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

时间:2022-03-10 02:36:00

导语:博大精深、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博大精深、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根据中央的部署,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承担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研究”的课题。近日,记者通过采访和座谈,请课题组的几位专家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成果。

记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这一课题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科学内涵”,一个是“精神实质”。请你们首先谈一谈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有哪些新的认识。

顾海良(课题组首席专家、武汉大学教授):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两个放在”和“两个结合”,力求做到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认识有所深化。

所谓“两个放在”,就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来理解,放在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中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来理解,我们就能够更加清楚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在理论特征、社会理想、政治立场和理论品质等方面的内在统一性,更加深刻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厚的理论底蕴和巨大的理论贡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其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因此,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除了从理论发展史的角度切入,还需要将其放在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中来理解,在对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进行深入考察中,揭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基础、形成发展机制及其回应实践提出的诸多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方式、成果,进而深刻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大的生命力与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

所谓“两个结合”,就是把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研究与对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所取得的新的理论成果的研究结合起来,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回答结合起来。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根据实践的新发展,作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创新。这些理论创新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也是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应该关注的重要内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回答新的实践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我们开展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记者:这“两个放在”和“两个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那么,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神实质的研究方面,你们又是如何把握的?

王炳林(课题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种理论的精神实质,是指这一理论的主旨、精髓和要义,是其各种观点和论断所体现的根本精神。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精髓和灵魂,就是这一理论所依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二是核心,这是理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与根据;三是本质,就是这一理论的根本属性,它决定着理论的性质和方向。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的灵魂和精髓。一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思想基础和逻辑起点的;另一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仍需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坚持党的先进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长期执政条件下什么是党的先进性、如何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问题。它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个整体提出来,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时代内涵,为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先进性开拓了视野和思路。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立党宗旨和执政目的的高度,把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利益观的重点放在“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上,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爱民、为民、利民的政治本色。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神实质的三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坚持党的先进性;只有坚持党的先进性,才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者紧密联系、相互补充,贯穿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中,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记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共中央印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要求:“既从总体上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加深理解。”在总的题目下,你们是如何开展分工合作的?

张雷生(课题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在研究中,我们将总课题分解为15个子课题,其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研究的重点。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问题,我们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关系问题。主要是从研究和揭示二者关系的角度,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而理解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的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二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问题。主要内容有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现代产权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等。这一研究表明,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首先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是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贫富差距问题。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方面的具体体现。正确理解这一原则,对于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问题。这个问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在当今中国经济建设实践中的重要体现。这方面的研究重点在于:通过剖析造成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的原因,探讨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的路径。

记者:看来,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加深理解,确实有利于把研究引向深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哪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侯惠勤(课题组成员、南京大学教授):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思想内涵及其精神实质这个问题,课题组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思想内涵及其精神实质进行界定,这就是:确保中国共产党引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潮流,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努力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二是深入进行社会调研,了解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现状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影响,从中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社会政治基础;三是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思想内涵及其精神实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有很多。比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的观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观点;政治体制改革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观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观点;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的观点;等等。关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党的十六大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九个方面作出了部署。当前,世界局势继续处于深刻变动之中,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推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指针。只有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才能在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的正确应对中,在对多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科学引导中,在对各种复杂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的有效整合中,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指明了方向。对这个问题,我们着重从党所面临的历史条件的新变化和党的阶级基础、社会基础的新变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记者: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这意味着,加强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对于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赵存生(课题组成员、北京大学教授):是这样的。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研究中对这个问题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重视。这里,介绍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先进文化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从文化的性质和功能的层面,深入研究文化发展在整个人类社会和各国、各民族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文化兴盛与国家、民族兴盛,文化衰落与国家、民族衰落,文化持久发展与国家、民族命脉绵长的互动现象中总结文化发展的规律;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联系层面,深入研究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内在关系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文化建设任务,探讨科学发展观的文化底蕴、和谐社会的文化诉求、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文化支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因素等;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层面,深入研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世界文化发展态势,文化的冲突与共存同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的关系,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及二者的发展前景,以及世界范围内判断文化先进与否的标准、强势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异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等。

二是关于先进文化建设的方向问题。主要是深入分析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竞争和较量的态势,有力、有效地反对在文化建设领域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模糊化”、“疏离化”、“边缘化”等错误观点和倾向,同时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抵制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深入研究先进文化建设规律,正确处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贯彻“双百”方针的关系、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表现多样化的关系,以及建设与批判、吸收与剔除、和谐与矛盾、内生与外引、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等关系;深入研究涉及文化安全的重点难点问题,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建立切实有效的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和制定国家文化网络安全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国际影响。

三是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研究和建设问题。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以他们的理论创造和实践探索,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建设和发展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研究和建设,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精神生产的理论开始,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化学。

记者:谢谢各位专家。这次采访和座谈,使我们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与时俱进科学理论体系。祝愿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研究”课题介绍(链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研究”,是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协调小组委托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承担的重大理论研究课题。接到任务后,中心成立了以部领导和中心领导为总课题负责人,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任子课题负责人的课题组。

2004年6月,课题组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思路和要求,制定了工作计划,确定研究工作从两个层面、分两个阶段展开,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两个层面,就是总课题和15个子课题;两个阶段,就是先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撰写研究述评和研究论文,然后在此基础上撰写出版专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作为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

课题研究自启动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总课题组已召开两次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经验,检查进度,提出新的要求;15个子课题组分别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和召开专题研讨会等形式,对与课题密切相关的重大理论问题及现实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目前,已有10个子课题组完成了研究述评的撰写工作,进入撰写论文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