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时代特征

时间:2022-12-11 05:38:00

导语: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时代特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时代特征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要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要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还要体现时代前进的方向。只有从历史的、现实的、发展的角度把握和谐文化的时代特征,才能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在继承基础上创新的文化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和谐”的文化理念都具备深厚的思想根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主张和谐。在人的身心关系上,崇尚修身养性,维持平和心态;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以和为贵,提倡宽和处世;在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主张和睦共处,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传统的“和合”思想精华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继承和弘扬。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新的思想内核。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汲取了传统“和合”思想的有益成分,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决不是回到传统文化,更不是以传统文化取代社会主义文化,而是赋予传统“和合”思想以崭新的时代内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与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具有不同的哲学基础、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和实现途径。从哲学基础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和谐文化以和谐的社会存在为前提,并为构建和谐的社会存在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强调和谐文化建设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形式和特征;主张和谐是有差异和不平衡的,正是在解决差异和不平衡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和谐发展。而传统“和合”文化尽管也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主要是主观愿望和推测,缺乏现实的社会依据。从经济基础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之上,强调多数社会成员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这为实现社会和谐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传统“和合”文化是建立在少数人占有大多数人的生产与生活资料,大多数人连起码的生存权力都得不到保障的基础之上,这种基础上的和谐只能是空谈。从政治基础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建立在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基础之上,人民具有最广泛和最真实的民主;传统“和合”文化则建立在严格等级制和特权基础之上,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和谐是虚假的。从实现途径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和灵魂,是人民在实践中创造,其成果为人民共享的文化。传统“和合”文化则是以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为目标的。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文化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的和谐本质上是社会的和谐,是追求和谐实践的客观反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之相应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我国目前经济基础还不雄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和谐文化,要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以物质文明进步为依托。要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扭住发展经济建设不动摇,不断夯实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物质基础。

我国社会虽然总体上消除了对抗性矛盾,但社会发展不平衡,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在发展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情况下,很多不和谐因素难以在短期内消除。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社会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特点,区分层次,制定不同的具体规范,把和谐的理念转化为具体可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把和谐的要求转化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一方面,要把以人为本、社会公正、民主法制、文明和谐作为全社会追求的共同目标;另一方面,要把高水平高层次的和谐目标与现实社会结合起来,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不搞“一刀切”,努力形成符合当前社会阶层和利益状况、各方面利益诉求的和谐文化。

需要指出的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从总体上为和谐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但社会是否和谐是要社会的全体成员来认同的。当前我国尤其要努力解决社会分配不公、地区差别显著、收入差距过大、腐败现象蔓延等重大社会问题,切实解决公平与效率、平等与竞争、部分人先富与共同富裕等关系问题,努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应该是生动活泼的、充盈着创造性的文化,是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如果一种“和谐”是以掩盖矛盾而不是解决矛盾、以循规蹈矩而不是鼓励创新为代价,那么这种和谐就是虚假的,是一潭死水的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把人放在首要地位,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要倡导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人人为社会作贡献,社会更关注人、关爱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尊重个性、承认差异,人们在差异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存共荣。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不是没有矛盾的文化,但这种矛盾不是根本利益相互冲突的矛盾;不是没有斗争的文化,但这种斗争应该有利于正确认识的形成并为大多数人所接纳,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人的个性、能力和知识的协调发展,也是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精神素质的共同提高,同时还是人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其他社会权利的充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民主的文化,它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尊重社会成员的主体地位,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协调各社会阶层的利益;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宽容的文化,要求引导人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培养人们用宽容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避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求同存异,相互包容,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进步的文化,既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把人们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又要提高人们的智能、技能、潜能,为展示才华和能力提供舞台和空间,使人们始终保持健康积极、昂扬乐观、努力向上、富于进取的精神状态,形成气顺、心齐、劲足的良好氛围,促进人的各种潜能得到全面而合理的发挥。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文化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反映社会意识的本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涵盖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是引领社会前进的精神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尊重人们价值选择的多样性,只有多样性的才可能是和谐的,但必须形成和巩固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核心价值,并努力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人是受思想支配行动的社会主体,人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转化为行动,指导人们的实践。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主导价值观统一思想、明确方向;从文化发展的规律说,一个社会的文化有主文化、亚文化之分,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活跃、文化交融、观念碰撞的时代,先进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时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使先进文化得到发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落后文化得到改造,腐朽文化得到抵制,实现文化自身的和谐。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人们的价值选择、价值认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相一致、相协调,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凝聚人心、激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