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一点认识
时间:2022-04-23 02:38:00
导语: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一点认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每个人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都需要终身学习,持续创新;任何团体、任何政党要想永葆青春与活力,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同志在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高峰会上指出:“要构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党的十六大又把建设学习型社会明确纳入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曾庆红同志在谈到世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时也强调,要创建学习型社会,首先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政党。由此可见,建设学习型政党,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面临的重要的时代课题。
重视学习,加强党员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早在20世纪40年代,党在延安就开展了大规模的学习运动。曾先后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学习与时局》等一系列重要文章。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也多次强调要重视党内学习,把“讲学习”作为“三讲”教育活动的首要任务。那么,建设学习型政党与我们以往的传统学习有什么区别?“学习型政党”有哪些新理念?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实践中,首先要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才能抓住其实质,稳步实施;否则,就有可能流于形式,甚至是把传统的学习冠一个新名词而已。笔者认为,建设学习型政党,既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将党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又要借鉴当代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拓展传统学习的内涵,树立新的理念。
第一,要以强烈的竞争危机为学习动力。学习型组织从本质上说是当代世界应对社会激烈竞争的产物。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本命题是,学习的速度小于变化就等于死亡。这说明当今时代任何企业和组织,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应对时代挑战,具有创造力和生命力;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着世界经济和科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国际竞争。这是一场全球范围的大竞争,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政党都回避不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这场竞争中要肩负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就必须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型政党。由此可知,学习型政党学习的新基础,在于应对国际竞争的新挑战;学习型政党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强大的竞争危机,来自于全党同志强烈的忧患意识。党的十六大一再告诫全党,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也就是说,每个党员要时刻牢记党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要形成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这是学习型政党学习的基础。
第二,要强调党的组织学习力。学习型组织的特点不仅仅是学习,更在于是一种能够激励、引导学习并充分发挥学习成效的新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强调的不是个体的学习,而是团队学习、组织学习。建设学习型政党应强调提高党的组织学习力。首先要求在全党牢固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路线。试想一个对外界变化视而不见、固守教条、思想僵化的党,是难以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的,也不会积极地学习吸纳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把最先进、最能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利益的思想认识和实践经验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其次要营造党内终身学习的组织环境,形成普遍化和制度化的学习机制。党员教育贯穿于党的历史全过程,党的奋斗目标不可能一步到位,党员的思想改造也不会一次完成。党的一些教育是永恒教育,如理想信念教育、党纪党风教育、党的宗旨教育等,都要随着形势变化,不断充实新的内容。所以,共产党员从入党那天起,直到生命结束,都要不间断地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从实践中看,理论中心组学习是高层领导干部学习的有效机制,党课教育则是基层普通党员学习教育的有效载体。建设学习型政党,各级党组织要善于把我党这些既有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与学习型组织的先进理念结合起来,确立“团队学于个人学习之和”的观念,进行互动性、共享性和开放性的学习,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党员相互学习的课堂,交流思想的精神家园,使各界先进分子在党的组织内得到更多的学习教育资源,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第三,要突出学习的创新实践性。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旨在通过确立共同的愿望,调动团队整体力量,适应形势变化,不断超越自我,推动事业创新发展。“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是一句有代表性的名言。学习型党组织,也要体现学习创新这一原则,直面现存问题,进行系统反思,通过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创新体制、制度和方式,把推动党的工作创新和事业发展作为学习的根本目标。我们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要大力发扬党内民主。上级的重要指示,要在党内先传达,让党员早知道;单位的重大问题,应在党内先讨论,让党员出主意、想办法;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党和人民的需要,十分珍视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积极性主性和创造性,使党的工作永葆创新活力。
精品范文
10对建筑市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