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取得实效”和“打造群众满意工程”上做文章

时间:2022-03-10 03:51:00

导语:在“取得实效”和“打造群众满意工程”上做文章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取得实效”和“打造群众满意工程”上做文章

在县委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县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牢把握中央和上级关于“取得实效”和“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沂源实际,从“跨越发展、富民兴源”和实现“三明显、一跨入”需要出发,从加强机关建设入手,着力解决思想工作和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和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认真学习、坦诚评议、扎实整改,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了中央和上级提出的“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推动各项工作”的预期目标要求,受到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第一,广大党员普遍受到了一次系统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按照县委“双覆盖”的要求,本次先进性教育活动共涉及基层党组织1225个,党员30362人。广大党员,包括许多年老体弱多病的老党员,都怀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通过学习教育,广大党员进一步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解决问题,指导实践的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许多党员通过学习深有感触的说,学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学一遍有一遍的提高,学与不学大不一样。通过深刻剖析,广大党员党员意识明显增强,对先进性的理解有了新提高,责任感明显增强,在主题实践活动中,涌现出了许多走在前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事迹。广大党员对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提高。有些党员说,过去总认为提高执政能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领导干部的事,是上级的事,与自己隔得远,通过学习才感到每名党员都责任重大,责无旁贷,切实增强了为党增光、为民服务的自觉性。

第二,创新了基层组织建设思路,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明显加强。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县委在各部门推行“五办”工作法、机关效能责任追究制度,提出建设一流创新行机关、打造务实、开放、廉明机关品牌,设立党员监督、便民服务、机关效能、农民科技服务“四条热线”,机关作风明显转变,服务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各基层党组织,注重从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中查找不足,从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上找差距,即知即改,党组织自身建设得到坚强,在群众中的威信明显提高。例如,在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共整顿基层党组织19个,建立基层支部3个,有348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同比增长16%;在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46家,挂靠党组织181家,建立联合支部7家,理顺非公有制党组织隶属关系38家;调整党支部书记8名,对9个不健全的支部配齐配强了班子力量,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特别是,通过不断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效做法,建立健全了党员经常性学习提高、动态管理、表彰奖励、自我纯洁机制,创新了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活动内容和工作载体,推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第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党员服务群众的意识明显增强。按照县委要求,各基层党组织以扎实开展“结穷亲、解民忧、受教育、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双联”活动为载体,以解决“八个关注”为重点,为基层群众办了大量实事、好事。先后为基层群众解决问题74件,发展村集体项目174个,筹集救助资金100万元,补发历史拖欠工资300余万元,补缴养老保险金500余万元,治理小街小巷11条。集中开展了“抓难点、解难题、求突破”活动,解决了6大类143个仅靠部门和单位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难点问题,扩大了整改效果。立足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入开展了“民情民问民访”活动,县乡村2633名干部深入乡镇、村、户,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423件。春节前夕,集中开展了“进百姓门、解百姓困、暖百姓心、兴和谐业”二十项主题系列活动,帮助贫困学生873名,落实帮扶资金432万元,捐增棉被1万床,受助群众达1.5万人次。在先进性教育教育活动中广大群众得到了实惠,切实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第四,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创业热情,各项工作得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县委正确处理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做好当前工作的关系,明确提出“围绕发展抓教育,抓好教育促发展”,提出把党员干部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激发出来的创造热情,引导到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坚持把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融入到“三明显、一跨入”目标上去思考、去把握,真正实现了“两抓紧、两不误、两促进、两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2005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0亿元,比上年增长25.8%,比2002年翻一番多;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8.25亿元,比上年增长80%,比2002年增长4倍多;境内财政收入达到7.1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3亿元,比去年增长30%,比2002年翻一番多。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772元,比上年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87元,比上年增长16.55%。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超额完成了“十五”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