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途径
时间:2022-11-21 03:18:00
导语:试论农村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途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形成了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的格局。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进一步回答了什么叫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不光是吃饱了,喝足了,而且是要在这个社会里有安全感,要身心愉快,要有人文关怀,要有国民素质的提升,要有文化底蕴的积淀与弘扬。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人们的期盼,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题中应有之义。因此,要清醒认识农村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地位和作用,从传统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从旧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确立与建设和谐社会相一致的思想、文化理念,进而抓住影响农村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探索农村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从而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以三明市将乐县为例,从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就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作初步探讨。
一、将乐县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将乐县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推进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在完善农村文化设施,繁荣农村文化生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县13个乡镇都建立了文化服务中心,8个乡镇配备专职工作人员,5个乡镇拥有独立活动阵地。全县村级老年活动室、文化室、图书室共87个。长期以来,全县农村文化建设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活动为载体,以队伍建设为依托,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农村文化阵地为依托,结合农村实际,大力实施“文化小康工程”,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但就总体而言,全县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仍然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滞后,总量不足。“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未能实现,乡镇文化事业让路于其他事业。现有的农村文化设施面积大多不足,设备过于老化,按照上级规定文化活动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达标的乡镇不多。如将乐县乡镇村影剧场只剩8个,且大部分设施简陋,破旧不堪。此外,60%的乡镇文化活动场所不是设在繁华的沿街两旁为广大群众服务,而是设在乡政府大院内,成了乡镇政府的内部活动室,难以发挥文化设施的重要作用,严重影响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和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
2、文化活动不够活跃,形式单一。基层文化活动缺乏创意和创新,主要以文艺队伍游行、文艺汇演、民间艺术展览等传统文化活动为主,这些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重大节日和墟日间集中举办,不能经常性开展,文化活动普及不广,内容形式单一,形成了几年、甚至几十年一贯制的格局。而且相当一部分文化站一年到头难得开展几次活动,活动的范围极为狭小,缺乏群众性和广泛性。有近三分之一的文化站一年下来从没有开展一次群众性文化活动,工作处于瘫痪状态,功能在逐渐萎缩和降低,基层文化网点缺少经常性的文化活动项目,有的成为老年人打麻将的场所。
3、宣传舆论质量不高,农民文化素质难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单调,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报道的少,可听、可视性不强。除了电视以外,其他的媒体在传播文化上都比较差,农村文化活动室报纸图书也不多,几乎没有新书,许多是内容单一或过期的图书杂志,农民朋友根本不爱看。适合农民口味的图书很少,适合农民提高文化素养、更新科技知识的图书更少。互联网是新时期出现的一个重要宣传阵地,农村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十分匮乏,虽然乡镇都有不少网吧,但多数是青少年玩游戏的场所。
4、文化市场管理不够到位,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文化市场管理是长期的、复杂的。一是缺乏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管理措施。靠几次集中行动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二是稽查力量十分薄弱。将乐县一百多个文化经营场所只有7名稽查人员。三是县乡文化市场管理稽查网络不健全,管理责任制不够落实。四是稽查经费难以落实。由于机制不健全以及管理的缺位,一些乡镇和农村中,网吧、游戏室、桌球室等文化娱乐方式风靡,部分未成年人沉迷于网吧,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制约将乐县农村文化发展的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从整体上看,与党的要求、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
1、思想认识存在误差。部分领导干部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集中精力搞经济,文化建设是软任务虚指标,抓与不抓无关紧要,临时突击解决问题;有的认为辖区文化阵地基础薄弱,工作与先进无缘,或怕频繁检查,表现出口头上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等等。在这些思想的支配下,许多基层领导干部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了文化阵地建设工作,工作被动应付,没有明显实效。
2、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这是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文化部要求乡镇政府要保证文化事业经费,并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在乡镇政府的财政支出中用于文化事业经费不得少于1%。很多乡镇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对文化经费投入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法定性,文化事业经费捉襟见肘。
3、文艺人才严重匮乏。文艺创作、表演、管理等专业人才缺乏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制约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几乎没有对口专业院校毕业的人才。乡镇文化队伍令人堪忧。将乐县13个乡镇,有8个乡镇配备专职人员,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1名。就这几个文化专职人员,也没有做到专职专用,大多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干着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有的在编不在岗,无暇搞文化工作;有的身在其位,不谋文化之事;有的对文化工作是门外汉。和农村其他事业相比,文化工作相对清苦,做出的成绩又很难得到及时的肯定,文化专干工作积极性不高,干劲不足。
4、民间文化艺术挖掘、整理力度不大。将乐自古以来,崇尚教育,重视文化,有悠久的地方传统文化和深厚的群众文化基础,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由于对民间艺术重视不够,发掘、整理力度不大,使一些珍贵遗产面临断代失传的危险。
5、一些腐朽、落后文化影响在加深。由于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化资源匮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先进文化阵地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中的作用。一些封建的落后观念在农村仍然很有市场。烧香拜佛、占卦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仍然存在;打架斗殴、酗酒闹事、聚众赌博、色情演出等违法乱纪事件时有发生。个别地方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方式是玩麻将、斗地主、打“爆炸”。
