自古至今,末有不然者也”。要广泛听取批评建议。能够采纳贤能人士好的办法,并且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相应调整自己的政策和策略。

春秋战国鲁国靠尽心于民、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在鲁庄公十年,打退强大齐国的进攻。《孟子·公孙丑下》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明要想取得胜利,任何有利的条件都不如得到“人和”即民心。欲得民心,必行仁政,行仁政方能无敌天下。“治国之道分三等”则告诉我们用德感化人民的王道的政治强于霸道的政治和强横的政治,说明了“德”在政治中的重要作用。“治国在于养德养力”,用韩非治国方法只注重法而不注重德、徐偃王只注重德而不注重武力做防备最终都走向失败的两个事例说明了“德”、“力”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子产不毁乡校”用春秋战国时郑国子产不毁乡校,让人民有一个议论国政的机会,以便执政者集思广益,作为治国的参考这一事件说明,当政者只有听取人民的意见,及时改正缺点,才能作好工作,国家才能强盛。“治国需先察民情”说明治理国家,首先要弄清具体国情。唐太宗把治国比作养病,要谨慎从事,不可骄奢淫逸,他要求群臣同心协力,推心置腹,不能互相猜疑。“法令不可数变”说明一种正确的制度实施后,必须保持它相对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频繁改易,否则会失去信任,失去民心,败坏政治。这些都说明了理政。

五、共产党领袖怎样修身理政

修身理政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必修课,许多伟人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典范。同志说:“有了错误,一定要做自我批评,要让人家讲话,让人批评。”指出了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要注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在实际工作中,将道德修养与实践磨炼相结合,使道德修养得到极大提高。他在学习和实践中求“天地之大本”。同时强调“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同志则注重寓刚于柔、寓韧于忍、智不为先。

在青年时期,为了磨炼身心,曾约同学外出游学,到野外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名为风浴、雨浴、雪浴。这种修身观,具有向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圣贤境界主动诉求的色彩。1910年秋的一天,告别家人,离开韶山冲,走向外面的世界。临行前,他写了一首小诗送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表达了立志求学、志在四方的雄心壮志。非常注重领导方法,提出了“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重要战略思想。也非常重视决策方法,在党的八届七中全会上,向与会的领导干部推荐读《郭嘉传》,意思是希望领导做事要多谋善断。谋的目的就是为了断,断就是决策。群众路线是的一个伟大创造,把它集中概括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个概括,不仅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更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提出了“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工作是不能完成的。”在工作中,注重实践与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注意区分领导与群众,一般与个别,能够抓住主要矛盾,以点带面,推动整个工作。他一直提倡读“无字之书”,在实践中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积累自己的经验。在延安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战争中,提出“不打无准备之仗”。正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集全党的智慧形成的思想成为领导中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武器。在南开读书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豪言壮语,而他一生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呕心沥血、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废寝忘食、为维护民族的尊严义正言辞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六、我们基层共产党员应该如何修身理政

我们每一基层共产党员是党肌体的细胞,每个党员的先进性表现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全党先进性的表现。因此,我们每一个基层共产党员必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义务和职责,要通过开展修身理政活动,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推向深入。

我认为,当前我们所谈的修身应该包括:立志、学习、实践、自省、批评与自我批评、知错就改,自信自强、虚心、高标准要求自己。立志就是要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志向,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要树立构建和谐社会的志向。学习就要通过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通过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提高带领人民群众致富的本领,通过学习法律、政策,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实践即要勤于实践,要在实践中提高,要把自己融入当前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之中,用实践检验自己,用实践提高自己。自省即要善于发现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缺点和错误,分析其存在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敢于对别人或自己的不足进行面对面批评,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群众提出的意见要认真听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知错就改就是对于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要敢于承认,勇于改正,特别对于人民群众提出的工作中的失误,要勇于承认错误,争取取得群众的满意。自信、自强、虚心、高标准要求自己,则要求对自己充满信心,不自卑,勇于挑战自我,要善于学习好的方法和经验,对任何工作和事情要精益求精,力求把事情办的最好。

当然,在注重从各方面要求自己的同时,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工作和任务,使之互相贯通,互相联系,互相促进,达到理政的目的。我认为理政,即:研究现实情况,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工作能力,完成工作任务。研究现实情况,即制定各项方针政策,解决各类复杂问题,必须要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了解群众现在主要想的是什么,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什么,对哪个方面比较热心,只有我们把这些情况全部了解清楚,才能使制定出的各项政策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才可能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简单的问题易处理,才能取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作风,不了解群众,不深入群众,不与群众打成一片,任何工作只能浮在表面,不可能取得进展。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不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党和国家的事业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提高工作能力,是修身的结果,也是作好各项工作,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累积经验,探索解决各种问题的新办法、新途径,提高驾驭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完成工作任务,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自从入党之日起,就肩负起党和国家对我们的重托,就要求我们时时刻刻牢记党的宗旨,要在各项工作任务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出色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

修身理政是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有机结合,是解决对人与对事问题的一个载体,搞好修身理政,最基本的方法是搞好“五查五理”。查思想,看信念是否坚定;查宗旨,看为人民服务意识是否明确;查纪律,看是否符合党章规定;查作风,看是否符合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查行动,看是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理工作成绩,进一步坚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理工作差距,进一步明确努力的方向;理改进措施,努力解决不符合与“不适应”的问题;理思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理目标,落实构建的谐社会的各项要求。

修身理政就是解决对人对事的问题。总书记指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要对事也要对人,对事就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作,推动社会实践,对人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头脑,指导自我修养。

修身理政概括起来,也可以这样说:“用谨慎执行法纪,用谦虚吸取知识;用正直坚持原则,用廉洁要求自己;用忠厚尊敬领导,用宽容关心下级;用恭敬团结同事,用诚实对待他人;用热情对待群众,用勤奋忠于职守;用党性干事创业,用业绩回报社会。”

在全国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时刻,提出修身理政是十分必要且具有重大意义的。修身理政不同的时代,其精神内涵又有所不同,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时俱进,修好身,理好政,把自己的工作干好,把人民群众的事情办好,为早日实现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作出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