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大网络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时间:2022-03-20 02:44:00
导语:论人大网络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和解读
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勾勒了2020年和谐社会的发展“路径图”。全会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六中全会公报还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哲学”是我党思想解放的重大成果,体现了党与时俱进的品格和理论上的自觉。它引导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承认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社会的和谐,既包含稳定、协调,又高于稳定、协调,它是稳定协调的理想状态;既体现公平,又促进效率,它是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既包含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又包含社会发展的平衡机制,它是社会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的统一;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它是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这样来认识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把治国理政的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等各个方面,并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政策和道德等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①
二、网站的影响力和优势
“意识形态从来都是政党用来凝聚人心、整合社会的重要工具。党的意识形态应当充分反映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愿望、要求和共识。我们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意识形态具有先进性。……如果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不能被社会大多数人所理解,所接受,甚至与他们的利益、愿望和要求相矛盾,那就注定要失去吸引力。失去对广大群众有吸引力的意识形态,也就谈不上什么先进性。”②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传媒,正以它融多种媒体的特点于一身的优势,悄然兴起一场传媒的革命,虽然尚未成为主流媒体,但其作为一种充满活力的现代载体,正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息产业部的消息说,到2006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1.32亿,在全球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互联网在我国已经从单一的行业互联网发展成为深入社会大众的互联网。网络媒体的优势使它的吸引力日益增强。目前,互联网在我国迅速普及,迅速向个性化和互动性方向发展。和传统媒体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
时效性强。对于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网络在传播速度上有着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影象视频等几乎所有的传播手段于一体,这是网络、也是网络媒体最为诱惑人的地方。
互动性。与其他媒体相比,受众便于直接操作、直接参与的技术手段所带来的平等性特征,使得网络的互动性大放异彩,活力四射。
容量大。报纸受版面的限制,广播电视受时段的限制,要求精编,而数字化使网络只要有足够的服务器,便有足够多的空间,可粗可精,弹性更大。
覆盖面广。互联网像广播电视一样覆盖面广,而且会越来越广。
可检索、可保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上高效的检索功能对获取特定信息的人们来说非常有用,远胜于其他三类媒体。
网络作为一种媒体,其优势在于集多种特性于一身,其集合优势所显示出的威力远远超出这些特性的简单相加。时间上可即时、随时播报,可长期使用,一经上网可随时查阅;空间上,容量无限大,覆盖全球,使全球性信息海洋真正成为现实;媒体与受众的关系上,一改此前媒体受众的被动地位,第一次实现了相互间的平等。而这些,其他三类媒体是目前所不能及的。
三、人大网站的特殊性
目前,各省级人大常委会都已建立人大网站,许多地市县人大常委会也都有自己的网站。各级人大网站是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舆论媒介,展示着人大的职权,报道着人大的工作。而人大的职权、人大的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直接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立法权、重大问题决定权的行使,确定和调整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带来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如下岗问题、就业问题、土地被征后的安置问题、房屋拆迁的赔偿问题以及上学难、打官司难的问题等等。
去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了24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通过了其中的15件,向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又迈进重要一步。其中,监督法从1986年研究起草、历经20年时间,在23次常委会会议上获得高票通过;义务教育法、企业破产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许多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也都在这一年得以制定和完善。
2、对“一府两院”实施有效地监督。监督“一府两院”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政,秉公办案,文明执法,营造一个公平、公正、自由、安宁的政治和生活环境,让人们安居乐业、心情舒畅,从而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集中精力投入现代化建设大业。
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12件法律的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11个专题工作报告。特别是针对人民群众比较关心的“三农”问题、环保问题和公正司法等问题,采取跟踪检查的方式,全面、系统地检查有关农业法律和环境保护法律的实施情况,听取最高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规范司法行为和执法行为专项整改情况的报告,对进一步推动“一府两院”采取更加有力措施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支持和督促有关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做好人大代表工作。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
