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时间:2022-12-13 03:12:00

导语: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华西村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典型。多年来,他们坚持从本村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走出了一条符合自己情况,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道路,被誉为“天下第一村”。

围绕共富目标,构筑和谐发展路径

致富农民、共同富裕,不仅是华西村的追求,更是华西村发展的经验。

富是共同富裕的前提。华西村党委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率先发展、创新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华西村积极营造平等的就业环境,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使村民在充分就业中实现增收;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按照统一规划、规模经营、效率管理的原则,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在,华西村村民大都是“上班族”,人均年收入达6万多元。

华西村富裕的最大特色主要不在于财富总量,而在于共同富裕。而要实现富裕并且共同富裕,就必须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有利于共同富裕的生产关系。华西村在发展经济的探索中体会到,共同富裕离不开集体经济的发展,必须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壮大集体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上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但是,华西村所搞的绝不是“一大二公”的传统集体经济模式,而是既保留集体经济精华,又吸收现代股份制经济优点,形成了一种以集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型经济形态。

“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华西人富裕之后,不忘左邻右舍及经济欠发达地区,致力于实现更大范围的共同富裕。华西村对于周边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扶助,没有采取简单地给钱给物的办法,而是采取共同发展的办法,走出了一条真正的和谐发展之路。通过派干部、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先后在宁夏、黑龙江建设了两个“省外华西村”。其中,宁夏华西村在前几年就已成为“亿元村”,村民收入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翻了近四番;黑龙江华西村也已成为“北国第一村”。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华西村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把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环境统一起来,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他们对村内建设统一规划,着眼绿化、净化、美化。为此,成立专门的环保公司并建成污水处理厂,着力改善水、气环境。由于他们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成绩显著,被评为全国十大农业旅游示范点,并且成为全国首家通过ISO14001国际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村庄。

创新分配机制,营造和谐利益格局

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实质上是处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过程。协调、稳定的利益结构始终是建设和谐华西的基础。

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华西村不断加大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发展的力度,先后扶持了206家个体私营企业,为村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华西村村民的收入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劳动所得,即工资奖金;二是各种公共福利待遇;三是资本分红。华西村在经济上实行公私合作制,集体控股,个人参股,享受分红。华西村民的资产最少的上百万元,最多的上千万元,家家都有小轿车,户户住上别墅楼,却没有一人雇保镖、养狼狗,全村人生活在和谐、融洽、舒畅的环境中。

分配的公平性,不仅体现在货币收入分配上,而且体现在公共物品的占有和使用上。多年来,华西村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造福村民的实事来抓。目前,华西村凡年满50岁的妇女和55岁以上的男子,均享受各种福利补贴。村民们享有医疗保障、就业保障、养老保障以及教育保障。在华西村,青年人在本村统一安排就业,老年人按月领取保养金,少年儿童享受良好的教育,村民享受口粮补贴,职工可获得送股。现在,华西村面积已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也由原来的1533人增加到30340人。大华西的村民都生活在无忧无虑之中,真可谓“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优教不忘小,三守促勤劳,生活环境好,小康步步高”。

加强组织建设,拓展和谐管理平台

华西村的组织结构既体现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的原则要求,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华西村领导体制的总体构架是:党委领导制+村民自治制+现代企业制度。村党委在整个村级组织中处于核心地位,对整个华西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进行全面领导。村党委正副书记都担任企业集团或下属分公司、大华西各村村委会、村部门的主要负责人。2001年6月起,周边16个村并入华西,实行“一分五统”的管理体制。“一分五统”,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新一届华西村党委由65名委员组成,他们基本上都是熟悉经济、精通业务、擅长管理的骨干。村党委每天晚上都要开书记碰头会,对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通气、及时协商、及时解决。这种体制既体现了民主,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较好地解决了我国基层农村管理体制中的大权与小权、宏观管住与微观放活的矛盾。

华西村十分注意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坚持依法治村、民主建村,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民主管理的办法和程序来解决矛盾和问题。坚持民主选举,把干部的选任权交给村民,由村民自己选出“当家人”;实行民主决策,把重大事务的决策权交给村民;强化民主监督,把知情权交给村民,大华西的每个村都设有公开栏,凡涉及村民利益和村民普遍关注的问题都属于公开内容。华西村党委班子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重大项目,必须请专家反复论证,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这是多年来华西村在经济建设中从未出现重大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

凝聚文化内核,注入和谐精神动力

华西村持续发展的动因何在?那就是华西精神。什么是华西精神?就是与时俱进、率先发展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求真务实、创新创优的精神,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的精神,协调发展、团结和谐的精神。如果我们再深入提炼,华西精神的实质可以用共同富裕、和谐发展来概括。

率先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和谐。发展为民、共同富裕是华西始终不变的永恒主题。多年来,华西领导班子始终紧紧扭住这个主题不放松,一心一意谋发展、促发展。与此同时,华西人始终没有忘记的是,发展不是为了某个人或某些人,是为了所有华西人,是所有华西人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华西。老书记吴仁宝同志说得好,我们华西人认为,社会主义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可触可及可用的东西,是让人民真正幸福。多年来,华西人坚持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通过把传统分配方式的公平优势与现代市场经济的效率、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集体与个人都富有。

本土特色与“外来文化”的和谐。华西人在创业之初,就以海纳百川、包容宽厚的开放心态,广纳贤才,积极创造条件为外来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并且一视同仁,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分享发展的成果。如今,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华西人不但积极引进海外归国人才,还把本村优秀人才输送到国外去接受培训锻炼。对于先进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华西村既不照搬照抄,也不拒之门外,而是将其本土化,让它扎根于华西的大地,并且表现华西的精神风貌和乡村特色。

“富口袋”与“富脑袋”的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第一要务,具体表现是让农民的“口袋”富起来、生活好起来。而要“富口袋”必先“富脑袋”。华西村人在“富口袋”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富脑袋”,始终没有忘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使村民始终遵守不赚不义之财、不干违法之事,不断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

实践证明,华西村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因而是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