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时间:2022-03-12 09:51:00

导语:要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要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教育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农村基础教育要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探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模式,在人才培养、经济建设、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中具有战略性地位。

一、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农村教育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承担着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的重任。亿万新型农民的培育造就,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农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他们素质的高低决定新农村目标的实现与否。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反之,在一个缺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地方,是难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的培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整体还偏低。据统计,在全国5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0%,高中以上的只占12%,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低成了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此,如何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培养造就具有较高素养、较高技能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是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农村基础教育要为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科学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服务。农村学校课程设置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深化“农科教相结合”,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并与农业科技推广等结合。农村学校特别是职业学校在作好教育教学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农民文化素质提高和知识技能培训的任务,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阵地。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特别是要加快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培训。致富是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农村基础教育要以农民致富为主要价值取向。农村基础教育要千方百计地了解与满足农民需要,使教育跟着农民致富方法走。这就需要农村学校特别是职业学校充分利用农村基础教育资源,要确立面向新农村培养人才的战略目标,立足为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农业集约化经营、乡镇企业管理、营销方面的人才,培养农业产业化、机械化、电气化、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农业实用技术人才。从一定程度来说,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水平,直接决定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与成败。以加快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农村基础教育的独特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一定会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新农村建设确立强大的思想保证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思想保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群众思想文化多元、多变、多样的特点日益凸显。一些农村地区非社会主义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有所滋长,腐朽落后文化有所抬头,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出现了不少值得注意的突出问题:有的农村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思想严重;有的农村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坑害消费者利益等现象屡禁不止;有的农村封建迷信活动泛滥,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有的农村干部作风粗暴、方法简单,损害群众利益情况时有发生。所有这些现象,成为农村社会落后和不稳定的因素,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不谐音。解决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这些矛盾和问题,既要靠政策、靠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如何通过教育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安定、和谐、健康地发展,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农村基础教育是新农村思想文化建设中重要的阵地,学校要坚持从农村和农民实际出发,坚持不懈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农民群众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发扬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增强发展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打破以往“大锅饭,养懒汉”和向国家与政府“等、靠、要”的局面,使村村谋发展、家家忙致富、人人思创业蔚然成风。推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促进农村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风尚。进行先进健康文化教育,不断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充实农民的生活。同时防止文化糟粕的入侵,引导农民摒弃陈规陋习,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质言之,农村学校是养育农村现代精神文明的摇篮,必须充分发挥它在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大职能与效应,才能使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整个农村阵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立强大的思想保证。

三、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集思广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农村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农村基层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大力加强农村法制建设,不断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现农村各项事业的依法管理,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然而在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少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还很薄弱,农村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村自治组织依法自治的水平不够高,许多农民还不善于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村务、政务公开方面,农民群众对农村大事参与与监督还缺乏规范;一些干部缺乏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在决定与管理重大事务上议事不民主,理事无规章,决策无程序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地方农村经济秩序紊乱,社会治安状况不好,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坑农害农事件还不断出现。这些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大目标和实际需要是不相适应的。它们不仅影响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损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会妨碍推进社会法治化管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有效保护广大农民合法权益,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

农村基础教育在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认为,进行民主法制教育不仅是农村基础教育的一项具体内容,而且是农村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农村学校是向农村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法律知识,提高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同时,农村学校也是向农民普及法律知识的重要阵地。它们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各种渠道和多样的活动形式,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社会主义法制思想,普及法律知识,教育农民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良好习惯。教育农民群众自觉抵制与消除陈腐思想的影响,积极同一切违法行为做斗争,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总之,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离不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引导、规范和保障。通过农村基础教育主阵地,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