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新闻.人大新闻

时间:2022-03-19 03:35:00

导语:为文.新闻.人大新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文.新闻.人大新闻

喊痛改药——为文之道

先用八股文第一股破题。这里说的并非身体方面的“喊痛改药”,是如何写文章的问题,用“喊”、“痛”、“改”、“药”四个方面来说些为文方面的事。

一说喊。选什么样的人和事来写文章,古今中外有许多说法。如“人人心中所有,个个笔下所无”,“绕梁三日”,“使女人发出一声哎呀我的妈”,“无巧不成书”,等等。归结到一点,应该出乎“寻常”,使人“喊”一声好。所以我把它总结为一个“喊”字。古人所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如果用在这里,也是恰当的。选择题材、确定主题要能使人拍案而起,与你一起“呼喊”。但不能说“反常”就是好文章,也不能说“人咬狗和人狗一起咬”就是好题材。人生活在社会中,“正常”、“规律”、“平凡”是最普遍的现象,但“寻常”之中有不“寻常”。“寻”在古代是个长度单位,它是八尺,而“常”是“倍寻”,即为一丈六尺。过去把“八尺到一丈六尺”这个在平地上的长度视为“平常”,称之为“寻常”。然而,寻常中有着不寻常。“寻常”原本是平放着的长度,竖起来放就大不一样了,一丈二尺就不得了了,所谓“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是也。这就是说,换个角度,把平放的竖起来,能立地生辉。从“寻常”中发现“不寻常”,使人“呼喊”是“喊”的最重要含义。“文似看山不喜平”,写稿的第一个要点是,拔地而起,奇峰入云,使人不由自主地“喊”出声来。

二说痛。有米不一定就能做成好炊。好题材、好主题,如果选不好角度,也难成好文章。写作要讲究方法。“愤怒出诗人”,“血口”可以“喷人”。一针见血,直指痛处,是写作方法的最基本要领。钝刀子割肉不出血,隔靴骚痒不着痛处。使文章“着痛”就是一个选准突破口的问题。写新闻要找“由头”,便是这个意思。“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生烟夕夕多”被认为是一副好对联;“枣棘为柴砍横截竖成四束,阊门建屋移多补少正两间”也被认为是一副好对联。然而,这两副对联都不着“痛”处。尤其是“枣棘”“阊门”联,风马牛不相及,百思不得其“痛”。写文章和打仗一样,必须找准突破口。选准角度之后,还得讲究结构,不能“信口开河”、“胡言乱语”。流水账、糊涂账,是孟子所说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豹头、猪肚、凤尾”,才能刺到“痛”处,才能如放“爆竹”般开头,如“数家珍”而叙,如“撞钟”一样余音缭绕。

三说改。晋代刘琨写过这样的诗句:“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它告诉我们,千锤百炼,推敲润色,文章才能炉火纯青。“一气呵成”、“出口成章”、“斗酒三百篇”,不是夸张的话,怕也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厚积而薄发”。杜甫写过一首诗:“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王宰是杜甫定居成都期间认识的名画家。这首诗称赞了王宰的创作态度,说王宰十日五日才画一水一石,酝酿成熟才肯留真迹于人间。名画家画画的态度,完全适用于写文章。俗话说得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怕千遍改。鲁迅曾在许多场合告诉年轻人,写成文章后要把可有可无的字改掉。被称为高产“才子”的郭沫若,也认为文章需要反复修改。杜甫的“语不惊人誓不休”和贾岛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就是古代诗人对文章反复修改的写照。文章写好后,不但自己要改,也要请别人改,改到实在没法改才可以出手。

四说药。民间有一种说法,“过路郎中不治病”,因为他说真方卖假药。写文章也是这般,如果尽是些“吃饱了不饿”、“一个人和两个人不一样”、“错误的都是不对的”一样的超级废话,那就是“假药”,不能治病,反而让人如得了瘟病一样莫名其妙。“过路郎中”可以不负责任,下次不在这里“过路”了。这文章却不同,“白纸黑字”往哪逃遁?语言学家赵元任为说明有些文章不能读,编过一则《施氏食狮史》,我择其要处编成如下顺口溜:诗士施氏誓食狮,适时石市狮逝世,十时适时视狮尸,始识狮尸是石狮。这是何种药物,能治什么“病”?充其量,也只能给相声演员当绕口令。“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章不在长短,有社会功能才好,才是治病的真药。

现在再回到“喊痛改药”这句话上去。常见一些人“喊痛”,说好文太少,但“改药”者很少。大家都应该来写稿,写出好文章来。只要肯勤写勤练,也许,明天你就是一位名记者、名作家,一位几十年才出一个的大手笔!

