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路子

时间:2022-03-12 10:08:00

导语: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路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路子

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很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要大力开展调查研究。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农业部从3月初到5月上旬,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调研。两个月来,由部领导牵头组成了10个调研组,分赴全国31个省、区、市的175个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去年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后,我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宏观层面确定21个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对于我们全面准确把握中央精神,明确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历史使命产生了重要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这次调研,是去年专题调研的延伸,目的是通过了解各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从实践层面探讨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促进提高我部指导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干部职工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使命感和自觉性。

这次调研,是近年来我部组织的规模比较大、重心下沉到村的一次实地调研。由于同志们的辛勤努力和各地的密切配合,取得了很大成功。

——通过调研,我们加深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决策的理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我部通过中心组学习、进行专题研究、组织形势报告会、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和理论学习。这次调研,大家与各级干部、农民群众广泛交流,深入村屯对农村实际、农民意愿进行直接具体了解,帮助我们从新的角度、实践层面对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任务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大家一致认识到,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十分必要,非常及时;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基本原则等非常符合实际,符合发展规律,符合农民意愿;推进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只要按照中央的要求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造福于亿万农民。

——通过调研,我们深切体验到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的巨大社会效应。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后,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响应,迅速行动,纷纷学习宣传,统一认识;出台政策,制定规划;加大投入,强化支持;试点示范,积累经验。在社会上形成了方方面面“想新农村、议新农村、建新农村”的良好氛围。各地反映,从来没有哪一项部署,像这次一样集中地调动了这么多部门支持“三农”的积极性。新农村建设在乡镇村屯也已是家喻户晓,农民对中央政策交口称赞,对新农村建设充满期待。

——通过调研,我们亲身感受到农民群众的饱满热情和创造精神。这次调研的175个村,在资源条件、发展水平、经营模式等方面差别很大,在全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研发现,绝大多数村都已经采取具体的建设措施,一些村出现了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有的是老典型迈出新步伐,就是那些基础比较雄厚、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先进村,纷纷按照“五句话、二十个字”的新要求,出台新的建设举措,争取更上一层楼;有的是示范村先行一步,就是各级示范村,正在紧锣密鼓制定规划、实施项目、开展建设,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大成效;有的是企业带动建设新农村,就是企业家支持家乡建设,或是企业通过新农村建设发展二三产业,开展生态、民俗旅游,或是强村兼并弱村、带动弱村;有的是自力更生抢抓新机遇,就是依靠自身实力千方百计加大建设力度,加快建设步伐。总之,在中央政策的感召下,亿万农民迸发出巨大的创造热情,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整个新农村建设呈现开局良好的喜人形势。

——通过调研,我们深刻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重大责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调研发现,还有相当一部分村新农村建设动静不大,办法不多,还没有找到发展方向和建设切入点,还在等待上面的支持和指导。同时,由于新农村建设刚刚启动,在实践中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有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不够全面,特别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视不够;有的地方出现急于求成情绪,存在不尊重农民意愿,不顾实际大拆大建的苗头;不少地方对制定规划重视不够,存在盲目决策、不符合实际需要的现象;有的地方存在新一轮侵占耕地、租卖农民宅基地的隐忧;政府投入有限,金融贷款困难。这些情况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而道远,我们面临艰巨的任务、光荣的使命。

这次深入调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促使我们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对下一步农业部门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有了更加具体的思路。把这些规律认识、工作思路概括起来,就是要“把握基本点,突出着力点,抓住切入点,统筹关节点”。

把握基本点,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部署,坚持基本原则,正确处理各方面重大关系,始终保持工作的正确方向。主要是坚持强化四个方面的作用。一要强化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作用。要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全部工作。按照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办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身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珍惜土地,保护耕地,不大拆大建,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遵循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二十个字”总要求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坚持以农民为本,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让农民群众能够真正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二要强化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把发展农业生产放在首位,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做强做大粮食产业,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园艺产业,调整提升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不断增强。三要强化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切实尊重农民的意愿,根据农民意愿开展建设。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切实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防止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加重农民负担、增加乡村债务等现象,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发展和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激发广大农民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调动他们的建设热情和创造潜能。四要强化体制机制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快改革步伐,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建立党和政府各工作部门合力、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引导农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建立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

