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党建 构建和谐镇村

时间:2022-03-27 04:08:00

导语:加强基层党建 构建和谐镇村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加强基层党建 构建和谐镇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目标,更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从理论层面讲,其实质就是如何维护好、协调好、实现好群众的利益;从操作层面看,其要求就是要妥善处理好、解决好、理顺好各类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从政治意义上说,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全党上下共建和谐社会来增强党执政的稳固性、长久性。我们要深刻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努力构建和谐镇村的新目标。

一、深化“小金口经验”,提高农村党组织统领和谐镇村的能力

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运转的领导核心所在。农村党建工作成效如何,以及农村党支部在和谐善政方面的能力强弱,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构建和谐镇村进程。从调研工作中发现,影响农村党支部建设的不利因素和矛盾日益突出,具体表现为“六化”:即党与群众的联系松散化、群众对党的感情淡漠化、村级党组织设置机械化、村集体经济空壳化、社会矛盾复杂化,以及价值观念、经济成分、利益主体、就业形式和组织形式日趋多元化。农村党员则存在严重的“五化”现象:即年龄老化、缺少文化、宗旨淡化、思想疆化、作用退化。以上趋势和不良倾向给构建和谐镇村、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带来一系列新挑战,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出现社会阶层分化,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弱化现象,使得农村党建工作面临困难的局面。

农村工作千万条,首要一条就是要把农村党支部这个“前沿指挥部”建设好、巩固好,这是搞好农村工作,推动三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镇村的关键和首要前提。从惠城区的实践来说,近年来,我们在全区农村中推行的“小金口经验”(即党员联系群众、联系村务责任制),党组织通过联系群众、联系村务细化党员的工作职责,使党员的先进性在群众中得到较好地体现,有效地解决农村党建工作困境和党支部战斗力不强、党员作用不突出的问题。面对构建和谐镇村的新历史使命,作为基层党组织,要以深化“小金口经验”为总抓手,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一是要从党员思想认识上深化。作为基层党组织,要认识到构建社会大和谐,需要构建千千万万的小和谐。只有农户、村小组和谐了,和谐镇村才有好的基础,整个和谐社会才能实现。在深化“小金口经验”中要把党员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六大精神上来,结合实际在基层党员中开展好“构建和谐支部”、“和谐村委”、“和谐农户”责任制活动,把稳定、协调、发展作为基层工作首要标准,为构建和谐镇村统一好党员的思想基础;二是要从联系内容上去深化。构建和谐镇村的根本是要增强群众自我发展、和谐发展的能力。以往党员联系村务工作侧重于社会工作,广大群众迫切需要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理解,因此,各乡镇党委要通过引导农村党支部开展和谐社会内涵大讨论,制定相应具体措施,并把普法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列为党员联系的重要内容,为“小金口经验”注入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容。使农村党员开展联系村务、联系群众工作中能够实现“三个转变”:即由侧重社会工作向侧重群众思想工作转变,由侧重联系弱势群体向全面联系各阶层转变;由侧重帮扶向侧重引导致富转变。要通过深化“小金口经验”,使镇村基层组织稳定、协调、有序发展,进一步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坚强的政治堡垒;三是从联系机制上去深化。要结合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农村各地实际,可以参照小金口镇设置“党员先进性责任区”的办法,改变以往党员联系按户为单位的办法,分地区或分行业进行联系,有利于克服因党员素质强弱造成联系质量不高的问题;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督查机制、奖励机制、学习机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提高基层党员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二、推行《村民小组议事规则》,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和谐议事督政的工作机制

社会和谐离不开稳定、民主的政治环境。保持政治稳定、发展民主政治,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促进各种社会政治关系的和谐。随着农村经济和村民自治不断发展,农村社会进入了矛盾凸现期,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当前最主要的矛盾。构建和谐镇村需要从制度上提高村级组织解决农村社会矛盾特别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保证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创造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邓小平同志曾讲过,制度建设是带有长期性、根本性的影响,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无法横行,不好的制度可以让好人无法做事。因此,能否探索出一套符合农村实际的科学可行完善的议事制度,对于构建和谐镇村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我区通过一年多实践探索出《村民小组议事规则》(以下称《议事规则》)。从制度上规定了议事的原则、范围及要求,议事时由村民小组领导班子提出议事方案报村“两委会”审核把关,交由村民小组党员、村民代表、理财小组讨论,然后提交村民户代表会或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实践证明,《议事规则》把党的领导、和谐议事、民主督政、民主决策、依法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是一套农村基层广大群众真正需要的民主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维护农村稳定、发展农村经济、理顺村级组织关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冲突具有重要保障作用。我们构建和谐镇村,一方面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有效的议事制度。作为基层党组织必须学会用制度、构建起责任边界清楚、事权人权财权对称的村级行政运行体系,用机制来保证党的决策和行动的落实。可以说用《议事规则》这样的运行机制来巩固执政地位,能够形成完善的决策机制,可靠的执行监督保障机制。为此,我们要把《议事规则》的落实,作为一项维护农村稳定,构建和谐镇村的总要求来抓,自觉运行好这套规则,以制度来体现维护党员群众的各种权力,保障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促使村级各项工作迈入和谐健康轨道。另一方面,要把推行《议事规则》与村民小组的村务、财务运作管理情况结合起来,健全和落实民主理财、民主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村务运作中组织领导、村务引导、督促落实作用,进一步健全农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使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基层社会更加和谐,农村社会更加稳定,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帮村富民工程,切实搭起构建和谐镇村的经济平台

