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角色认知

时间:2022-11-21 02:31:00

导语:浅议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角色认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议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角色认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适应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出发,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重大科学命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基本问题认识的创新与提高,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的提炼与升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到全党面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这个问题的提出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在这一中国特色的历史进程中,该如何正确认知与把握自己角色的规范、权利和义务,主动承担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自身角色更大更为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和谐社会的积极宣传者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其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同志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做了这样的概括:“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这些内容,需要我们党集中思想,统一认识,在重视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也要同样重视社会文明的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宣传,新闻媒体应当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特殊功能,从思想认识上给予高度重视,突出其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广泛深入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宣传支持。

我们知道,新闻和宣传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两种传播活动。它们尽管同构不同质,但彼此关系密切。新闻媒体在正确认识新闻传播特有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必要性的同时,要更加理性的寻找新闻规律和宣传规律的最佳契合点,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继承和弘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鼓与呼,在满足人民群众社会信息需求的过程中体现党的战略目标的宣传意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自己积极、健康、向上的的主流宣传去影响社会和鼓舞群众,自觉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更好地服务。

二、社会转型的大力推动者

当代中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问题复杂多变,稳定性相对较差,从其外部条件看,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受到“迟发展效应”的影响和制约;从其内部条件看,又受到“转型效应”的影响和制约。这两种“效应”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特征。其“转型效应”中的晕轮效应、瀑布效应和葡萄串效应又比较突出地反映了今天中国转型社会的现实。转型社会中所发生的社会规范、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等的变化,必然带来人们新旧观念上的冲突,造成人们价值观念上的个体性、多元性和模糊性,导致在行为选择上出现无所适从或随心所欲的倾向,从而妨碍个人社会化的进程,引起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以致影响到社会的个体与整体的统一。和谐社会的战略抉择,不仅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型,也是新闻媒体发展的一次巨大挑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新闻媒体需要客观面对转型社会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努力推进社会共识和认同,大力推动传统政治、传统经济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面临的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现实的和谐社会的发展状况不可能达到高级的程度,我们既要乐观地看到长远的战略目标,又要塌实地从已经较好地具备了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实际出发,积极构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心灵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新闻媒体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自身也要接受来自社会的冲击和洗礼,健康、有序、科学、和谐的发展,才能形成新闻媒体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才能在追求自身协调发展和实现转型社会对新闻媒体的期待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切实成为转型社会的推动力。

三、舆论监督的主要引导者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一个适应这个社会构建的舆论监督环境,舆论监督既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人们的思想认识活动的自发性、独立性、广泛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而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因素又多种多样。舆论监督的引导工作作为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团结群众、维护稳定的强有力工具,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闻媒体掌握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已成为一种引导社会舆论监督的主要力量,直接而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运行。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舆论监督的引导工作。这不仅是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宣传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一项神圣使命。新闻媒体只有加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建设,才能有助于科学规范的公共权力舆论监督的引导机制的建立,才能有助于舆论监督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完成预期的目标。要提高舆论监督的质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自身修养。新闻媒体在引导社会舆论监督的同时也在接受社会的舆论监督。这就需要新闻媒体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三贴近”原则,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不断提高舆论监督的引导水平,用正确的思想理论、行动纲领、价值观念去引导、动员、激励、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社会关系的全面协调者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的社会变迁。在这种变迁过程中,社会系统任一要素的变化将会引起其他要素以及整个系统的变化。这是一个社会结构急剧变化和社会关系不断调整的时期,各种风险、各种挑战和各种不和谐因素的增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诉求冲突的加大,都成了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潜在危机。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历史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提出,有着极强的现实紧迫性。如何通过有效的政策调整,解决社会不均衡和不协调问题,化解社会矛盾,避免社会混乱,防止社会发展滑坡,我们党从提高执政能力的角度科学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正是基于对中国转型社会清醒的认识。新闻媒体面对这样的变化,要敢于担负起协调社会关系的重任,一方面要在上情下达上充分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获取政府信息,准确地报道给公众,另一方面还要做好下情上传的工作,把公众对政府的施政意见快速报道反馈给政府,及时反映重要民情和重大社会问题,推动政府改革政治体制存在的弊端,实现上下信息畅通,推动社会矛盾的解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使社会全体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整个社会充满创造活力,利益关系得到均衡和协调,管理体制和服务网络健全、稳定、有序地运行,各种矛盾得到妥善处理。这是一种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具体目标,需要调动社会关系中各个方面的智力资源,共同努力参与,扎实有效工作。新闻媒体针对社会各种不和谐因素的出现,要从协调的角度出发,客观地报道;面对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之间不同的利益诉求,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正面教育、引导、帮助,疏通利益表达渠道,以人为本,鼓励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在追求自身合法利益的同时共同营造协调合作的社会环境,共赢共进,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各自的贡献。

