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江文选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2-11-01 09:58:00

导语:党员江文选心得体会范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员江文选心得体会范文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目标,开创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有机互动的发展新格局,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跃进到一个新的境界。学习《文选》,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道路,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规律,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一条科学的民主政治建设道路,它将从根本上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就提出,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两者相辅相成。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主政治建设对中国发展全局具有的重要战略作用。同志明确指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法制,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一再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兴利除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民主的旗帜。”

民主是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不同国家迈向民主的道路是不同的,相应地民主发展所形成的制度成果也是不同的。这种差异的产生,一方面与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现实状况不同有关;另一方面与民主本身所承载的价值目标和现实任务不同有关。中国的国情和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的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是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同志认为,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民主旗帜的关键,不仅在于要高举社会主义民主旗帜,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治建设,而且要始终坚持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他指出,“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完善因而也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和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政治制度对发展人民民主、保障国家统一和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越性。”

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呢?同志的回答是:必须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不能削弱和放弃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能搞西方那种议会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削弱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不能搞西方那种多党制。这三个“必须”,从国体、政体和政党制度三个方面勾画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然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决定了这个基本框架必须在不断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逐步丰富和完善。这就要求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序的变革和有效的治理是保障国家持续发展的根本。这就需要稳定的政治体制和有序的政治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权建设,事关全局。科学把握政治体制改革,既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也关系到改革开放的大局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为此,同志提出,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来把握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具体要求有三个方面:其一,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的,强调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其二,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人民民主,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这是我国政权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其三,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总进程,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这三个方面的要求,既把握住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大方向,也把握住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大格局和总进程。实践证明,正是基于这种科学的把握,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率领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使我国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对于任何国家来说,民主的发展不仅面临着具体目标和道路的选择问题,而且面临着如何将民主建设的实际成果巩固下来,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权威、有效地运转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政治发展战略,解决了前一个问题。针对后一个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民主建设要与法制建设相统一的发展战略。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伊始就明确了这一发展战略。他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由此我国开始了与民主建设相统一的法制建设进程。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民主法制建设有机统一的发展战略,提升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同志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的历史继承性,而且看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开拓性。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实施依法治国,就是要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律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从而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这必然会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产生两大推动力量:一是法制建设的力量,主要体现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作用,宪法权威的巩固、国家基本制度的稳定以及新的法律资源的积累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支撑作用。二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力量。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必然促进广大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进行广泛的政治参与,而这种政治参与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所需要的。为此,同志指出:“依法治国,要贯彻两个原则: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二是必须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从而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既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必然成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基础是一个具有相当活力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形成的相互促进作用,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获得持续发展的现实推动力量。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必将反过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整体进步。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跃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明确的战略目标需要清晰而系统的发展道路与之相呼应,从而保障目标的实现。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道路:

第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这种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基本途径就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此,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根本。

第三,深化制度建设,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制度建设的基础是法制建设。加强法制建设,一方面要认真总结我们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在这种制度建设中,探索、借鉴与创新获得了有机统一,从而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

仔细研读《文选》,思索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开辟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道路,是一条科学的政治建设与政治发展道路。其目标选择,符合人类文明的发展要求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其路径选择,符合中国的国情与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中国是一个大国,稳定而有效的政治建设与政治发展,是保持我国在持续发展中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论述,为我们把握这个关键点,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