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的富裕。只有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和谐的社会,相反,社会和谐又促进经济全面发展。当前,我们构建和谐镇村,首要任务就要保持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离开经济谈和谐,只能是空谈。虽然我国已达到总体小康水平,但由于诸多原因,地区间发展仍不平衡,一部分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集体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无钱办事”状况导致农村集体“无人管事”,带领群众奔康致富更是无从谈起,这与构建和谐镇村的基本要求不相适应。

构建和谐社会、和谐镇村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来夯实经济这个基础,在统筹发展、分类指导的原则下加快发展,集中精力解决当前发展不平衡问题。从惠城区实践来看,近年来,各级党委将帮村富民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加以落实,从工作机制上、帮扶措施上、干部队伍建设上进行“立体式”帮扶,在短短三年使68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农民家庭收入也有明显增长。我们构建和谐镇村,首先要建立科学、系统的帮扶机制。要在帮村富民中实行“一把手”责任制,把此项工作列为主要领导工作实绩考核一项内容,作为主要领导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建立领导挂点包干责任制,区、镇党政班子成员每人挂钩1-2个村办点研究工作,同时制定发展村集体经济奖惩制度,调动各集体和个人发展集体经济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其次,要有全盘考虑的可行措施。要根据各地资源状况、投资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帮扶措施,可采取整合资源、就地开发、异地帮扶相结合措施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切实推进扶贫经济项目建设;第三,要建设一支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村组干部队伍。善于通过内选、外选、下派等途径产生村组带头人。着力抓好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工作,可采取到村委会跟班学习,或定期安排到上级机关上挂学习锻炼等方式培养,集中补充一批村级后备干部。同时,要努力改善农村党员的年龄、文化、思想结构,发动年轻的劳动能手、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等新生力量充实到基层党组织中去,使农村党员在构建和谐镇村中保持先进性。

四、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夯实镇村和谐发展的组织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镇村需要坚强的组织保证。长期以来,农村党组织的设置,多以行政村组和居住区域来确定,形成了乡镇建党委、村建党支部、村民小组建党小组的格局。但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和村民小组集体经济的壮大,农村群众离开土地到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工作或者从事个体经营、自主经营的越来越多,原有的这种设置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原有的党组织设置模式,使党组织联系这类党员增加了困难,群众对党组织的依靠也逐渐弱化。特别是对于外出打工的青年和年龄老化的老党员,村党组织往往与他们缺乏有效的、直接的沟通,无法掌握他们的思想情况,也很难对他们进行宣传组织等方面的服务。为此,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党组织新体系势在力行,亟待创新。

近年来,我区针对自身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实际需求,在有一定条件基础的小金口镇、江南街道积极探索出适当增加组织层次,延伸党组织链条,完善管理和服务网络的组织设置新模式。通过把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把村民党小组升格为党支部,在各村民小组细分为若干个党小组或成立行业协会党支部、老年人党支部、妇女党支部等方式,使党组织的设置呈现多元化、属地化、人性化的特点。这样不仅增加了党组织的覆盖面和教育的针对性,而且消除了管理的盲点,有效地增强了管理教育的活力,密切了党群干群的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这一新举措得到了基层党员干部的普遍欢迎。经过总结,我们称这一做法为党组织科学设置,党员归类属地化管理的新模式。我们构建和谐镇村,要创新党组织设置,根据不同类型的党组织、区分不同的特点和功能科学合理的确定各个类型党支部的工作职能、管理办法、教育活动方式,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以完善,真正形成内容与形式相统一、职能与地位相协调、各司其职、管教结合、寓教寓乐、作用突出、运转顺畅、协调和谐的党建工作新格局;要加强党员管理,对骨干党员要加强功能管理,突出模范带动作用。对流动党员要加强信息管理,突出管好管活。对落后党员要加强党纪教育管理,突出整改和净化。对文盲党员要突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学习培训。对干部党员要加强党性政治教育。对失业党员要加强帮扶管理,突出再就业的培训和推荐。对老龄党员要加强健康娱乐管理,突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特点。这样,针对不同特征满足不同的需求,有效地解决党组织的活力不强问题,使党员的先进性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群体都能得到较好的发挥,都能为构建和谐镇村作出不同的贡献。实践证明,凡是基层党组织有活力,管理教育到位,组织设置管理网络健全的地方,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就强,就能得到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村里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就会和谐健康发展。反之,党组织设置不科学,党员教育管理不到位,党组织和村干部缺乏驾驭力,难以正确反映各阶层的意见、建议,难以把握和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和矛盾,就不能够为构建和谐镇村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形势下,赋予我们各级党组织的神圣使命,更是基层党组织提升执政力的集中体现。我们要以“小金口经验”的完善深化为总抓手,以《议事规则》的推广落实为总要求,以帮村富民工作为首要任务,以党组织科学设置与党员的有效管理为手段,切实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使构建和谐镇村成为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共同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