五、先进文化的不懈传播者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人们共同创造、共同学习和共同享用的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价值和风俗的总和,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产品。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资源。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始终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当作历史赋予自己的神圣使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努力建设和弘扬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根本方向,反映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最新实践,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从思想上、精神上、行动上极大地解放和鼓舞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形成了凝聚人心、统一意志的正确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信念。新闻媒体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如何从新闻媒体的行业特点和实际出发,找准传播先进文化的支点,使自身的全部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相吻合,是每一个新闻媒体需要不断探索和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客观反映和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总结和理性升华,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长期积累与不断发展的结晶,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同时又为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前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和智力参考。新闻媒体要努力发挥传播先进文化的主渠道的作用,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占领思想意识与文化空间,把新闻媒体建成宣传科学理论、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倡导科学精神的文化传播阵地,提高先进文化传播的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六、媒体素养的开明倡导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媒体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在已有2100多家报纸、9000多家杂志,数以千计的广播频率、电视频道,每年数以万计的新增的图书和电子出版物,发展迅猛的互联网,媒体数量发展的速度之快,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加上国外媒体对中国媒体市场的跃跃欲试,构成了绚丽多姿的媒体世界。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受众的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了广大受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也给广大受众对媒体的认识与选择,对媒体传播内容的甄别与判断,对媒体的使用与运作,增加了难度。一些媒体从业人员素质的良莠不齐,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最大化因素的影响,落后文化对媒体的侵扰,严重影响了媒体传播的质量和文化品位。这对与媒体有着密切联系的广大受众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消极作用,特别是对青少年科学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造成了干扰和破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任务之一就是要通过提高社会成员的认识与判断能力,激发社会成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热情,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不断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合理的利益需求。新闻媒体无论是出于对社会的责任还是对自身生存的考虑,都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从业素养,自觉地在传播中注入和谐社会的人文关怀,指导广大受众正确理解、积极享用媒体给自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带来的方便,培养受众对媒体信息的全面解读和批判的能力,以及合理运用媒体信息的能力,真正为提高受众的媒体素养服务。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公众的媒体素养和媒体素养教育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根本上说,媒体工作者本身应该首先具备很高的媒体素养,才有助于公众的媒体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任何社会个体都不可能离开媒体文化而存在,也正是在这样对媒体文化使用、传承与创造中,人的生命才得以渐进成长与丰满,生命的自我价值意识才不断觉醒和加强,生命存在的意义才不断升华与丰硕。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不断完善,对人的媒体素养及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环境。社会话语权利的开放和发展,对广大受众健康的媒体批评能力的培养,对媒体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而自我完善的实现都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是中华民族各个群体意愿的一种共同价值取向,更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种必然要求。作为具备“喉舌”功能的新闻媒体,在这项复杂而伟大的系统工程建设中,应该正确对待自身的角色特征和角色期待,积极按照党和人民对新闻事业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新闻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与形式的多样性的和谐统一,注重新闻传播的实效性,增强正面宣传的吸引力,扩大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为保持社会文明进步和经济健康发展做出独特的贡献。

〔作者单位: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新闻传播系〕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年9月19日。

②赵志立:《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历史使命》,《新闻与写作》,2005年第4期。

③南振中:《为促进和谐和稳定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中国记者》,2005年第4期。

④赵路平:《和谐社会中的媒介角色建构》,《传媒观察》,2005年第4期。

⑤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