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中)

时间:2022-04-21 04:35:00

导语: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中)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中)

三、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当着重研究的问题

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总体目标,就是要通过全党共同努力,达到四个“成为”——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那么,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点要研究和解决哪些问题呢?

(一)努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党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贡献。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最近十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不仅可行,而且卓有成效。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就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分不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定,由此也给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首先,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执政的条件下,党领导经济并非是要由党直接去指挥经济工作,处理经济事务,而是要由党集中各方面智慧,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更要摆正党的位置、确定党的职责,努力统揽全局、协调各方,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展开地说,党的任务和责任是要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我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如何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有一个长期探索和磨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复杂的关系需要正确处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解决。比如,如何摆脱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思想观念束缚,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如何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如何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富总量的同时避免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正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又有效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克服“市场失灵”带来的负面效应;如何既维护中央统一领导又更好地发挥地方积极性;如何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遵循国际通行的经济规则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又减少磨擦、不受制于人、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如何随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基础的变化,使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作相应调整;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等等。这一些宏观的理论、原则和方针性的问题,都是党应该思考和努力的。

与此同时,党委派去执政的干部,即进入国家政权系统的党员干部和党组织,更要学会领导和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领和方法。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强调:“我们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经济。”要驾驭市场经济,必须研究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加强商品和各类要素市场建设;必须根据市场提供的信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益与质量;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善于运用财政、税收、利息等经济手段调控经济活动;必须在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同时,还要把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特别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如何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提高水平,学会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的游戏规则,保护国家和企业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真正做到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把握主动权,对于我们派去执政的党员干部和党组织,乃至全党,都是一门全新的学问。

(二)努力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无论从执政能力的本来意义上讲,还是从其广义上讲,执政党都有一个如何发展民主政治、提高依法治国能力的问题。在中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中追求的基本目标。

首先,要在国家政权系统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里,既包括人大、政府中的党组和党员干部要服从党委的领导,也包括要在人大、政府的活动中发挥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而要达到这个要求,就要研究党如何领导政权这一重大问题。我们应该知道,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理国家。因此在领导政权的时候,一要主动、及时地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二要按照法制程序适时提出立法建议,把人民的要求变为国家法律,依法治国。与此同时,党委要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司法机关履行职能,通过这些机构中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的重大决策。为此,我们要进一步规范、完善党政机构设置和党委常委会的组成结构,适当扩大交叉任职,减少领导职数,切实解决分工重叠问题,撤并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提高工作效率,以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同时,要在国家政权系统中努力改善党的领导。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三个环节。

一是健全民主。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基本路线规定,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三个定语,缺一不可。民主是这个三位一体的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民主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基本条件。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创立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经济上能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而且表现在政治上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因此,我们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决策过程中,要采用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等办法,推行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真正做到集中民智、充分协商和协调,使决策建立在科学的民主的基础之上。我们更要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所做的决策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二是要完善法制。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依法执政已经公认是现代国家政党政治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共产党执政也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从革命、夺权到执政、建设,是一次重大的角色转变。党成为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后,党的活动要进入国家法制的轨道,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也要在法制的轨道上进行。如果党的执政活动不受宪法和法律的制约,甚至采取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和政治动员来贯彻政令措施,就会造成权力运行的无序和混乱。这样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党依法执政的根本要求是,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从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与此同时,党要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公正。在一定意义上说,党的执政能力综合地体现为依法执政的能力。遵循这条规律,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尤为重要。

三是加强监督。由于我国是一党长期执政的国家,为了保证民主和法制的健康运行,就要下大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这是我们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个要着力解决的难题。监督要多管齐下,包括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党要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支持和保证人大、政府机关、司法机关依法履行监督职能,支持和保证人民政协、派开展民主监督。我们要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党内监督;要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加强和改进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依法实行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等等。这几年,深圳在探索绩效审计和政府效能监察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为我们通过制度和机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提高执政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三)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先进文化这一重大问题纳入了执政党建设的范畴,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多民族国家,是惟一有着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文化传统的国家。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文化问题都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党只有努力提高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能力,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在全社会形成激励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当前,我国的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过去我们讲国家安全、军事安全,后来又提出经济安全问题。其实文化安全问题更值得我们关注。这是因为,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外各种思想文化大量涌入,加上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接受思想文化信息范围广、速度快、内容杂,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严峻挑战。如果说这是外因的话,那么,在内部,由于我们发生过“”等失误,人们的理想信念受到冲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利益格局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使满足各个社会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时代课题;特别是现有文化体制与群众的文化需要不相适应,文化产业落后,一些思想宣传工作从内容到形式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党只有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推进理论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问题的复杂性,还在于党在执政过程中,要认真地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领导好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知识分子。在这方面,我们有许多教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我们一方面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重在建设,充分发挥广大理论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和新闻出版工作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引导他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同时,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与他们心心相印、肝胆相照,把广大知识分子团结在党的周围。

(四)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我们党要长期执政,不断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必须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新情况,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重要位置。我们要在激发社会活力的同时,协调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社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出现了一批新的社会阶层,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结在一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讲,由于不同利益群众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和心理预期,极需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执政党要担负起整合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

一方面,执政党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局出发,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束缚人们创造活力的体制和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环境。

另一方面,执政党必须适应社会利益多样化的新情况,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防止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异发展为社会冲突。党制定政策、开展工作,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当前,我们要对困难群体给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在土地承包、征用土地、城市拆迁、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安置和保障农民工权益等工作中,努力维护群众的利益,坚决反对和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使群众的愿望、意见和要求,能有畅通的渠道来表达,并进行正确引导。要在全社会形成珍惜安定团结局面的氛围。

在社会治理中,我们必须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到党和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解决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既要采用说服教育、协商、调解的方法,也要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手段。党的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努力掌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要加强舆情工作,及时、充分地反映社情民意,为合理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提供依据。要建立一套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正确应对风险和处置突发事件。采取正确的方法维护社会稳定,也是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五)努力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发展,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和世界的相互联系日益加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处理问题,必须有世界眼光,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际国内因素对我们事业发展可能产生的有利和不利的方面,统筹处理国际国内问题。正如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的:“要正确把握时展的趋势,努力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掌握发展全局。”

一方面,我们要坚持用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的战略思维能力。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未雨绸缪。既要看到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总体环境有利于我国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又要看到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复杂问题和不确定因素;既要看到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中影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不利因素,又要看到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紧紧抓住和用好我们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另一方面,我们在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时,必须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负责任的大国出现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由于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国内发展与国际环境的联系日益密切。在我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国际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将始终并存。我们要趋利避害,充分利用有利因素,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善于变挑战为机遇。200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已达8500多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上升到61%,累计利用外资6800亿美元。我国能源和原材料的对外依赖度急剧上升。过于依赖外国会出现很大的风险。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对外开放,另一方面要认识到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扩大内需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我们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强我国在对外开放中的竞争力。要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快熟悉和善于运用国际规则和惯例,努力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同时要密切关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建立健全防范和应对机制,提高党应对国际突发事件的能力。

以上五个方面能力,都是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和主要任务。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些任务,进一步学习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坚持用时展的要求审视自己,既要运用我们党长期执政积累的宝贵经验,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又要善于以改革的精神在新的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造,努力解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所肩负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