把真大同小异——新闻特征

新闻也是文章,有文章的共同特征,但也有个性特征,可以概括为:把真大同小异。和上一个题一样,“把真大同小异”是一个字说一个问题,是说新闻的六个特征。

一说“把”字。把是把握导向,是指新闻的思想性或曰指导性。文章总是有感而发,新闻更是如此。新闻通过对事实的报道表达一定的思想以影响受众。新闻的思想性体现在对事实的选择报道之中,而不是另外加上去的。西方新闻学常常否认思想性,实际上不然。说他们善于在透明的玻璃体中表达倾向性。把握导向,就要正确报道人和事,科学解释社会现象,正面宣传为主,包括用正确批评错误。

二说“真”字。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歪曲事实、删节重要事实、现象代替本质、局部掩盖全局,都是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的,特别是后三者常被忽视。

三说“大”字。新闻要大众化,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通俗明白,让人喜闻乐见、入耳入脑入心。

四说“同”字。新闻是“活鱼”,是“易碎品”,是“喜新厌旧”的,讲究时效,越快越好,直至与事件同步。事实上,现在的现场直播、零秒新闻、实时报道,都是在“同”字上下功夫的。同步,是现时代新闻的重要特征。如果不讲时效,时过境迁,新闻就成了旧闻,就成了历史。当日新闻是金,昨日新闻是银,三日新闻如粪土。

五说“小”字。一篇新闻很难把几件事同时说清楚,更不能试图把万千世界都展示。新闻的开口一定要小,它可能是一个碎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但并不忘记整体和森林。当然,“小处着手”是在“大处着眼”的基础上的,是在“大局”观下选“小点”,是很具体的而很有意义的“新近发生的事实”。

六说“异”字。似曾相识不是新闻,新才是新闻。“老人”、“老例子”不是新闻,“老例子”换“新人”或“老人”换“新例子”也不是新闻。新闻是最具个性特征的,却常被人忽视,让一些“大路货”称雄。不寻常、头一着、有特点,才能产生“新异”的新闻效应。

金木水火土——人大新闻五原理

一说“金”字,就是金矿原理。人大是新闻的富矿,但不是露天矿。要写出有人大新闻特色的报道,特别是一些深度的报道,关键在于深挖提炼,立意要好,要有新意,要迈开腿、动动脑,有点“傻子能够咬住自己眼睛”的思路。这样,才会出现不同凡响的人大特色报道。新闻不是物理学中的布朗运动,不是流水账,不是录音机,要有点与众不同,我上世纪有一篇《人体内的海洋》这个世纪被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恐怕也是这个道理。

二说“木”字,就是木桶原理。“短板决定装水量”的木桶原理,在人大的程序性、重大题材、法律性等报道中,是十分适用的。要做到把握方向,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不错、不漏、有内容。新闻是为大局服务的,人大新闻要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宣传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宣传好民主法制建设。

三是“水”字,就是清洁原理。细节说明问题,细节决定成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人大新闻涉及的法律知识、人大程序、专门学问多,一不小心就可能出错。稿子的差错,甚至是一个小细节或一个错别字,就会造成“硬”伤,有时候是致命的。这也附带告诉我们,写人大新闻的作者,要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即要当专门家,也要当杂家。

四是“火”字,就是热气球原理。英国的一道智力题告诉我们,当热气球因过重快要坠毁时,不是考虑应该把农学家、医学家还是原子能科学家哪个推下去,而是很简单——推最胖的。这个脑筋急转弯式的问题吿诉我们,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我们说搜集新闻素材要简单问题复杂化,而写作新闻时则需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特别是批评性的新闻稿,不要先去想典型性、严重性、复杂性、生动性等等方面,首先要看稿子提出建设性意见没有,有没有积极的办法。在这里,我们甚至可以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有建设性意见和积极的办法才写批评性新闻,否则不写。

五是“土”字,就是大地原理。这是最后一点,也是最主要的一点。我们常说,大地是母亲,是生命之源。新闻的根也要扎土中,扎在大地上,这是出发点也是归宿。新闻是反映社会的,要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服务,为人民服务。

会法监公及其他——人大新闻内容、特点和差错

一说人大新闻主要内容。标题上有“会法监公”四个字,大致已经包括了,这就是会议、法律、监督和其他公开性内容。具体可以有十多种,包括:大会、常委会会议、委员长(主任)会议、记者招待会和新闻会、立法宣传、执法检查等法律监督、各级地方人大工作、代表、任免、工作监督、友好往来、专门委员会工作、其他等等。

二说人大新闻的特点。这至少有政治性强、准确性要求高、发展性新闻多、公开性程度高、会议新闻多、程序性新闻多、时效要求高等一些方面。

三说差错易发环节。主要是指导思想、人大知识、法律规定、常识、分寸、事实、数字、语句、字、标点、背景、引用、定稿等方面。

四是人大新闻中消息通讯存在的问题。消息主要是七失误:大而全、无针对性、无细节和人、写旧闻、假、语言不通俗、差错。通讯主要五问题:选题不新鲜、手法陈旧、人为长化、作者议论太多、不合法、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