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
时间:2022-12-11 06:23:00
导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深入研究八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任务;重大问题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主动地、自觉地防止和化解各种困扰及风险的高度智慧,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历史性跨越,是党的追求、党的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与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许多方面的工作需要落实。这里仅就需要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谈点意见。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去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同志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则、深刻内涵和主要任务,强调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就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社会。也就是说,它是一个能够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一个消灭了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人们能够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相处、民主协商、自由发展的社会,一个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最终走向富裕的社会。《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9大目标,包括民主法制、协调发展、收入分配、公共服务、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社会管理、创造活力、生态环境等。《决定》还用相当大的篇幅,从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等5个方面,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8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勾画出一个全面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轮廓图。
(二)为什么在当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从国际来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内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我国的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同时,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给我国发展带来强大动力和巨大活力的社会变革,同时又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抓住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成功应对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解决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当前还存在着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还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迫切需要我们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体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民心工程”,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条件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条件,同志有明确的论述,他指出,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第二,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们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第三,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第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这些都是有利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在学习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基础上,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展开。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不是无差别、无矛盾的社会。重要的是,和谐社会建设能够提供一种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机制,包括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安全的社会保证机制、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作为执政党,既要坦诚地承认社会矛盾特别是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又要真诚地为解决这些矛盾、缩小这种差距而奋斗。第二种观点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四个条件:一是社会的管理控制系统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二是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有凝聚力;三是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能够满足;四是社会成员具有流动的途径。第三种观点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它应该为人民提供更多的上升机会。任何社会如果能够让其中的穷人不断地变为富人,就有无限的活力。二是人们地位的变化应该是公平合理的。从本质上看,和谐社会的主要基础就是确立我国各主要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关系。第四种观点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做到“五个紧密结合”,即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把实现社会和谐的思想与完成阶段性社会和谐的任务结合起来,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把突出重点与兼顾全面结合起来,善于解决突出问题;把党的领导与社会共建结合起来,形成促进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
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既要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要注重从制度建设入手,切实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第二种观点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做的工作很多,当前要重点解决好四个关键性课题:一是整合社会关系,重点是调整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是解决社会矛盾,重点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利益矛盾;三是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切实保证所有社会成员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四是推进社会公平,当前重点是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第三种观点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政府的转型;二是分配政策的调整;三是市场中的利益均衡机制,关键问题是劳资关系;四是建立利益表达机制和能容纳利益表达的制度安排。第四种观点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最为重要的就是加紧建设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
(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承担问题
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政府、社会和个人要分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从个人来讲,遵纪守法、遵守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是最基本的。先富起来的人或者说处于优势地位的人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从政府来讲,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主导作用。第二种观点认为,当前,政府的主导作用尤其要体现在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方面。当前,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思想。但是我们今天执行的大多数政策是在新思想提出之前制定的,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该对所有的社会政策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第三种观点认为,各级领导干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承担着领导统领责任:一是统一干部群众思想的责任;二是把握方向的责任;三是制定政策的责任;四是整合力量的责任;五是舆论引导的责任。第四种观点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特别重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特别是民间组织的作用。
(六)建设和谐文化的问题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文化自觉。
有的同志认为,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有的同志认为,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必须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以培育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为根本,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不断推进。还有的同志从提高构建和谐社会领导能力的角度,认为构建和谐社会要提高五种领导能力和本领:一是坚持以和谐理念促进高瞻远瞩,努力提高把握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领导能力;二是坚持以和谐思维促进统筹协调,提高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的领导能力;三是坚持以科学精神促进科学发展,努力提高坚持改革开放、增强社会活力的领导能力;四是坚持以和谐心理促进共建共享,努力提高包容多样的、整合力量的领导能力;五是坚持以和谐风尚促进风清气正,努力提高营造环境、创建和谐的领导能力。
(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处理的若干关系
第一种观点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深化改革的关系;四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关系。第二种观点认为,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就必须在实践中把握好五个关系:一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二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三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坚持“四个尊重”方针的关系;四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系;五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关系。第三种观点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长期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的关系;二是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的关系;三是化解矛盾与激发社会活力的关系。
(八)要认真学习研究,准确理解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新提法、新观点
比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表述。这是我们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获得的一个最新的重大理论成果。回顾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过程,这一重要的论断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认识;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的新认识;反映了我们对党的基本纲领、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新认识。
比如,“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表述。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一表述深刻揭示了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导核心、发展道路、实践主体和根本目的。我们提出的增加家庭财产、促进充分就业、建设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等,都是围绕这“两个共同”展开的。有的同志认为,“共同建设”涉及的是公众参与和谐建设的义务和责任,“共同享有”涉及的是对公众权益的充分尊重和切实保障。和谐社会建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
比如,“民主权利保障制度”的表述。对于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与巩固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与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的关系方面都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
又比如,“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强调党内和谐是一个新的命题,有新的意义。过去我们都是提党的团结和统一,现在提出党内和谐究竟有什么不同?如果在社会和谐的涵义上使用党内和谐这个概念,是不是党内也存在着如同社会上的不和谐情况?党内是不是也有不同的利益集团?是不是社会分层的问题,在党内也有反应?
还比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表述。2003年12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即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现在,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党中央又明确提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要求。那么什么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如何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等,都需要进一步作出理论解答。
再比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这是一个新的提法。大家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最基本的层面看,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灵魂;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良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
作为党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者,理所当然地要对上述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组织撰写有分量、有影响、有说服力的文章,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
- 上一篇:促进两性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
- 下一篇:和谐社会建设从最紧迫的事情做起
精品范文
10构建企业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