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与和谐社会建设

时间:2022-12-11 05:40:00

导语:企业安全与和谐社会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业安全与和谐社会建设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安全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纵观目前企业安全工作,一是安全工作方针很明确,安全管理的诸多理念在渗透,安全工作的模式方法已基本形成体系,然安全事故却时有发生。基于对上述这一普遍性结果的认定判断,我们就必须从企业现行安全管理运行体系的实效性上进行改进提高,使安全管理运行体系与时和谐。

一、找准传统安全运行体系之软区

随着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使现行安全体系呈现出诸多的不适应性,安全体系的功能与时不和谐,诸多问题未能从长效机制、源头根本上去解决,导致事故多有发生。

一是安全理念定位模糊。虽然“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明确了安全在各项工作中处于首位,而在执行中企业注意力往往放在提高效益上面,员工对安全出于“本能”自保,是被动的服从,参与意识很弱。在“一把手”是安全第一责任者之后,导致高层重视基层轻视,“安全第一”之认知未解读未全面覆盖到各层面人员。“安全第一”的认知缺位成了大多数人的认知软肋。

安全责任概念处于模糊状态,责任模糊反映出制度层面有问题。安全执行理念受儒家传统的不可操作的感悟理念影响,凡事凑合,无明确标准,取中庸而留隐患。以完成任务为工作导向,未确立为价值而工作的导向。安全绩效理念是安全绩效不如经济绩效便于计量。安全有成绩不显,有问题不凸显,有了事故才感到震撼。这一点在执行层更为突出,安全绩效对全员牵引力不足。

安全文化建设是目前大家的共识。文化建设刚起步,对行为中表现出的文化研究不足。在建设方法途径上书面的概念多而实践行动少,对行为实践的文化评估少。文化建设之切入点和着力点未找准,文化建设停留在管理层和表层,因脱离实践而未形成亲和力、执行力。

二是组织体系功能缺失。企业组织方面,安全是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之工作,定位了各方面安全工作之责任,虽工作路径清晰,但围绕安全主线功能未整合,实施方法欠缺。虽工作方向明确,但职能未量化明晰,职能未转化成可操作的职责。

生产组织方面,在方法功能上偏重于生产工艺流程研究,在人与物结合上研究偏少,对人力这一生产要素组织简单化;在流程上对安全,分出层面,评估引导各自的职能重点无专门设计,造成生产组织功能欠缺。

监督组织方面,安监部门主要履行了检查纠错奖惩职能,在监督深度和广泛性上显现不足。

三是管理运行体系受众缺失。安全宣传教育在形式上多是文件安排、讲话要求、活动开展、会议传达为主。在内容上缺乏对各层面具体实践的提炼;在传达上泛说的多,缺乏解读,使广大受众难以理解,甚至排斥。宣传教育的数量和质量未覆盖全员,安全理念只渗透在少部分人思想中,使事关安全的每位员工未能解读安全,形成了受众缺失。制度体系中有责任制度但未覆盖到每个岗位,只有中层以上的责任制,员工层面缺乏安全责任制度,形成了责任是上层的依赖性认识,没有恢复作业者是本岗位安全责任主体的本面目。管理制度中缺乏将理念贯穿的设计,理念导向不明确。包含作业规程、安全规程的运行制度在“预防”二字上不突出,关键要素不详细,缺乏对人的状态进行规程。制度的运行多以上墙挂贴代表执行,员工未熟知更未理解。监督考核偏重于现场检查是对的,但对各层面监督的侧重点不突出,系统性缺乏。

二、走出安全方法论之误区

一是依靠对象之迷雾。每个人因行业、工种、岗位之不同而工作内容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安全不分工种专业,安全是全员之工作,安全必须依靠全员之努力,每个人是本岗位作业安全的责任主体。

二是工作方式之陷阱。安全工作之理念、制度、目标多是自上而下逐级传达传递,其方式多是“命令式”、“要求式”、“会议式”、“读稿式”、“活动式”等,以此来彰显工作开展。安全隐患是排查整改式,偏重以物为中心的现场硬件检查,检查了“所以”,未深查之“所以然”。

