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欲望与和谐
时间:2022-12-11 03:20:00
导语: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欲望与和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实现社会和谐,需要促进社会各系统、各要素的和谐,包括个人的身心和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那么,破坏人身心和谐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从一定角度可以说是欲望,特别是对于物质生活资料占有的贪欲。《老子》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但是,欲望对于人来说是生命的需要,不仅无法去除,而且还有益处。荀子认为,欲望是“知所必出也”。恩格斯指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人类首先要满足基本的物质性需求,然后才能谈得到满足精神性需求。这就出现了一个两难的境况:一方面,“欲不可去”,实现人的身心和谐不能靠“禁欲”,也不能笼统地讲“寡欲”;另一方面,人又不能放纵欲望,随心所欲。怎么办?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节欲”和“导欲”,即对欲望进行理性的节制和引导。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例子颇值得思考。我不幸患上了糖尿病,医生告诫说必须控制饮食,主食每天不能超过五六两。我说:不够,肯定会饿的。医生说:足够。想吃不过是欲望,不是需要。欲望不一定是需要,这句话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看来,坚持科学生活方式,适当节制欲望,保持身心和谐,这才真正符合健康的需要。
欲望未必是需要,有时二者甚至正相对立,如胖子之嗜好肥肉等。人们常说欲壑难填,那是一点也不错的。小说《醒世姻缘》里讲,“终日忙忙只思饱,食得饱来便思衣;衣食两样皆具足,便想娇容美貌妻;娶得三妻并四妾,出门无轿少马骑。良田万顷马成群,家里无官被人欺。七品八品犹嫌小,三品四品又嫌低。当朝一品为宰相,又想君王作一时。心满意足为天子,又想神仙下棋局。”其实,人的身心需要和谐发展,什么时候都不能听凭自己的欲望“信马由缰”。否则,破坏了身心的内在和谐,就会生病;破坏了他人和社会的和谐,不仅于己无益,而且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麻烦。
那么,怎样节制那些过分的欲望,谋求自身的和谐发展呢?途径就是用科学和理性引导、提升自己的欲望,使之向更高层次发展。
我是个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字写得不好却喜爱书法,进而喜爱上了文房四宝。看到琳琅满目的好文具,自己买不起,心里总是很别扭。有一天终于醒悟,对于我来说,当务之急是学写字,而不是添文具。由此进一步觉悟到:人的欲望和精神也需要和谐发展,不能终日沉迷于物质性的欲求,而应更加注重自己能力和内在品质的提高,追求精神上的真善美。人毕竟不是一般动物,他具有内在的物质性需求,更具有强烈的精神性需求。如果没有理性来控制和引导欲望,内心就会失去平衡,彷徨无主,焦灼不安。
从满足人的欲望这个角度来说,外在事物不过是手段,自我完善才是目的。物质性的欲求带来的往往只是感官的暂时满足,而精神性的需要却是深刻而持久的。饭吃得过饱使人容易发困,酒喝得太多人会失去理智;穷奢极欲最后留下的是心灵的空虚,而追求高雅得到的是精神的愉悦。
提升欲望,从追求物质转向追求精神,从追逐名利转向完善自我,从为了一己转向关爱众生,这不但使我们的情趣从单调上升到丰富、从浮浅上升到深刻,而且使我们找回了自由,真正回到人类自己的精神家园。陶渊明为了维护人格尊严,能够“不为五斗米折腰”;杜甫身居风雨飘摇的草堂,却盼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甘愿忍饥挨饿、爬冰卧雪,甚至不惧牺牲宝贵生命。这种追求饱含着生命的价值,表现出人的本质,才是人之真正的和谐境界。
- 上一篇:发挥民政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 下一篇:以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