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从辉煌到末路有感九
时间:2022-07-31 03:40:00
导语:读从辉煌到末路有感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决定,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党的自身建设状况来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道德败坏、人论丧尽,乃至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从辉煌到末路》一书的三十多个反面典型事例,无不证明这一问题。现在重温同志以德治国的思想,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教育作用。
同志指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管理、德治和法治,必须双管齐下。这一思想提纲挈领,非常深刻。它警示我们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教育与德治的立足点是“应当”。它是遵守社会规范的基础,自我约束的动因。加强教育,增加道德修养,它在防腐拒腐中起基础性作用,目的是努力提高人的理想、道德、情操等修养水平,使党员干部在伦理、人格、理念、理性等方面得到升华和净化,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从政道德,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踏踏实实办事。做到“不思腐败,不愿腐败”,是“自律”。
德治就是个体主动地提出道德修养目标,以实际行动对自己的德行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监督和自我改正,是一个人在道德修养上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它具有三个特点:①变社会指向为自我取向,把社会要求、期望自觉地内化为个体要求。②变客体为主体。一般性的教育对作为教育对象往往会产生被动意识,而自我教育个体的主动意识到起决定作用,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十分突出。③变外灌为内导。一般的空讲,榜样的示范,文艺的欣赏,领导的教诲,诤友的劝戒,家庭的熏陶,无不是外部灌输的性质,但这种外部灌输要为个体消化、汲取,必须通过德治的内导功能。它有三方面作用:①有助于良好德行的形成。人的德行并非天生就有,也不可能自发形成,而是教育的结果,但教育毕竟是一个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德治正是通过“接收——反映——内化——行动”达到目的。②有助于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在德治过程中,个体往往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做出问题结论。这实质就是一种提高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③有助于拒腐蚀,抗污染能力的提高。整个社会纷繁复杂,鱼目混珠,良莠难辩,如果不筛选、分析,就有可能将毒饵当佳肴。所以只有加强德治,才能明辩是非,抗拒腐蚀。
实现“德治”的有效途径是“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自重,就是自我认识,识人难,识已更难。对一个领导干部来说,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权力、责任,树立矜持自重的形象十分重要。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往往与其对自己的地位、权力、责任、形象认识不足、自重不够有关。一个自我尊重的人,就应该珍惜操守,激浊扬清,而不会是颐指气使,甚至以身试法。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就不会把地位和权力,看成是自己的必然归依,而导致地位权力化,权力恶性膨胀。
自省,就是自我反省。其一,自省就要经常地检讨审视自己。这种经常地检讨、审视,也就是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标准和提高。其二,要反观自照,善于借鉴。自我反省,既是对自我的审查、检讨,也是借鉴别人,反观自己,审查检讨自己。通过向先进人物的学习,看到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足,以获取修养的方向;通过借鉴别人的失误和不足,以寻找苗头,警策提醒;通过借鉴反面典型,以自我警惕,防微杜渐,划清界线。这正是自省所要求达到的目的。
自警,就是严格自律,自我约束。明令禁止的,自觉遵守;监督约束的,自觉接受。这是一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要求。但仅此是不够的,还要做到“四慎”。一是慎独。在无明确规定,缺乏监督约束或监督约束不严的情况下,在没有监督,无人注意,别人不知晓的环境里,谨慎不苟,独善其身,自求人格之完美。二是慎微。加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于细微处严加防范。通过自己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辨别是与非的界线,错与非错的界线,先进与落后的界线,高尚与庸俗的界线,道德与不道德的界线。三是慎权。应用好手中的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不能“专权”,“擅权”,滥用职权。四是慎欲。清心寡欲,淡泊处世,才能自我警觉,自我约束,才能抑物欲,戒贪婪,存正气,禁邪念。
自励,就是要进入“马不扬鞭自奋蹄”的自我激励境界。一要志存高远,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远大目标,而不断地自我激励,奋斗不息。二要正确取向。把自己人生奋斗目标,人生价值寓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建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基础之上,做到利诱而不惑、宠辱而不惊。三要奋发自强。一个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自身修养高度重视的人,才能自我激励,奋发自强。
管理与法治的立足点是“必须”。体现的是允许什么,保护什么鼓励,鼓励什么,不允许什么,反对什么,惩治什么等多种思想和行为规范,它以严明的法律,严格的管理,使人“不敢腐败、不能腐败”,是“他律”,在防腐治腐中起着保证作用。同时,制度和法律可以迫使人们知善恶,识美丑,培养人们强烈的道德意识,从而使法律的“他律”逐渐转变为高度的“自律”,外在的强制变为内在的自觉。
