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我们走向伟大胜利的旗帜

时间:2022-03-11 11:18:00

导语:引导我们走向伟大胜利的旗帜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引导我们走向伟大胜利的旗帜

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在全国老干部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大家认为,这篇讲话是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在十七大召开之前发表的一次极重要的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理精辟。他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讲话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相统一,理论、道路与旗帜相统一的高度,鲜明地回答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走什么路、举什么旗这一事关全局的根本问题。前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不是我们的旗帜,民主社会主义也不是我们的旗帜,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一面引导我们走向伟大胜利的旗帜

(一)

旗帜就是方向,历史经验总结的目标。一个国家选择和决定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就公开和举起了自己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是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切实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才找到和树立起来的。

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了改变民族命运和国家面貌,一直在寻找救国图强的道路。开始,曾寄希望于西方的资本主义,但经过多次探索,结果都失败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变革中国社会的指导思想,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救国图强的唯一道路,高举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旗帜,带领人民,武装夺取政权,才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从此在中国开始实现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由于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缺乏更加清醒的认识,导致了一个时期内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正确总结建国后的经验教训,探索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从十三大到十六大,每一次党的代表大会报告的主题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一直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打破教条束缚相统一,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与符合中国国情相统一,借鉴他国发展模式与保持本国独立自主相统一,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顺应时代潮流相统一,走出一条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实践是检验“主义”、“道路”好不好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7%的快速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改革开放时的226美元,到现在超过2000美元。目前,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四位,对外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人民生活实现了由基本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整个国家实现了由封闭停滞到蓬勃发展的历史性飞跃。同志说:“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

旗帜就是理论的集中体现。一个国家举起一面科学的、公正的、进步的旗帜,就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在理论上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的伟大成果。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看,科学社会主义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同层次的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为根据,把通过阶级斗争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具有自身质的规定性,即在政治上,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经济上,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思想上,马克思主义处于指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逐步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邓小平同志概括的四项基本原则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无论在实现形式上,还是在具体体制、运行机制上,都能根据当代的时代特征、本国的国情走自己的道路,从而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所倡导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在指导思想上,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决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二是在政治建设上,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

三是在经济建设上,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是在文化建设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们群众的文化权益。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五是在社会建设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改善民生。明确社会主义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六是在党的建设上,关键抓好党的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造就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把反腐倡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三)

旗帜就是形象。一个国家在现实生活中确立的旗帜,深深扎根于大地,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同、拥护和支持,就能成为引领未来的胜利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包含着丰富深刻的历史内容,越来越显示了形象的力量,潜移默化,激发各种社会活力,引导人们自觉地走向美好的未来。

同志强调,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他说:“我们要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首先要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其次要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我们国家有两重身份。就学术层面来说,它是一门科学,对它可以有不同的认识,可以“百家争鸣”。就政治层面来说,它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这个地位是不能动摇的。目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所谓“西方化”。西方发达国家以各种方式影响中国,其主张是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要搞社会主义,而实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那一套。二是所谓“复古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舶来品”,不适合中国国情,要振兴中华还是应当奉行儒家学说。三是所谓“民主社会主义”。它与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关系,含有某些合理成分,但归根结底,与马克思主义属于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它不赞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承认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当前,社会利益多元化后,非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思潮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对来自不同思潮的挑战。

第三要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几十年艰苦奋斗的宝贵财富,来之不易。我们在倍加爱护、坚定捍卫这面旗帜的同时,还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由相互连接的不同发展阶段构成的,每一发展阶段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步骤,为每一阶段性目标而奋斗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体现。邓小平同志于1992年语重心长地嘱托“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同志在“6.25”讲话中指出,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艰巨的使命、繁重的任务,“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

总之,旗帜问题至关重要。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是一条前无古人的独特道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必须牢记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清醒而又顽强地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