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9号文件,代表工作不断加强。规范和保证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扩大代表对常委会活动的参与,加强和改进代表视察、专题调研和学习培训等工作,改进和提高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加强了与代表的联系。
4、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信访工作是人大联系人民群众的一种直接形式,是人大作为民意机关通达民意的重要渠道之一。
人大网站的特殊性在于,切实立足人大常委会的职能,在立法、监督、选举、搞好群众来信来访方面发挥网络中主流媒体的优势,通过良性互动,权威信息,了解民情民意,有重点地宣传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等都是题中应有之意!“和谐”是一个时代的主题。在网络时代,怎么体现和谐?“通就和谐,不通就不和谐”,网络大大降低了成本。
人大网站的特殊性还在于:对内,它是我国最高权力机构的宣传平台,是党中央领导下联结人大常委会、政府、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对外,尤其是全国人大的网站,备受关注,所以也是对外展示我国民主与法制进程的窗口;人大网站的消息可以瞬间传遍世界,因此,其独特的影响力是其他媒体所无法替代的。
四、人大网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使命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新闻媒体担负着重要的舆论引导责任,作为网络媒体,特别是重点新闻网站,为构建和谐社会要承担起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人大网络媒体应该肩负起现代媒体的责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承担重要使命,以中国人大网站为例,试加说明:
1、唱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旋律。作为人大网络媒体,应做好人大的主题宣传,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创造和谐的思想环境。
《中国人大网》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的国家机关网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舆论媒介。每天,打开中国人大网站的主页面,首先进入视线的,是人大工作和国家民主法治建设的最新动态,重要的会议、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最新讲话和文章、各方人士对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建言献策,一目了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常委会会议时,及时、准确相关的会议信息,包括会议的议程、日程、审议各项议案的动态以及代表、委员的发言摘登。特别是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新闻会、听证会和在会议上所作的重要报告和法律草案说明等进行网上图文直播后,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2、占领互联网舆论宣传的主阵地。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方式,通过立法、监督活动的宣传,通过网络平台加强和人民群众的互动,不断推进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中国人大网》大力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深入报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继去年将物权法草案全文公布,广泛征求意见,取得很好效果之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今年3月又将劳动合同法草案全文公布,广泛征求意见,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反映热烈,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收到了各方面意见19万多件,其中通过中国人大网收到了18万多件。
也是在去年,就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问题,全国人大有关部门联合召开立法听证会,集中听取各方人士的意见。就法律草案的修改举行听证会,这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中是第一次。这次听证会的报名人数是4982人,通过网站报名的人数达到4600人。这次活动,为今后如何使网站面向社会、面向公众,成为全国人大的一个新的办公平台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3、演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角色。在民主法制建设的理性框架下,倡导关爱,关注弱势,创造和睦的人际环境。
《中国人大网》积极发挥服务平台功能,依托全国人大独有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携手强大的专家学者和人大工作者队伍,全面介绍新法诠释、法律问答、人大法制讲座、人大历史资料、现行法律法规文本等,积极提供最新的人大信息、权威的法制资讯和多方面的法律服务,使网站成为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的便利平台。
在中国人大网站上开设的中国法律法规数据库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数据库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文献资料库、全国人大代表信息库等,已向全社会开放,让过去查询有关数据十分困难的事情变得信手拈来。一年来,网站共更新维护法律法规信息5万多条,目前的法律法规信息查询系统总条目达近22万条。
4、营造舆论监督的良好环境。
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舆论。媒体履行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需要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出发点,是与人为善而不是与人为恶;舆论监督的目的,是化解矛盾而不是扩大矛盾;舆论监督的角度,是团结人而不是分离人。通过批评,达到新的团结,永远是舆论监督应当遵循的不变公式。对于一些负面现象,媒体不能视而无睹,不能主观武断,不能推波助澜,而要做好舆论引导、信息反馈、矛盾化解的工作。这样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对媒体的新要求。
去年,围绕对农业法的执法检查和做好“三农”工作的实践,《中国人大网》制作了“围绕‘三农’问题开展监督工作”专题栏目,引起各界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关心。
综上所述,人大网站立足人大机关的职能,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一定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巨大和独特的作用。
--------------------------------------------
注①②载《中共中央党校报告选·2006年增刊合订本·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虞云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理论问题>》
- 上一篇:强大局意识 有重点地开展预决算审查监督工作
- 下一篇:群众利益无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