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谐文化建设促民族地区社会和谐

时间:2022-12-11 05:19:00

导语:以和谐文化建设促民族地区社会和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以和谐文化建设促民族地区社会和谐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加强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对于民族地区全面贯彻落实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和谐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文化基础。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形成了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忠诚守信、团结互助、善良友爱的淳朴民风,这是建设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人文因素,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需要的文化基础。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因素,民族地区生产和生活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加强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既符合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有利于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促进民族地区的繁荣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和谐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谐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等功能,能够起到化解矛盾、整合社会关系的作用。通过和谐文化建设,以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统一的意志,把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凝聚起来,引导人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互相汲取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各民族人民用宽容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有助于避免不同民族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有利于理顺民族情绪、化解民族矛盾、优化发展环境,在民族地区形成建设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和谐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大力发展经济,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文化的繁荣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经济的健康发展不能没有与之相协调的文化的支撑,更不能以牺牲文化的发展为代价。促进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有助于使人们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内在素质。

和谐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才能激发出生命活力。和谐文化既体现民族文化的特征,又适应当今时代的需求,各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必须以和谐文化为其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才能有所进步、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才能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加强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就是要大力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打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树立共同理想。建设和谐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紧密联系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实践,深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深入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大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理想信念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筑牢各民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树立科学创新精神,激发社会活力。科学创新精神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深入挖掘的基础上,要开发多种多样、鲜活生动的文化产品,提供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倡导人人参与的文化氛围;坚持思想理论、文化观念、文化体制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和谐文化建设要求、遵循精神产品创作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培育有竞争力的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拓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形成鼓励探索、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形成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努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帮助人们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要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与法律法规,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激发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

坚持统筹兼顾原则,营造和谐舆论环境。促进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需要统筹城乡文化发展,重视城乡文化共同繁荣,特别要重视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加强农村文化活动引导,活跃农村文化氛围。要统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兴建公共文化设施的同时,积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发展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的文化骨干企业。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以正面宣传为主,使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要有效调控大众媒体,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民间舆论和网上舆论,密切关注口头舆论,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

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需要和谐思想来引导和支撑。要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推动形成诚信友爱、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和谐文化建设,一定要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以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为主旨,突出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宣传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观念,引导人们像爱护眼睛一样珍视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亲如一家,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加强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形成各民族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和谐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关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道德基础和文化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先进文化是具体的历史的。建设和谐文化,是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以先进文化统领文化建设,必然包含着发展和谐文化、实现文化和谐的要求。

和谐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我国各少数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发展和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风格、独特魅力和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对于民族文化中积极的、有益的部分,要认真加以利用和发扬,这样才能使各民族文化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统领下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和谐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精神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传统文化的发展要与时俱进,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在和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认真发掘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积极的和谐思想,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供思想资源。

和谐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们既要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绝不能失掉民族固有文化的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既要注重创新传统文化的形式,又要在与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实现自身文化的繁荣发展,以利于我们建设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