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时间:2022-12-11 05:19:00
导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地提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和国家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思想,真实表达了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推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崇高追求。
立足中国国情,顺应历史潮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以何种方式实现发展,对国际社会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紧密结合国内外的新形势,对国际战略和对外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理论创新,成为我们党面临的迫切任务。
2004年以来,同志在国内外各种场合明确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永远不称霸。”2005年11月,主席访英期间全面阐述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要义。同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坚定决心,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措施。2006年8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在世界目光聚焦中国的关键时期,我们向世界明确宣示,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由此,我们不仅妥善地应对国际上对中国发展的种种议论和猜测,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舆论环境,而且确立了中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的郑重选择与庄严承诺。这是基于我国的国情、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价值观以及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精髓可以归结为:中国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国永远不称霸。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大国武力崛起旧模式的摒弃。纵观近代几百年来大国的兴衰史,大国崛起基本上走的都是一条通过武力和战争改变原先世界格局,从而建立新的霸权和国际秩序的道路。大国的武力崛起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中国的和平发展,开创了通过维护和利用国际和平环境来实现自身发展,又通过自身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与各国共同繁荣的全新道路,开创了落后国家在追求人类文明进步中实现发展的全新局面。和平发展道路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顺应了历史潮流,表明中国是以发展谋和平,以合作促和平,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坚持对外开放与坚持自力更生的统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同时,中国的发展必须把基点放在自己的力量上,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雄厚的资金积累以及改革带来的思想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发展与和平的统一。作为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既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有利于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发展的手段是和平的,我们不把问题和矛盾转嫁给别国,也决不会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更不会通过掠夺来发展自己。中国坚持以和平方式发展,以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各国共同发展。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建设和谐社会到建设和谐世界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将“和谐”理念拓展到国际事务领域,逐步形成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的国际战略思想和对外方针。2005年4月22日,主席在亚非峰会上第一次提出构建和谐世界。7月1日,《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将“建设发展与和谐的世界”确认为两国的共识。9月15日,主席在纪念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演讲中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倡议各国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去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把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作为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外事工作的重要目标,并就贯彻落实作出具体规划。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从坚持科学发展观、国内构建和谐社会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国际上建设和谐世界,十分清晰地表明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内政外交紧密联系的战略高度,科学认识世界深刻变化的特点与规律,善于把握发展方向、用好发展机遇、创造发展条件、掌握发展全局的宽广眼界和战略思维。与此同时,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渴望和平发展、始终是负责任大国的立场,展示了中国希望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建设一个和平、繁荣、和谐世界的愿景。
建设和谐世界,反映了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的深刻变化。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各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球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面临着不少需要各国各地区共同应对的严峻挑战。建设和谐世界,把握住世界发展大势,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福祉出发,倡导“互尊互鉴”、“开放包容”,从而有利于中国和世界各国在共同合作中抓住共同机遇,共同应对挑战。
建设和谐世界,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和为贵”、“以和邦国”等思想深入中华民族的内心世界,形成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崇尚和谐的民族性格、价值观念和心理情感,成为当代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的文化底蕴。
建设和谐世界,要抛弃冷战思维,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本着平等互信、和平共处的原则处理国与国关系。要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和平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和争端;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注重消除其根源,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
建设和谐世界,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各国各经济体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目前,国际社会面临着能源市场价格高位波动、南北发展差距拉大、重大传染性疾病频发等共同问题,最有效的应对途径是加强合作,不断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努力实现合作共赢和各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设和谐世界,要坚持开放包容。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源泉,也是世界的显著特点。推动不同文化和信仰相互交流,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有助于世界更加多姿多彩、充满活力,有利于各国各地区人民取长补短、和睦相处,努力形成兼收并蓄、优势互补的国际合作新格局。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一方面,全球范围内正在发生的一些积极变革表明,人类正步入建设和谐世界的机遇期;另一方面,当今世界还远不太平,也不够和谐,仍面临着不少矛盾与挑战。建立和谐世界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探索和不懈努力。
建设和谐世界,关键要实现自身又好又快的发展。要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积极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有效防范和应对来自国际经济领域的各种风险,坚决维护国家安全。
建设和谐世界,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一方面,中国国内和谐社会构建的实践,必将对其他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产生积极深刻的影响,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另一方面,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必须积极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各国在政治上和谐相处、经济上共同发展、文化上取长补短、安全上加深互信,不断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建设和谐世界,必须正确处理大国关系。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大国关系分化组合,发生重大变化,各大国更加注重综合国力的竞争,大国之间协作多于摩擦。建设和谐世界,大国是关键。中国致力于建立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经确立的各种伙伴关系,增进交流与互信,扩大共识与合作,减少矛盾与摩擦,保持高层和各级别的交往,加强和扩大各大国在反恐、防扩散、联合国改革、亚太事务、能源、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等重要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全面推进21世纪中国同各大国关系的发展。
建设和谐世界,必须正确处理周边关系。中国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邻国最多的国家,边界情况复杂。周边地区一直是中国外交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有所作为的重点区域。建设和谐周边是建设和谐世界的首要任务,直接关系到国内和谐社会建设。要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提升同周边国家交流与合作的水平。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积极支持并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东盟、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努力形成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格局。对于区域外机制,秉持开放包容态度,奉行开放的地区主义,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建设和谐世界,必须坚持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中国始终重视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发展中国家是建设和谐世界的主要力量,南北差距是当今世界不和谐的主要表现,因此,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较落后的状况需要尽快得以根本改善,发达国家理应为此负有重大责任,并拿出切实行动。南南合作是和谐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为此已经作出力所能及的努力和贡献。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之际郑重宣布,中国将通过增加援助、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等方式积极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步伐。前不久闭幕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通过了《北京峰会宣言》和《北京行动计划(2007—2009)》两项纲领性文件,以务实有效的方式推动了中非和谐关系的发展,是和谐世界理念的成功实践。
建设和谐世界,必须主动参与多边外交活动。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对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家间关系已经大大突破传统的双边外交方式,多边外交在国家间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多边外交已成为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舞台。为此,我们应提倡和推进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多边主义,发挥国际机制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迄今为止,中国已签署了近300个国际条约,参加了几乎所有重要的国际组织,并在军备控制、贸易投资、反恐防扩合作等国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建设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友好合作和有所作为的方针。尽管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各项人均经济社会指标居世界后列,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艰巨。我们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国际上量力而行,埋头苦干,务实进取。特别是在当前中国发展已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情况下,需要继续坚持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的原则。同时,作为一个大国,必须在周边事务和国际事务上有所作为。在直接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和重大利益的问题上,在国际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必须也能够有所作为。随着综合国力的发展,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将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的磋商和国际规则的制定,充分反映合理主张,坚决维护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权益。只要坚定不移地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走下去,中国必将为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 上一篇:关于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的工作汇报
- 下一篇:以和谐文化建设促民族地区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