三是安全工作方向之疑惑。现行标准化管理系统以物质资源为主导建设,闭环系统对“物”而建,使人力资源这一关键要素处于边缘化。对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多以惩罚结束,未深究人的受教育程度,未深查人的原因。

四是人力资源管理之传统。现行人力资源管理中主要的业务依然是工资、社保、福利待遇管理、劳动管理、技术职称管理等,以国家劳动人事政策执行为主的传统内容。而服务于企业发展需求和员工成长的技能培训、综合素质培训、思想理念培训、薪酬激励设计等处于初级地位,现代人思想多元化多样化、业务思想素质参差不齐,如何培训作业者特别是从事高危行业的工作人员是当务之急。

三、再造管理流程之良区

一是安全理念再造。回归安全责任之本来面目,每个作业者是本岗位安全之责任主体,建立与责任对应的制度管理、绩效评价、培训教练系统,使责任落实而安全意识得到强化,消除依赖推诿。确立安全隐患是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都有的预警认知,以此来进行体系设计,解决“头重脚轻”的问题;确立安全隐患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思维判定模式,消除麻痹侥幸心理;依靠全员全过程关注安全,使各层面的工作重点、思维重点与职位功能相结合,防止中层、基层都在照本宣科高层的宏观要求等,以解读为思维方法,使各层面的应有管理功能发挥出来。

确立文化是实践行动的建设理念。无事故是各层面的第一绩效,思想理念的漏项和软项,使人们难以捕捉隐患之本,换来的是隐患积累和事故发生。以认知、思维的再造解读“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针。消除思想理念上的软区、误区、盲区。

二是管理职能再造。安全是系统工程,对这一系统工程的管理目前却呈分散化状态。在管理职能上,则应建立该工程的专业化研究机构,以统揽配置管理资源。对安全工作的组织及职能、理论方法、工作机制进行系统研究,整合弥补各方面工作机构之偏重单一、零散随机的状态,为高层决策的方向性、中层指挥的有效性、基层执行的适应性提供专业化支持。解决制度、规范、标准的盲区泄漏。在组织职能上完善安全工作职能由零散向系统化转换、由经验式向科学化转变,使齐抓共管向效能转变。

在管理功能再造上,体现对基层全体员工的依靠。在责任承担、职能界定、方法教练等方面,再造职能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使各层面人员将有限的精力用在与自己紧密相关的业务事项和方法掌握上。以适应性的原则解决由不同层面人员构成的全员对安全的理解和执行。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做了不属于本层面的事,事应躬亲在各自职责事项中。在工作思维上、方法上回归基本职责和对全员的依靠来研究并实施各个子系统的职能。

三是方法技能再造。在方法论上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精细标准化建设,抓住人这一关键主题,体现出依靠人、提高人、为了人的人本理念。安全体系设计重心转移到基层岗位,建立基层员工安全体系,使员工由被管理者转向管理者,将人的素质进行精细化提升适应发展需求。在工作方式上研究各层面的需求,实施各层面愿接受、能解读的方式。建立从下而上的关注模式,自上而下的引导帮扶模式,以发挥基层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突出基层岗位的主体意识,消除依赖上级、归罪于外的现象。

在人力资源培训上以深入浅出地解读替代教科书宣贯,以实践演练替代措施宣科,以系统化替代随机型数字型,增强专业化训练,以同样的精力获取更多的成效。使员工从本能保安、经验保安向科学保安迈进。

四是绩效评估再造。绩效评估是最有力的行为牵引。改变简单的以结果论优劣,将评估引申至管理体系的科学性,方法、方式的有效性,以此牵引方式、方法、理念向实效性迈进。完善工作机制评估系统。在管理上体现出预防为主,在方法上体现专业化、系统化下的综合互补。以系统性和适应性完善安全体系的自身和谐,以安全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