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党风廉政学习的几点心得
时间:2022-07-31 03:45:00
导语:谈党风廉政学习的几点心得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去年年底,中央印发了17号文件,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18号文件关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今年2月17、18日向社会公布了条例。这是我们党重要的条例,是理论实践发展的重要成果。两个条例的实施,对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发挥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对保障党的权益,保障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两个条例作为党内的配套措施,它在内容上是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的,这两个条例的共同点是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通过学习这两个条例,使我在廉洁自律方面得到很大的启发,下面谈几点自己的学习体会。
据媒体报导:“2003年,中国共有12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被处分,平均每月一名,其中包括贵州省原省委书记刘方仁、河北省原省委书记程维高、云南省原省长李嘉廷以及国土资源部原部长田凤山四名正省部级官员。”这些高级干部在东窗事发前对腐败的态度,哪一个不是“深恶痛绝”。而事发的官员对下属的要求不也是句句离不开“清正廉洁”。可最终结果如何呢?身先士卒的先腐败了!此现象不是“舍其田而芸人之田”又是什么呢?自身的公仆意识淡薄了,却教导他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身防腐拒变的能力弱化了,却要求下级廉洁奉公。所以,身为领导干部,只有真正做好自身的廉洁,才能给下属做好榜样,才能真正体现党风廉政建设的真谛。
“清廉”,是“官德”的内在要求。一名领导干部如果在思想上深怀爱民之心、心存为民之想,在工作上求真务实,而在作风上的要求就是清正廉洁。马克思曾经说过:“不可收买是最崇高的政治道德。”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如何才能加强自身的廉洁呢?
先要怀有“有所畏”的心态。邓小平同志在《共产党员要接受监督》一文中曾经说,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也不好,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无所顾忌。
古语说“不自重者致辱,不自畏者招祸。”领导干部只有做到有所“怕”、有所“畏”,才能洁身自好,抗得住各种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杨震刺史,赴任途中路经昌邑,县令王密夜访,“怀金十斤”,声称“暮夜无知者”。杨震回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无言以对,赧然退出。杨震不以暮夜无知者而放胆妄为,他“不畏人知畏已知”,严格的道德自律成就了他一生清廉的美名。
身为领导干部,所作所为,甚至是一言一行,都可能直接影响到我们党的形象,所以,开展工作要时时怀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警惧之心,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在建立和完善阶段的复杂环境下,心中要时刻保持一种警觉,“官有所畏,业有所成”。
在保持“有所畏”的心态上,更要时刻做到“四自”、“四慎”。近年来,同志曾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各方面要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这是党中央根据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对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把“四自”的要求落实到行动上,就必须坚持“四慎”,即自重要慎微,自省要慎思,自警要慎权,自励要慎行,努力实践党的宗旨。
清廉,就是要做到“四自”、“四慎”,自觉抵御金钱和美色的诱惑,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坚决不拿;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坚决不吃,要严于自律,坚定廉洁之志,摒弃不知足之欲,戒除侥幸之心。
最后,领导干部还要坚决把握好“第一次”这个关,即要慎初。古人云“守身如玉当慎初”。“初”就是第一次,刚开始的意思。万事皆有初,事实表明,不少有违法犯罪,无一不与当初不慎的“第一次”有直接关系,一旦有第一次,接着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正如一“贪官”交代的那样:第一次有人送我100元钱,收下后心里很慌,过几天才平静下来,有一就有二、有三,后来我一次收上千元,眼睛眨都不眨。可见,腐败分子是从“一”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第一次”,就是关隘,就是“缺口”,如果不有很好地守住“初字”,就可能被“初恶”所误,导致终生悔叹。慎初要克服侥幸心理,不搞“下不为例”。人开始都有一种侥幸心理,认为“收一次,贪一次财”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下不为例”就是了。要知道,这“下不为例”的第一次,往往就是某些人走向犯罪的第一步,所以,领导干部要很好地管住自己,并且要管牢,死守自己的第一道防线,否则,将有可能陷入犯罪的深渊,成为历史的罪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一个良好的机制建立之前,领导干部更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修其身”。修其身,自身才能正;自身正,才能不令而行;不令而行,才能使天下廉。天下廉,最终才能实现天下平。
- 上一篇:读从辉煌到末路有感十
- 下一篇:读从辉煌到末路的一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