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
时间:2022-11-22 03:30:00
导语:人民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细胞,没有人民群众个体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必须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在增强民力上求实效,在理顺民意上见真情,在化解民怨上动真格,在发展民主上赢民心,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在增强民力中构建和谐。民力水平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和谐程度。只有经济发展了,民力强大了,人民群众富裕了,和谐社会才具有坚实的根基。增强民力,需要充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民力,在制定政策、出台文件、作出决策、推进改革时妥善处理好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民力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支持的政策坚决不出台,凡是不能使绝大多数群众受益的事情坚决不做,特别要统筹兼顾好发展进程中能力强群体和能力弱群体的利益、改革中得益较多群体和得益较少群体的利益,坚决不做违背民意、扰乱民心、妨碍民权、破坏民主、损伤民力的事情。增强民力,需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突出加工业,推进产业化,加强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繁荣经济,扩大就业,搞活流通,提升民力。增强民力,需要强化“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人民是创造财富的主体”的观念,充分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认真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要求,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政策环境、舆论环境,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鼓励人民群众创新创业,不断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增强民力,需要健全利益分配机制,正确处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积极利用财政、税收、工资、福利和救助等工具进行社会资源和社会利益调节,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促进整体民力的提高。
在理顺民意中构建和谐。民意状况体现着一个地方的和谐程度。民意不可违,宜疏不宜堵。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失衡和利益冲突大量存在,必须高度重视,正确引导。理顺民意,需要畅通群众反映问题、表达诉求、提出建议的渠道,改进收集社情民意的方式方法,认真落实领导接待日制度,组织开展领导下访活动,全面了解掌握民意。要理顺民意,需要健全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引导各个利益群体认真贯彻新《信访条例》,规范信访工作,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减少群体性信访、重复信访和越级信访,避免过激行为,减少负面影响。理顺民意,需要建立有效的群众利益保障机制,妥善协调利益关系,积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和发展趋向,特别要注意改革发展中由于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调整可能引发的问题,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处理矛盾的体制机制,避免矛盾积累和发展。理顺民意,需要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善于运用经济的方法并辅以其他方法,解决好群众的利益得失、利益要求问题,当前重点解决好在土地征用、城镇拆迁和企业改制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坚决依法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在化解民怨中构建和谐。民怨多少影响着一个地方的和谐程度。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反复告诫我们,如果一个地方民怨沸腾,即使发展速度再快,也不可能实现和谐发展。化解民怨,需要增强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血肉感情,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积极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化解民怨,需要及时发现人民内部矛盾的苗头,迅速做好疏导化解工作,决不能使本来应该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本来可以缓解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导致个别问题群体化、简单问题复杂化、经济问题政治化、局部问题扩大化,化解人民群众中的怨气。化解民怨,需要健全维稳预测预警机制和应急反应机制,切实做好排查调处工作,完善基层治安防范网络,开展平安社区、平安村镇、平安城市的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为,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在发展民主中构建和谐。民主水平反映着一个地方的和谐程度。民主是和谐社会的努力方向和理想目标,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发展民主,需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推进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全体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逐步形成人人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状态。发展民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特别是要加快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城乡基层政权、基层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努力实现广大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发展民主,需要加强民主监督,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和社区事务公开,积极稳妥推行党务公开,保证人民群众充分行使监督权利,广泛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发展民主,需要加强法治建设,加强普法教育,建设法治政府,强化全社会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效规范社会成员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矛盾和冲突,运用法律手段保障民主权利,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