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
时间:2022-11-22 04:09:00
导语: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的话: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我们党肩负的使命,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工作,并就加强和改善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提出了具体要求,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同志重要讲话的精神,本报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论”栏目陆续刊登有关文章。
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清晰勾画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壮美前景,为我们正确认识、全面把握和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社会主义以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为重要特征,但更为本质的方面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党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政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政党。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既是我们党自觉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也是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履行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努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条件、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人把发展简单地等同于增长,对物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对人的重视程度。也有少数党员干部,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淡化,“官本位”意识和特权思想严重,脱离群众,以至于一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未能解决,一些不公正的社会现象未被克服。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诸如收入差距过大、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和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同志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我们党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必将极大地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使社会充满创造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强调,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既要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要在全社会营造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社会充满创造活力,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注重健全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政通人和,经济持续增长,因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生活资料匮乏而引起的社会矛盾日趋缓和,这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出现剧烈变动,给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目前,我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新特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有所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
针对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党强调,必须从执政高度出发,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特别是要健全党风廉政工作机制、科学决策机制、收入分配机制、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社会预警应急机制、社会保障机制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等;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和公平诉求,灵活运用各种柔性方式处理复杂矛盾,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富裕。始终忠实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在公平和正义的社会中安居乐业,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目标和本质要求。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环境孕育了人类,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
近代以来,随着人类改造和支配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特别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使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是以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为代价的。当今世界,由于许多国家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急于求成、盲目追求经济增长成为普遍现象,人与自然的关系空前恶化,各种威胁人类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可以说,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彻底扭转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无序、失衡状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课题,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妥善应对的新挑战。
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政府取得共识,认为人类必须深刻地认识人口、资源、发展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主动调整自己的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同年月,我国开始编制《中国世纪议程———中国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于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并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五个统筹”,其中就包括坚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年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不仅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且强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并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体现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课题和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和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能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增强创造活力,又能使社会矛盾和冲突缩减到最低限度,保障社会稳定有序发展,使经济增长、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精品范文
10构建企业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