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八次党代会特稿之四建设和谐云南

时间:2022-03-27 09:12:00

导语:省第八次党代会特稿之四建设和谐云南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省第八次党代会特稿之四建设和谐云南

第八次党代会

历史再次走到了关键时期。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云南进入国内生产总值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的重要时期。

“这既是一个发展的黄金期,又是一个矛盾的凸显期。”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白恩培同志的声音响亮而沉稳。

在这个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处理得好,能够顺利发展,经济能够很快上一个新台阶;处理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代表们说,在这个关键时期,提出“和谐社会”理念,既是一场适时的观念变革,又是务实的审时度势之举。

省第八次党代会浓墨重彩地将“和谐”这一崭新的主题,绘入云南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28字要求,一个工作重点,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这是云南从致富之路迈向和谐之路的新跨越。在科学发展中孕育和谐

“在加快发展的激情中更要看到,四位一体的和谐才是最好的发展。”--一位来自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代表感言。

雪山,带着夺人心魄的壮美,静静伫立在古韵萦绕、民风淳厚的古镇旁;城市,伴着和谐发展的足音,用心守护这留在云南滇西大地的“美景天堂”。

“宁可舍去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在省第八次党代会上,来自丽江的和自兴代表语气坚决。

5年来,在省委领导下,用和谐的思维、和谐的态度、和谐的方式来认识和处理发展中遇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丽江的实践,也是充满和谐精神传统的云南各族人民的共同行动。

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提高森林覆盖率,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增加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在省第八次党代会上,代表们对这些5年经济发展中的“和谐成绩”总是津津乐道。讨论中,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发展已不仅体现在经济的强壮,更有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和谐内涵。

云南仍属欠发达省份,云南各族人民对发展有着迫切的愿望。但现阶段的发展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仅靠经济的增长,无法支撑起一个人民所向往的全面的小康社会。

“大片的焦土,还有酸雨,曾令人无法忘记。”来自镇雄县的范泽文代表告诉记者,由于拥有丰富的硫铁矿资源,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当地土法炼硫遍地开花。仅20年时间,大气中二氧化硫日均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四五倍,对生态造成毁灭性破坏,上访、纠纷、治安等社会矛盾随之而起。“没有科学的经济发展观念,哪来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后来通过炼矿技术革新、污染治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矛盾才逐渐调和。“现在,机遇再次来临,镇雄探明的煤炭工业可开采量达45亿吨。可怎么看待这一‘宝藏’?构建和谐社会,我看先要解决发展观念问题。”

和自兴代表说,构建和谐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整体推进发展,这才是最好的发展。丽江已提出,要继承纳西族和谐文化的优秀传统,为和谐建设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为和谐建设创造较好的物质基础;巩固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和谐建设创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民主政治环境;切实加强环境建设,提升丽江品牌,为和谐建设提供更好的生态文化条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在以人为本中彰显和谐

“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落实,要高度关注民生,为民解忧。”--一位来自医疗战线的代表呼吁。

5年的发展令人振奋,尤其是近两年来,“国计”更多、也更密切地围绕“民生”展开。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代表们说,“以人为本”四个字,令人备感亲切,未来5年和谐社会的建设,更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提法好。”来自教育战线的何红斌说,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这就要求发展教育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教育要为社会服务,为家长、学生认可;教育要构建新的质量评价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要优先发展、尊重人才;教育还要统筹兼顾,促进教育公平。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在沧源,农民兄弟终于能在“家门口”请省城的专家看病了,对口支援、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基层服务制度,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在安宁,我们送医下乡,看着做完白内障手术,重获光明的病人与亲人流泪拥抱的情景,更坚定了为民服务的决心——来自医疗战线的蒋立虹代表叙述着变化也进行着思考:“看病难,难在城乡医疗资源配置失衡、基层卫生网络发展滞后;看病贵,贵在医疗体制、机制还亟待改革。和谐社会建设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让我们感到重任在肩。”如今,她所在的昆明市延安医院从改变服务观念、建立便捷的就医服务流程等措施入手,开始了新的努力。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这样一件事。

临沧市提出,要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但调研却发现,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面前,即便实现小康的临沧,农民人均拥有物质财富量也可能比省内发达地区的小康标准少一半。缩小区域差距,从以人为本出发,为什么不能调整一下发展的指标呢?李国伟代表说,不只讲农民纯收入,还要看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体现百姓和谐、自由、健康的发展。经过长期调研,临沧为农民找到了增收提质的“小康树”——适应当地条件且经济价值高的核桃。“发展长效产业,临沧要种植600万亩核桃。有它做补充,2020年,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将大幅增加。”

扩大就业、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发展科技事业、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带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谐建设新思路的火花在党代会会场闪亮。一位基层代表说,和谐社会建设对“以人为本”最好的诠释,就是把这句口号变成老百姓切身感受得到的温暖和快乐。在共同繁荣中铸就和谐

“智慧源于实践,力量来自人民,和谐云南建设需要动员一切力量。”--一位来自省级机关的代表坦言。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成份最多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3。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建设和谐云南的重要体现。

卯稳国代表说,报告提出,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因族举措、分类指导,完善措施,这令人鼓舞。民族地区生态好、资源丰富,但打不开山门,区域发展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需要按“五个统筹”,按以人为本思想要求,坚持自力更生、政府扶持、发达地区帮助相结合,增强民族地区发展后劲。

傈僳族代表杨应开说:“我们有资源、有产业,其中雪茄烟香料产品还出口国外,但没有资金,滞后的基础设施拖了发展后腿。少数民族有发展的愿望,也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劲头,建和谐社会要缩小发展差距,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措施,就能充分激发各族群众的积极性。”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共建共享,这是在社区基层工作的丁毅代表对构建和谐社会最深的体会、最大的希望。从社会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居民的医疗卫生、生活服务、民主生活、社会治安,再到社区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包含的每一项内容,都需要在社区这个社会“细胞”中进入工作细节。她说,这需要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让“一种身份”(社区党员)在“多个舞台”(离退休人群、进城务工人群、低收入人群等)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维护群众利益,党员要成为和谐建设的核心力量,发动每一个公民热情参与。

“智慧源于实践,力量来自人民。”代表们表示,和谐云南需要动员一切力量,在共同奋斗和共同繁荣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