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救灾款物真正用之于民

时间:2022-07-19 05:52:00

导语:确保救灾款物真正用之于民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四川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损失,其波及范围之广,破坏性之大,实属罕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实施坚强领导,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在组织力量全力以赴抢救受灾群众生命财产的同时,中央和地方紧急拨付了大量财政专项资金和物资,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纷纷慷慨解囊,踊跃捐款捐物。国际社会也伸出援助之手,提供了人力物力支援。抗震救灾款物是受灾群众的救命之钱、安家之钱,确保其及时到位、严格管理和合理使用,对于保障灾区群众生活和恢复重建都至关重要。

要严格规范抗震救灾款物募集活动。国家规定,未经民政部门同意,任何个人、任何单位都不得在社会上开展任何形式的救灾募捐活动。当前已经出现了不法分子利用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通过手机短信、网站等编造假信息,骗取民众钱财的非法募捐活动。对这类借募捐名义从事诈骗活动的,公安、司法机关要坚决打击,绝不留情。此外,有关部门还应尽快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重要媒体上公开所有合法救灾受赠机构的名称、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和银行账号等,使捐赠人不致上当受骗,使捐助款物不致无谓流失。根据民政部《救灾捐赠管理办法》的规定,合法的救灾捐赠受赠机构包括: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及其委托的社会捐助接收机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认定的具有救灾宗旨的公益性民间组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组织。当前,各级民政部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及其分会、中华慈善总会及其分支机构,是最重要的三个受赠机构,另外还有一些经民政部门认定的公益性民间组织。社会各界捐赠款物,都要选择法定受赠机构和正规渠道进行,防止救灾款物落入不法者的私囊。

要确保抗震救灾款物及时拨付、专款专用。抗震救灾是在与时间赛跑、与灾害和死神抗争,必须以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保障。救灾款物的及时拨付、专款专用,对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非常重要。有关部门对抗震救灾款物必须做到及时拨付、专款专用,切实“用之于民”。首先,要统筹安排,科学调度,确保救灾款物及时拨付到位,不滞留、不误事,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其次,要严格规范抗震救灾款物的接收、分配,对上级下拨和社会捐赠的抗震救灾资金、物资,要确定专人负责,认真进行登记和统计,做到账簿明晰;并要根据实际需要,合情合理分配,使救灾款物真正用之所需,特别是对于捐赠人指定的与救灾直接相关的项目,要精心安排,尽可能不违背捐赠人意愿。其三,要严格遵循专款专物专用原则,切实保证抗震救灾款物用于救人救命,用于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用于灾区恢复重建,并做到合理使用,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要确保抗震救灾款物的发放使用公开透明。遵循正当法律程序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对行政机关的内在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应当按照最近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有关规定,建立救灾款物信息披露制度,在救灾款物发放使用的全过程中贯彻公开透明原则。各地区各部门在发放救灾款物时,应当遵循调查摸底、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等程序,做到账目清楚、手续完备、群众知情满意。有关部门要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抗震救灾款物的收支情况,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做到抗震救灾款物的发放使用公开透明,取信于民。

要强化对抗震救灾款物的监督检查。这次抗震救灾资金物资数额巨大,募捐渠道众多,监管难度很大。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加强对抗震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案件,并严格责任追究。要重点纠正和查处贪污、私分、克扣抗震救灾款物的行为;违反“专款专物专用”原则,截留、挪用抗震救灾款物用于非救灾事项的行为;因抗震救灾款物拨付迟滞,导致受灾群众得不到及时救助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以及有关工作人员虚报冒领救灾款物及优亲厚友等行为。对以上行为,要严肃查处,给予从重处理;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同时,对疏于管理,致使抗震救灾款物被贪污、挪用或者毁损的行为,要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党纪政纪责任。对典型案件,要及时通报和公开曝光。

加强对抗震救灾款物的监管,使其真正用之于民,事关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公信力,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切实抓紧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