突出着力点,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重点工作。进一步明确新农村建设的主攻方向,努力在重点领域尽快取得积极进展。一要以制定规划为先导,通过规划引导新农村建设。要注重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与建议,组织专家指导县、乡、村开展规划制定。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制定中长期规划,又制定分阶段实施方案、制定年度建设安排。规划不仅要指导村庄建设,更重要的是要指导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以后,应分清轻重缓急,分步实施,扎实推进,防止急于求成,造成浪费。我部已在每一个省区市确立一个新农村建设联系县,每个联系县确立一个示范村和两个联系点,我们要派出干部和专家指导这些村制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这项工作已经明确了责任司局,各单位要加紧工作,尽快制定好规划,并汇编成册,发给各地作为参考。二要以增粮增收为中心,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始终绷紧粮食生产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粮食生产,切实做到稳定面积、优化结构、提高单产、节本增效、提升能力。必须始终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切实保障务工农民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防止加重农民负担。切实把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三要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坚持不懈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争取加大投入,加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村生产力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动员组织农民积极参与农田水利等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步伐,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加强动物疫病特别是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四要以加强农民培训为载体,全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农民培训,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特别是要以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为重点,加强对农村青年的示范性培训,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和素质。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力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和城市就业的能力和竞争力。五要以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为抓手,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从农田水利、改水、改厕、改灶、改电、改路等农民最关心、最期盼的事情做起,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善农业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推广新机制,满足广大农民对实用科技的迫切需要。加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三电合一”,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强化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加快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步伐,加强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

抓住切入点,进一步明确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下移工作重心,找准能够直接作用到基层、落实到农户的工作突破口。在新农村建设中强化五大支撑,即主导产业强村、工商企业富村、科技人才兴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一是主导产业强村。抓住“一村一品”不放,在发挥特色和优势上动脑筋,在延长产业链、开拓市场上下功夫,推进乡村培育主导产业,通过“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增强村的经济实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二是工商企业富村。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引导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科技进步、创新经营机制,引导、鼓励和支持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工商企业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三是科技人才兴村。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大力培养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入户,扩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的实施范围,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基层负责人培训计划,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造就一大批种养能手、经营能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和建设家乡。四是生态家园建村。积极推广农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强生态家园建设,帮助农民解决生活燃料短缺问题,带动种养业发展。发展太阳能利用,开发农村清洁能源。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村家园清洁、水源清洁和田园清洁。以村为单元,建立乡村物业。五是支部组织带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要选好村干部,特别是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的成果,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把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在新农村建设中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统筹关节点,努力形成新农村建设工作新格局。实施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职能部门明确职责、上下联动、内外结合。农业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光荣、艰巨职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后,我部明确了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增目标”,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的整体思路,力图通过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拓展农业发展的领域和途径,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来全面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强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支撑。为此,我部启动实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等“九大行动”。这次调研了解到,各地普遍认为,农业部门贯彻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部署行动快、措施实、力度大。今后我们要继续按照已有的部署,统筹新农村建设这个系统工程的各个关节点,形成“省部共建、主抓靠县、行动在村、实惠到户”的工作格局,与各方面共同努力为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做出贡献。省部共建,就是要充分发挥省级政府、中央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能作用和优势,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主抓靠县,就是要充分发挥县(市)承上启下、联结城乡的枢纽作用,主要依靠他们引导外部力量,整合内部资源,加强规划指导和公共服务,帮助村级解决具体问题;行动在村,就是规划制定、项目实施、村民动员等等都要由村来组织付诸行动,各级政府都不能包办代替;实惠到户,就是要把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体现到户,确保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让我们在惠及几亿人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