三、农村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农村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有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撑——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理想信念,体现着全体社会成员基于共同的生活条件所形成的共同的奋斗目标,反映着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根本利益,它结合着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意志、强烈的情感,激励全体社会成员坚强团结,为着实现共同的社会理想而百折不挠地奋斗。因此,农村文化建设能够通过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形成联系各种社会群体、使之超越具体利益关系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精神纽带。农村文化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县(区)域经济的非常时期,加快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将有利于增强农村经济的发展后劲,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从历史的角度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国家发展到一个新的上升的时期,社会进入关键性转型时,我们就需要重新校正我们的价值取向,需要发展我们的和谐文化。当前,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2、农村文化建设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和精神资源。将乐县16万多人口有近三分之二是农民,生活在农村,农村文化是文化事业的基础。目前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差距明显。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的投入相对不足,对农村文化事业支持不够充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很不平衡。因此,农村文化建设发展速度仍然相对缓慢,与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针对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情况和存在问题,我们看到农村文化建设的迫切性。进行农村文化建设,能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和精神资源。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助于确立以和谐为目标的道德评判体系,可以促使全农村社会逐步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共识,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道德体系。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有助于营造以和谐为基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通过多种大众媒体和方式途径,深入宣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以及尊重人格、尊重个体、关爱弱者、伸张正义、维护公平、保持公正等理念和典型,使尊重、理解、文明成为社会氛围的基调,形成城乡和谐、阶层和谐、群际和谐、人际和谐的为主要特色的社会和谐。
3、农村文化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老百姓需要思想文化的东西,你不去普及健康的文化意识,那么那些落后的甚至于封建的思想文化都随之产生了,现在农村中的封建迷信抬头、青少年打架斗殴、聚众赌博等犯罪现象时有发生,这与他们缺乏必要的文化教育及其条件和氛围密不可分。已经基本富裕起来的农民需要文化。在物质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后,精神的需求便凸现出来。没有健康的文化去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不健康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尚未富起来的农民更需要文化。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消费,也是一种精神投入。贫困与愚昧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农民致富奔小康,更需要文化。有了文化才能使人视野开阔,信息灵通,掌握方法,抓住机遇。城乡差别,不仅在于有多少新村,有多少别墅,有多少公路,更在于人的思想文化素质的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做到“六个更加”,其中就有“文化更加繁荣”这一条,对于文化相对不够发达的农村来说,这个“更加”尤其重要。
4、农村文化建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化水平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水平,文化建设也会反过来影响经济的发展。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和经济相结合,通过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特色文化进农村,可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修养,转变农民观念,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提高农民科学技术水平。农村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搞好农村文化工作,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在全社会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途径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农村文化建设领域涉及面广泛,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社会文化事业也将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农村文化建设。
1、强化责任,树立公共文化服务观念是发展农村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各级各部门应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和重视农村文化工作,切实负起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来,不断增强建设农村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应特别强调我们经常提到的“四个纳入”,即: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经费要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文化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与支持,认真探索管理农村文化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注意运用各种工作机制和管理手段,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要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观念,抓住基本阵地、队伍、活动内容和方式这几个中心环节,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固定阵地与流动阵地相结合的网络体系,加强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建设,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创新农村文化服务内容、方式和手段,争取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基层文化单位的活力明显增强,文化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文化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城市的问题逐步解决,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农村文化建设面貌得到改善。
