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安促和谐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推进平安建设
时间:2022-11-21 02:39:00
导语:以平安促和谐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推进平安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体现了时代精神和当代中国发展的要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工作实践中,只有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与本地、本部门的社会稳定局势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实践、实现好中央提出的既定目标。近年来,我们本着以平安促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推进平安建设的指导思想,重拳出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先后开展了打击农村邪恶势力、重点行业整治、城区治安治理、专项严打斗争等活动,坚持不懈地抓严打整治,有效地维护了全县的社会政治稳定。
一、强化领导抓平安
平安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切实纳入“三个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定期听取情况汇报,认真分析研究本单位、本系统社会稳定和治安形势。各级综治机构作为平安建设的直接组织者,应主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切实熟悉掌握各种情况,加强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切实做好检查指导和考核验收工作。严格实行党政、部门、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开展工作情况作为考察、考核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对工作开展不力的,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黄牌警示制、责任查究制和一票否决制,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在组织领导上突出靠前指挥。为确保建设“平安陵县”各项措施在基层的全面落实,县“五大家”领导同志都明确了“包保”乡镇、县直系统的工作目标责任制,每月到所包乡镇、单位走访调查,现场办公,解决突出治安问题,督促安全防范、群防群治等活动的开展。县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县的创建活动进展情况每周一调度,通报情况,督促落实,并组织有关部门深入村庄、庭队、农户进行调查研究,听取群众呼声,掌握治安动向,启发工作思路,积极挖掘、总结、推广基层的先进典型,先后对陵城镇的东关、万家,丁庄乡的大刘、郑屯,糜镇法庭等基层单位进行了深入调查,总结、提炼好做法,并适时在全县进行了推广。同时,政法机关班子成员实行带组包片制度,对排查出的治安混乱区域和重点村庄实行蹲点治理,对基层政法机关进行巡回业务指导。自今年以来,县公安局抽调4名副局长、39名公安干警深入到全县30多个治安混乱村庄进行重点治理,逐个村、逐个问题地解决,确保限期彻底扭转被动局面。另外,县政法机关着力加强了基层所、庭的建设,配齐配强基层领导班子,抽调精干力量充实一线,警力向基层倾斜。
二、多措并举建平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富有秩序的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政法机关应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最高目标,以和谐指导稳定工作,以和谐检验稳定工作。一是以严打为龙头,开展专项严打斗争。打邪恶,打现行,破积案,追逃犯,巩固严打成果,坚持露头就打,始终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二是全面督促基层各项措施的落实,年终进行检查验收,突出抓好县乡司法调解中心和综治办建设,规范工作程序,夯实基层基础。三是加大对娱乐服务场所和公共场所的治理。打击涉枪涉爆犯罪行为,对特种行业进行重点治理,确保社会治安秩序的安定和企业安全生产。四是强化社会面的控制。结合全国、全省当前正在开展的“大接访”活动,政法部门一把手亲自接访,现场办公,突击解决和处理一批久拖不决的涉法信访“老大难”案件;对“×××”及其他邪教重点在深入排查、打击处理、教育转化上下功夫。
三、多方联动创平安
要按照“党政挂帅、综合协调、部门联动、各方参与”的要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探索建立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多元化新机制。总体上要做到“上下联动、横向联动、内外联动”,具体讲,“上下联动”,即县、乡、村,系统、部门、科室层层细化分解平安建设的任务指标,一级抓一级,一级为一级负责,严格落实定期调度、检查、通报、奖惩制度和例会制度,上下一条心,全县一盘棋,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横向联动”,即以县综治成员单位为中心的部门之间联动,综治办负责总组织和总协调,确保社会治安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信访部门重点搞好信访问题的集中排查,抓住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急事急办一批,防范控制一批,主动化解一批,有针对性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逐一制定解决的方案,特别是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认真查找根源,研究解决办法,不留隐患地加以彻底解决;司法行政机关认真实施“二五”依法治县和“四五”普法规划,提高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法律,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通过正当渠道反映和解决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同时做好青少年的普法宣传教育,加强对刑满释放分子和解除劳教、劳改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安监部门经常性地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查找事故隐患,制定完善应急预案,特别要加大对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生产管理及对交通运输生产、公众聚集场所、食品卫生的检查力度,消除一切生产事故隐患;宣传部门加大平安建设的宣传报道,宣传典型,抨击邪恶,清理整顿文化市场,努力营造平安建设的浓厚氛围;组织部门强化农村党支部、村委会建设,建立健全工作考核奖惩机制,增强其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发挥其堡垒作用和带头作用,为建设“平安村庄”出策出力。“内外联动”,即政法机关的全力出击与部门、企业、社会各届形成“警民联合”,一方面有政法主力军的攻坚破难,另一方面有部门、各界的密切配合与协作,真正形成一个横到边、纵到底的社会防控网。
四、创新机制促平安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也有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问题。要注重调查研究,不断掌握和探索平安建设的新机制。今年以来,县委政法委先后到部分企业、乡镇村庄、基层政法机关进行调研,了解掌握平安建设的情况和动态,发现典型,查找问题,督促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争取创出一些新亮点。在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方面,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例会制度,随时消化信访案件。
因地因情抓防范,构建务实长效的安全防范机制。在单位、企业、社区重点是做好自身的安全保卫工作,县综治委不定期组织治安夜查,严格落实纪律严明、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该通报的通报、该曝光的曝光、该处罚的处罚;在农村重点是乡村联防、村村联防、户户联防,首要是把乡镇联防队建设好,提高出警、巡逻的综合防卫能力,确保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快速高效地打击和处置现行犯罪。在信息预警方面严格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畅通信息渠道,确保发现得早、行动得快、处理得好。
五、建好队伍保平安
政法部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政法工作本身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密切相关。政法队伍的素质如何,执政能力和执法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党依法执政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执政能力建设的成效。在队伍建设中,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严格教育,严格要求,筑牢思想防线,保持政治坚定,坚持执法为民,恪守职业操守;要强化管理监督,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严格公正执法。必须坚持从严治警的方针不动摇,健全完善执法目标管理机制,健全完善以执法质量为核心的考核奖惩机制,健全完善执法活动全程监督机制;要坚持从严治警,认真解决突出问题,树立和保持政法队伍的良好形象。要正确处理治标与治本的关系,认真解决队伍在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抓早抓小抓苗头,严肃查处违法违纪,切实改进作风;要坚持素质强警,严格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干警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群众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政法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对广大干警的业务技能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干警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始终是政法机关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注意抓好载体,通过开展和延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推动队伍建设任务措施的落实。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真正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政法工作的目的。
六、长治久安促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就是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促进发展是政绩,维护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首位,摆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总体要求中来考虑,摆到改革发展的大局中来研究,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快速崛起的大目标中来谋划,坚持改革创新,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到在领导方式上有新转变,在实践过程中有新手段,在破解难题上有新举措,统筹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自觉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对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的困难和问题,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真正把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目标,把实现和维护好群众根本利益作为第一追求。建立实行了领导干部信访“挂牌督办”制度,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发挥乡镇司法调解中心的“窗口”作用,全力搭建同人民群众沟通的“连心桥”。建立健全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体性事件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预警和应急机制,不断提高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全面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各类新情况、新问题也必将会不断涌现,积极主动地排查和化解矛盾,善于用新思路、新方法、新观念去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任务、新问题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 上一篇: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 下一篇:论侨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