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时间:2022-12-11 05:13:00
导语: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原题: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读者点题: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任务,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作为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党员,我们中一些人提出,21世纪的今天为什么还要坚持100多年前诞生的东西?怎样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请解答。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莫多言
其实,一种理论要不要坚持,能不能坚持,并不在于它产生时间的长短,而是取决于它正确与否,对现实是否仍有指导作用。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根本,归根到底,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本质和规律,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先进、最严密的思想体系,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纵观150多年来的人类历史,我们深刻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已不仅仅是一个“幽灵”,而是已经转化成活生生的实践;它已不只是在欧洲游荡,而是冲出了欧洲大陆,影响了全世界;欧洲当时的反动势力以及时下那些企图让马克思主义“寿终正寝”的人虽然依旧在大肆诋毁,但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全球数以亿计人的政治信仰。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尽管各种学说、理论、主义纷纭繁杂,但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保持勃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那样巨大的作用,产生那样深远的影响。尽管现在世界上的情况有很多新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越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抵御错误思想干扰的强大思想武器。80多年来,在探索中国革命和发展道路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取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走向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一个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想象的。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具体生动的实践和无可争辩的事实,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威力。可以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党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选择。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能否坚持、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六中全会的《决定》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内容,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任何时候“老祖宗不能丢”。不丢老祖宗,就是老祖宗的书必须读,坚持不懈地学习,完整准确地理解其精神实质并掌握其科学方法。我们说坚持马克思主义,归根到底,就是要毫不含糊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但这种坚持和遵守并不是死抱住经典作家的某些个别提法或主张不放。19世纪60年代,在《资本论》第一卷快要出版之际,恩格斯对那些想从这本书中知道共产主义具体是什么样子的人说,谁期望得到这种愉快,谁就大错特错了。列宁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历史地,都要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都要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晦涩难懂、远离群众的思辨哲学,不是高谈阔论、脱离现实的清谈哲学,不是空讲道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书斋哲学。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空泛的,而是具体的;不是干巴的,而是生动活泼的。它在解释和改造世界中广泛深刻地展开,在实际运用中显示出无比丰富的科学内容。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因国情不同、条件不同而各具特色,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具有具体化、民族化的特征。比如,马克思主义在英国就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不同于俄国,在东方国家不同于西方国家,在中国又不同于在其他国家。曾经说过:“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邓小平也指出:“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也同样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创立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关注和研究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和新思潮,批判地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一系列新的实践课题需要给予研究和回答,一系列新的实践经验需要进行总结和提炼,一系列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解疑释惑,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要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归宿,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为理论创新的动力,以研究和解决我们在前进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为理论创新的着力点,不断打开理论创新的新视野,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主导”就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唱响主旋律,掌握主动权,使马克思主义始终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引领”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社会思想的变化进程和不同性质,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使多样化社会思想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当前,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社会思想意识带来了相应的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人们的思想活动具有了更多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观也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趋势,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矛盾问题都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上来,正确的与错误的、先进的与落后的、主流的与非主流的思想观念相互交织,辨别是非的难度加大。面对这些复杂情况,关键是要有我们自己的主心骨,最根本的就是要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能被错误的思想所迷惑、所误导。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才能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主导、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想,凝聚起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 上一篇:欧洲经验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
- 下一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