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创建文明村镇活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时间:2022-03-19 03:36:00

导语:加强创建文明村镇活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加强创建文明村镇活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强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十一五”规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可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县不断加强以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主要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涉及到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科技教育事业、社会秩序治理、村容镇貌改造、移风易俗和建设文明科学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活动载体逐步完善,己形成了以创建文明村为基础、以创建文明乡镇为龙头、以社会帮建为助力的工作体系;活动效果日益明显,推动了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奔小康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坚持不懈地开展创建文明村活动,用集体的力量解决农民关心而又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

抓村容村貌,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一通过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进行人畜分离、改厨、改水、改厕、绿化、美化以及道路硬化,建设沼气池、戏台、篮球场、排污沟和生态家园等,不断加强硬件建设。二是引导有条件的村屯根据本地的经济实力、地理位置、文化习俗,借鉴一些先进地区农舍建设和村街改造的成功经验,在住房款式、村道样式等方面进行设计和规划,着力建设一批具有现代气息、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的高标准的文明村。

抓文化阵地建设,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适应农村小康建设和农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在开展创建文明村活动的过程中,各地逐步把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提到了重要位置,建设了一批新的文化阵地。一方面结合“读书兴农”活动,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160多个,并不断完善这些文化活动室功能,逐步办成了集读书、科普教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村级文化阵地。另一方面,依托农村中小学校、文明村,建起了一大批篮球场等文化体育场所,为改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条件。

抓群众移风易俗自治组织建设,组织人们抵制陈规陋习。为了解决一些农村出现的封建迷信、婚丧事大操大办、赌博风愈演愈烈,而一些群众迫于当地旧习俗的压力和诱导而“随波逐流”的问题,**县通过制定村规民约,采取群众自治的办法,组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了红白事理事会、妇女禁赌会、造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活动。由农村先进分子为骨干,把群众组织起来,为人们抵制陈规陋习撑腰,团结群众反对封建迷信、大办婚丧、聚众赌博。基层党组织帮助他们制定章程,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使他们在组织群众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继续开展区域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按照“联动发展、联片开发,整合力量、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围绕“科技、旅游、生态、小康”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深化“洋渡—清水河”文明示范带创建工作。创建活动不断改进创新,内容不断丰富,领域逐步拓展,群众参与热情越来越高,社会影响越来越大。阳山庄的竹筏漂流和下金庄的“壮乡风情园”等旅游景点已在县内外小有名气,网箱养鱼从401箱增加到1100箱,目前,阳山庄已被命名为自治区文明村,下金、马安、白马荣获“南宁市文明村”称号。

(二)扎扎实实地推进创建文明乡镇活动,不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明确工作重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农村的发展,小城镇在不断崛起,并成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中心。为了推动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发挥其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县把创建文明乡镇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来抓。根据小城镇的特点,明确了三个方面的工作重点:一是抓素质教育,增强小城镇居民的城市意识。针对农村户籍改革,农民大量进入小城镇的情况,促进进城农民向市民的转化,制定《居民行为规范》,提高人们的公德水准;针对税务、工商、金融、电信等部门和商贸企业越来越多地落户小城镇,抓“窗口”单位的职业道德建设,为发展小城镇经济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供优质服务。二是抓文化建设,提高小城镇的文化品位。主要是抓市场经济、科技、信息、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小城镇逐步成为向广大农村传播新知识“枢纽”;抓文化设施建设,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根据城镇的发展规模和经济条件,建设了一批具有一定标准的文化站、农业示范基地、体育场所。三是抓环境建设,塑造良好的小城镇形象。营造优美环境,组织力量对城镇出入口、主要街道等重点部位进行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治理社会秩序,整顿交通,畅通道路;抓集市庙会,清理假冒伪劣商品,收缴非法书刊、音像制品、迷信用品,建立文明、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