2、完善设施,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是发展农村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文化设施是开展文化活动的载体,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一个地方如果没有文化阵地,就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更谈不上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乡镇文化阵地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乡镇文化站是开展宣传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如果失去,就意味着“阵地”丢失。因此,重视宣传文化阵地建设至关重要,不能拆毁、拍卖、挪作他用。对于流失的文化设施应设法收复或兴建。对于那些文化设施不够健全的乡镇,应加大投入,早日完善。对于目前建设文化设施确实有困难的乡镇,可以本着“社会文化社会办”的原则,走民办文化之路。可以探索办文化的多种体制。如由政府无偿划拨出一块地,让集体、个人投资兴建文化设施,文化站参与管理指导,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办文化的格局。村落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网络阵地。目前各乡镇大部分村民还是聚居村落。乡村文化建设十分滞后,许多县除少部分村有些文化活动设施,大部分村文化活动设施不全。要继续抓好“百村”图书室建设。对于村落文化来说,有经济能力的村可以自主兴建文化场所。将乐县近两年来大力实施“文化小康”工程,取得了明显实效。
3、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是发展农村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发展文化事业关键在于人。因此,建设一支素质强、业务精的文化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首先要贯彻《福建省乡镇工作纲要》,推进农村文化管理部门机构改革,可结合实际在乡镇设置集文化、宣传、广电、成教、体育、科技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宣传文化机构,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次,要配齐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基层文化人员是开展基层文化工作的中坚力量,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是基层文化“四基”建设的重要环节。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队伍结构,切实解决好基层文化机构设置、队伍稳定、人员待遇等问题。对空编的乡镇文化站,可以通过公开考试、公平竞争的方式,择优录用一批人员到文化站工作。第三,要稳人才队伍,珍惜现有人才资源,努力营造优秀人才施展聪明才智、建功立业的良好环境,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第四,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岗位培训,努力提高现有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此外,要通过竞争上岗的形式,淘汰一些不适应专业工作的人员,同时,引进一批优秀人才,充实宣传文化队伍,努力实现人才队伍的优化配置。
4、贴近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是发展农村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文化建设工作要坚决服从和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局利益,发挥寓教于乐的优势,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以优秀的作品教育人、鼓舞人,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是建立创作基地,抓好文艺精品创作。文艺创作成果是衡量一个地方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阵地的重要载体。多出好作品,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尚的形成和改变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要树立“金牌战略”,每个文艺创作项目确定领头人,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对出成果的作者,给予重奖。二是要广泛开展文化阵地活动。大力实施“知识工程”,按照国家三级馆标准,建设好县级图书馆。同时,要深入乡村抓好乡镇图书室建设。博物馆需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影剧院要多放映弘扬主旋律影片,引进优秀表演团体活跃演出市场。越剧团力求每年推出二部新戏,进一步开拓农村演出市场。乡镇文化站主要是运用多种文化手段,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积极传播经济、科学、文化知识,为广大农民服务。三是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增强宣传的实效性。深入研究和宣传“三个代表”的要求。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广电部门要加快县乡光纤联网工程建设,提高广播电视入户率,扩大宣传舆论覆盖面。要进一步提高宣传质量,办好将乐新闻等栏目。关注社会热点、难点,维护社会稳定,为将乐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四是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舆论宣传,使之成为思想文化教育工作的新阵地。要在全县上下广泛兴起应用信息技术的热潮,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为将来建立“数字将乐”,实现生产力跨跃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加强领导,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机制是发展农村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经济与文化必须协调发展,党委、政府要把文化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等重要位置进行总体规划和部署。对文化设施建设和正常运行费用,要列入政府建设计划和财政预算,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和优惠。如要设立文化事业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村文化建设。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对文化事业的捐赠,政府在文化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等等。要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机制。一是量化目标。要把文化阵地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党委、政府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并作为党政年度考核和任期责任制的内容。二是经费投入。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重大项目经费,各级财政要给予优先安排,按比例投入,实行专款专批制度。三是奖罚并用。要把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状况,作为政府和领导评比表彰依据,定期开展评比表彰活动。同时,要成立文化阵地建设督查领导小组,定期对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督查,发现问题,限期改正,对造成阵地流失或长期不能有效组织好阵地活动的单位负责人予以通报批评,并与工资、奖金挂钩。四是提高管理者素质。管理出效益,文化阵地的巩固重在管理。管理者要善于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得以充分运用,通过最佳组合,取得较好社会效益,使阵地活动能长期开展下去。文化市场管理要坚持长期性、规范性。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加强对精神产品的调控,清理有害文化垃圾,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一要积极推进文化市场稽查和文化市场规范化进程。实行文化市场统一执法文书、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错案追究责任制,规范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行为。完善文化市场管理责任机制、监督机制、奖惩机制。二要建立健全县乡文化稽查网络。扩大文化市场管理范围,增加稽查力量。三要加大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力度,切实抓好游戏机、音像、网吧等经营场所整治。游戏机市场在取缔非法经营的基础上,对现有经营场所加强跟踪监控。要集中力量进行清理整顿,对不符合条件的一律取缔。要加强日常管理,采取建立身份登记、地点约束、安装网吧安全软件等有效手段,加强监督管理。要坚决查处网吧中设置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等不健康的电脑游戏,不断规范经营者行为。四要保障文化市场稽查经费,确保稽查工作的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