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的科学体系

时间:2022-07-12 10:46:00

导语:三个代表的科学体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三个代表的科学体系

专门刊发具有本报特色的重点理论文章。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精神,该栏目今天发表夏兴有同志的《论“三个代表”的科学体系》。文章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其认识论基础;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是其核心内容;揭示当代历史条件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其理论框架。文章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历史发展的动力、文明进步的标志和社会实践的主体等诸多方面深刻地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规定。

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的客观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着眼于回答和解决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着眼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主题,积累了治党治国的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且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而且是党的全部历史经验的精辟概括;不仅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全部奋斗历程的客观规律,而且汲取了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因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当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其认识论基础;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是其核心内容;揭示当代历史条件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其理论框架。同志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把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与党的本质规定相贯通,把党的执政使命与党的建设目标相联系,把党的先进性的一般要求与时代性的特殊要求相结合,从历史发展的动力、文明进步的标志和社会实践的主体等诸多方面进一步深刻地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规定。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个代表”科学体系的认识论基础

任何一种思想和理论的创立,都必须以一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这是构建理论体系的脚手架。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发展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在八十多年的奋斗历史中,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从中国特有的国情出发,创立了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认识论工具。从、邓小平到都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典范,但他们又都具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点。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的主要是如何突破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的束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加上了“解放思想”这个新内容,面对的主要是如何摆脱党内长期存在的“左”的思想的束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加上了“与时俱进”这个新内容,面对的是如何摆脱“本本”的束缚,紧跟时展的步伐,创造出新的思想和理论。“创新”成为时代主旋律,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大胆创新思想和理论,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所面对的紧迫课题。从在十四大报告中提出“三个不能停留”,到十五大报告提出“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从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如何认识”,到“七一”讲话提出“三个解放出来”,从“五三一”讲话提出“三个一定要”看到的重大变化,到十六大报告再次重申“三个解放出来”,所有这些都在告诫全党,仅从现有的理论和“本本”出发是不足以解决现实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但又不是供人膜拜的圣经。对马克思主义不能“违背”,但也不能“照搬”,“违背”就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者,“照搬”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要求。把能否坚持与时俱进提高到决定党的先进性和创造力的高度,提出创新“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便足以说明与时俱进对于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推进理论创新是何等的重要。它使我们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思想路线的地位和作用又有了崭新的认识。所谓“治党治国之道”,指的是共产党执政和建设的根本方略,一个党有没有先进性和创造力,取决于这个党是否能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精通和善于运用这个“治党治国之道”。这是深刻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所得出的科学结论。

任何一种理论都是自己时代的产物,都是以特定的历史方位为背景的。如果一味抱着经典作家的“本本”和“条条”不放,不仅回答不了实践提出的新问题,理论本身也不可能发展。我们党的历史上王明等抱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本本”不放,结果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处处碰壁。在时强调:“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总是把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作为自己理论研究的中心,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引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正是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十三年来,我们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执政党建设思路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的催化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构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的认识论基础。

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科学体系的核心内容

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它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引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从的一系列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怎样使中国共产党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始终充满活力、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长期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就是以此为出发点和着眼点的,“三个代表”的科学体系也是紧紧围绕这个重大问题而展开的。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本来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然而,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这个问题却需要重新加以认识。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经过八十年的发展,我们的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地位和党所处的环境的变化,决定了我们对党的认识必须不断深化。首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加快,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深化对党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大而又紧迫的问题。其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环境和所处的地位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深化对党的建设思路的认识,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再次,随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严重曲折,随着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变化,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显露得越来越充分。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自己的历史性选择越来越显示出科学的真理性。如何正确认识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长期性,引导人民群众脚踏实地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成为党在新世纪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

基于上述认识,在一系列讲话和论述中,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提出了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问题,揭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应成为“两个先锋队”的思想,提出了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任务,确定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和总目标,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如果说,邓小平理论主要是从探索社会主义本质的层面上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主要是从探索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层面上,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水平,开拓了新境界。

揭示“三大规律”:“三个代表”科学体系的理论框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其出发点是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其落脚点则是揭示当代历史条件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当代,研究和探索共产党执政的规律,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必须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而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紧密联系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运动,受制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只有把共产党执政规律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结合起来加以研究,才能真正回答和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以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其理论内容不只限于党的建设,它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

“三个代表”科学判断当代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经过艰难探索,逐步掌握了夺取政权的规律,获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对于执掌政权的规律,我们在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既取得了可贵的经验,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对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并没有真正搞清楚,把阶级斗争作为中心任务,搞所谓的“继续革命”,自觉不自觉地把建设放在从属的位置,混淆了我们党执掌政权与夺取政权所处的不同历史方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成功地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整套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执政的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党的历史方位的判断,阐明了共产党执政的本质特征,科学地回答了党的执政使命、执政方式、执政基础和执政目的等重大问题,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规律,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从而确立了“三个代表”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三个代表”以谋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为目标,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失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离开生产力的发展,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进步,不断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结果酿成了“十年内乱”。改革开放以来,党纠正了这种背离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错误,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在党的十三大上,正式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条路线明确规定,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有了更为科学的认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在认真总结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十五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纲领,为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在党的十六大上,第一次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部署,并将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境界。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内涵和本质要求看,她不仅规定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要求和目标,而且规定了党领导人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要求和目标。把“三个代表”转化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实践和使命,就是要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最广泛、最充分地实现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由此可见,从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到确立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目标,集中体现了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

“三个代表”从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上阐释共产党先进性的本质以及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充分体现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把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从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因素上来思考执政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鲜明的理论特色。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文化作为社会意识的范畴,引导社会前进的方向,对于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民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三个代表”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定共产党先进性的根本标准,从而为我们判断共产党的历史地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中国共产党先进与否,她在当代中国和世界中的历史地位如何,不仅取决于她的阶级属性,而且取决于她的现实表现,取决于她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考察党的先进性和历史地位,必须从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从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判断。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与否,从根本上讲,就是看其能否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把党的执政使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崇高理想统一起来,以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为根本目标,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境界,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体现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统一,由此构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完整的理论框架。

二十世纪初,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以俄国人为榜样,选择了社会主义,掀开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崭新的一页。近一个世纪过去了,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曲折。然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揭示的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张扬的基本价值并没有褪色。中国共产党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执著追求和伟大实践中,大胆地进行理论创新,孕育并产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理论创造,她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