分步加以推进。全县共有11个乡镇,鉴于各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在组织开展创建文明乡镇活动中,**县确定了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原则。要求各地既积极进取、又量力而行,既普遍号召、又要突出重点,首选抓一批基础较好的乡镇开展工作,取得了经验后全面推开。根据实际情况,全县确定了3个作为首批开展活动的乡镇。为了组织好这一创建工作,各乡镇实行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把创建活动纳入到乡镇农村工作的总体布局之中,明确创建目标、实施步骤和保证措施。二是实行部门分工负责。把创建文明乡镇活动涉及到的思想道德建设、文化教育工作、环境规划改造等项工作,分配给宣传、教育、文化、城建、工商、公安、卫生等主管部门,建立健全责任制,引导各部门结合本职业务,抓创建任务的落实。三是动员群众广泛参与。把基层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居民组织到活动中来,形成全民参与的局面。

(三)积极推进创建文明农户活动,把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任务落实到千家万户

规范文明农户创建活动内容。在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农村现行经济体制下,农户不仅是消费单位,而且是生产经营单位。在这一体制下,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只有立足于农户才能落到实处。为此,**县把组织广大农民创建文明农户做为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户、双文明户、文明新风户、计划生育先进户等多种形式的创建文明农户活动遍及全县农村。为了更好地把农村两个文明建设落实到农户,又便于指导和管理,**县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把各种形式的文明农户创建活动统一到创建“十星级”(致富星、守法星、计生星、养教星、和睦星、科技星、文化星、义务星、卫生星、新风星)文明农户活动上来。组织各乡镇,根据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确定各个“星”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引导农民群众广泛参与。

通过开展创建“十星级”文明农户活动,激发了广大农民学习先进,争做先进的巨大热情,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通过“致富星、科技星”的评比,调动了农民学技术、闯市场、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涌现出大批种植、养殖专业户,对农村经济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义务星”、“道德星”、“计生星“的评比,推动了农村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广泛开展,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准起到了提升作用,农村中一些棘手问题也随之得到顺利解决;通过“文化星”、“新风星”、“卫生星”等星级的评比,组织农户建立“文化屋角”,自觉地搞好家庭和门前卫生,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建立新的生活方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社会帮建、以城带乡,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外部动力

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一方面在活动内容上,坚持送建结合,以建为主。帮助农村建设一大批科普、文化、医疗设施,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农村业务骨干,建立了一支不走的文化、科技、医疗队伍。另一方面,在活动形式上,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使“三下乡”做到常下乡。采取无偿捐助、对口帮扶、政策引导、有偿服务等措施,建立和疏通多种“三下乡”的渠道,逐步形成把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电影戏剧、科技资源、卫生服务源源不断送到农村,送给农民的活动机制。鼓励和支持城市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与农村、乡镇企业和农户结成文化、科技、卫生的共建对子,对口帮,长期扶。协调组织涉及“三下乡”的所有部门结合行业特点,建立“三下乡”工作和人员的评价体系,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三下乡”,参与“三下乡”,逐步实现了“三下乡”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

开展各种形式的共建活动。一是军民共建。发挥驻地解放军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帮助农村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普及文化、科技、法律常识。二是警民共建。以创建“平安**”为契机,开展农村基层创平安活动,在省道、县道周边农村共建平安大道,群防群治,稳定农村秩序。三是干群共建。组织各级机关干部下乡帮助农村搞村务公开、开展、“三讲”、“三个代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共建活动,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巨大力量。

开展扶贫活动。各乡镇的挂点单位与该乡镇贫困村结成对子,开展帮扶共建活动。帮思想:引导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帮班子:强化村班子的宗旨意识,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帮致富:提供政策、技术服务,组织经济合作,增强“造血”功能;帮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帮活动:把创建文明村、文明农户活动搞起来。通过开展这一活动,帮助被帮扶的村开阔了视野,找到了致富之路,提高了农民收入,改善了文化活动条件,使一大批村不仅脱贫致富,而且建成了文明村。

建设乡镇宣传文化阵地。结合全县各乡镇的情况,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在11个乡镇建起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心(宣传文化站)。并指导这些活动中心,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围绕经济建设、围绕提高农民素质开展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活跃当地群众文化生活。运用这些活动中心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周围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思想文化建设。

经过多年的努力,**县共有县级以上文明村163个、文明乡镇6个、文明农户1万多户,其中***被评为全国文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