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不能”腐败的制度体系

时间:2022-01-11 05:13:00

导语: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不能”腐败的制度体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不能”腐败的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包括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配套的体制机制制度,既有“不易”腐败的防范机制、“不敢”腐败的惩治机制,也有“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不需”腐败的保障机制,总之一句话,就是用制度保证“不能”腐败。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规范权力运行,防止腐败行为的根本性措施。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就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同志反复强调:“要依靠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来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同志指出:“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我们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时期,许多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有的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这就容易给一些人搞腐败以可乘之机。因此,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根本在于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之中,并逐步将行之有效的党纪条规上升为具有强制力的国家法律,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化轨道,从而形成能够有效预防腐败的法规制度体系。

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践看,当前,预防腐败的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应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围绕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加强制度建设。针对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断完善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并制定易于操作的实施细则和监督检查办法,建立起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同时,要逐步使这些行为规范制度化、程序化和法律化,成为领导干部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第二,围绕体制创新加强制度建设。体制创新的目标在于革除一切可能滋生腐败的体制、制度性弊端,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为此,必须针对管物、管钱、管人等容易滋生腐败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加强对权力的制约、资金的监控和干部任用的监督,构筑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体制基础。一是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依法行政为目标,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大幅度削减行政审批事项,严格限定行政审批的领域。建立行政审批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对审批内容、程序、条件、时限、收费等逐一进行审核,并向社会全面公开。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加强对行政审批项目设定及审批行为的依法管理。二是以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为基础,继续推进财政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健全金融监管机制,推行财政综合预算,增强预算刚性,改革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积极推行财务审批联签、会计集中核算等项制度,堵塞腐败滋生的“黑洞”。实行“阳光”工资福利制度,规范党政机关福利待遇,取消自行发放的各种补贴和奖金,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解决不同部门公务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三是以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努力提高干部选任中推荐、测评、考察、表决、任用的客观真实性和准确性,建立用人失误失察责任追究制度。积极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和差额票决的选拔任用干部制度,不断扩大民主选举领导干部的范围,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开和民主程度,有效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第三,围绕完善行政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在体制创新的同时,还应注重管理创新,建立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严格规范和严格管理。一是强化科学管理。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改进管理方式,建立和完善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公共管理职能体系。二是强化高效管理。以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廉洁高效政府为目标,进一步简化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建立运转协调、快速高效的行政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多功能、复合型、社会化的政务运作方式,明确办事责任,严格办事时限,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凡涉及企业和群众办证办照的部门和单位,都要实行“一厅式”集中办公,“一条龙”综合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行成本。三是强化公开管理。全面推行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加快推行电子政务,实现政务活动的公开透明,保证监督的同步性和事后的可核查性;利用电子政务的预警机制,确保监督的时效性;利用电子政务的资源共享、便利高效,降低国家管理机关的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强化依法管理。加强行政立法工作,建立完备的行政法规体系,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实现行政行为的法制化。

第四,围绕发展民主加强制度建设。扩大民主是防止权力滥用的治本之策。发展民主的重点是健全和强化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一是健全民主决策制度。要打破封闭式的决策模式,用制度保障干部群众对决策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行程序化决策,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扩展民主决策范围,凡涉及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以及国有资产的重组并购等重大决策,均须经合法程序集体讨论作出决策。二是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要加强行政权力实施过程中的民主管理机制建设,完善行政法规、行政职能、行政决策、行政审批等一切行政信息的披露制度,健全社情民意反映、社会听证、重大事项报告、党内情况通报和情况反映等民主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三是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加强党代会和党的全委会对党委领导成员的监督制约;建立政府监察机构向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工作制度,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廉政情况的监督作用;健全保证民主集中制落实的具体工作制度和程序,活跃党内的民主生活,保证党员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内部的民主监督作用。

第五,围绕强化市场机制加强制度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运用市场机制解决腐败问题上取得新突破。一是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规范权力运行。继续深化建筑工程招投标改革,实行无标底招标、合理低价者中标,努力与国际惯例接轨;建立统一的招投标中介机构,实行建筑工程招标、土地使用权拍卖、药品采购、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项目统一运作,解决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管办不分、重复建设等问题,逐步将可以推向市场的公共服务项目向社会公开招标。二是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依法规范中介组织行为。凡是能够由中介组织承担的社会服务、管理、监督等事项,都要交由中介组织去实施,政府职能部门主要是搞好对中介组织的监督管理。三是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和货币化手段,解决领导干部职务消费中的铺张浪费和不廉洁问题。重点推进机关公务用车等职务消费制度的货币化改革,按照增强刚性,减少弹性,“定额包干,节约分成”的思路,改革招待费、差旅费、会议费、通讯费等管理办法,积极推行异地交流任职领导干部住房公寓化,以节约政府开支,防止领导干部以房谋私。

回顾我们党近年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制度建设一直受到高度的重视,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必须看到,在预防腐败这项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任务面前,确实还存在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同时也存在一些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的问题。腐败问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屡禁不止、纠而复生,甚至愈演愈烈,究其原因,既有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也有制度不落实的问题。有关廉政制度不落实而导致腐败问题发生的教训,同样是极为沉痛的。因此,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践中,不仅要抓制度的建立健全,更要注重制度的落实。为此,要在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加强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把制度的落实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制度的执行落实,是反腐败制度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监督各项制度的执行,对有令不行、有法不依、有章不循、顶风违纪的要严肃查处,保证预防腐败的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有效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