一要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具体地说,就是要保证制度的整体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坚持整体性,要把眼光放在全局上,制定和出台法规制度,要考虑全局的效益,不能是个别的,局部的管一时的,而应该是普遍的,一般的,管长期的,要从法规制度自身完整性来研究问题,深入研究其自身规律,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制定出台的各项法规制度。所谓规范性,就是制定出台的各项法规制度,都要成为规范的法律文本,便于执行落实。所谓可操作性,就是制定和出台每一个法规制度,都不能大而空,针对性,实效性要强,要做到每一条每一款都是管用的。另一方面要克服执法中的“软骨病”,排除各种干扰,刚正不阿执法。要坚决杜绝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罚代刑,以及贪赃枉法的腐败问题发生。一定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公民,更没有特殊党员。只要违法违纪的都要依法依纪严惩不贷,以震慑腐败分子,教育党员、干部。
二要加强政治纪律教育。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的。党的政治纪律是维护党的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政治路线的纪律,这是党对每一个党员的基本要求。一是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就是要在思想上用党的基本理论即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在政治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上来,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二是要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自觉服从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保证政令畅通。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削弱损害中央的权威。三是要加强组织观念。任何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都是党的组织的一员。要自觉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认真执行组织的决议和决定,严格按党章办事,按党内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制度办事,摆正个人与组织的位置,处理好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决不允许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四是在政治上要光明磊落。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要讲真话,办实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对党要忠诚老实,襟怀坦白,对同志要真诚相待,满腔热情,不能曲意逢迎,虚情假意,更不能阳奉阴违,说一套做一套。要坚决反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错误倾向,勇于向一切不良现象作斗争,不怕得罪人,不怕受打击报复,真正坚持党的原则,维护和加强党的政治纪律。
三要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对于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既是一项经常的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党组织作出不懈的努力,又是一项现实的紧迫的任务,需要各级党组织根据监督管理的职责要求,狠抓各项监督管理措施的落实。从这几年揭露出的大案要案来看,一些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屡屡得逞且无所顾忌。这些案件大多是群众举报出来我或由其他案件连带出来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不力。这是突出的问题,就是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机制,越是对高级干部越缺少有力的监督和管理。实践表明,哪个地方、部门党内监督工作抓得比较紧,民主集中到执行得比较好,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比较有力,哪个地方和部门的个人专断、滥用职权的情况就比较少,消极腐败现象就会受到抑制,出了问题一般也能得到及时解决。反之,监督工作薄弱,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权力被滥用而又得不到制止,往往就会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因此,从严治党,首先要治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只有把这个关键抓住了,抓好了,才能把从严治党的各项工作做好。在抓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的同时,要发挥多方面的监督作用,把党内监督同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结合起来,把党的组织纪律约束同法律、法规和政纪约束结合起来,把自上而下的监督同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地管理好党的干部队伍,才能使腐败行为能够得到揭露和处理,才能更好地担负起领导人民群众搞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教育和管理,德治和法治,实质上反映了党风廉政建设“治”与“防”的辩证统一,即“防”中有“治”,“治”中有“防”,“防”与“治”互为条件,共同发生作用,两者不固定不变,孤立静止,非此即彼,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包含,对立统一的。重“治”轻“防”或重“防”轻“治”,都会失之于偏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两者重视,两者并举的同时运用,双管齐下,在党管干部中构筑起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相互促进,互为作用的坚固防线。
- 上一篇:读从辉煌到末路有感九
- 下一篇: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