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阶层和谐、促进合作共享的四大着力点
时间:2022-12-11 02:48:00
导语:构建阶层和谐、促进合作共享的四大着力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和重组,当前社会阶层间关系总体是和谐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迹象,促进阶层和谐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要指出的是,研究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绝不是要人为地划出某些社会阶层作为我们的对立面。工人阶级内部的各个社会阶层,都是党的阶级基础。包括农民阶级内部的各个社会阶层在内的其他社会阶层,都是党的群众基础。我国现阶段各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劳动合作和利益共享的关系,是产生于劳动分工基础上的职业关系。这是我们研究和构建阶层和谐的基本认识前提。
健全利益整合机制,统筹兼顾各阶层利益
在我国现阶段,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差别和利益矛盾仍然存在。解决利益矛盾,必须健全社会利益整合机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强调,要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
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这就要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为各利益主体提供充分的表达利益诉求的制度性平台,这就必须建立健全规范的社会协商和对话机制,引导各个社会阶层、社会利益群体和社会成员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要形成科学有效的矛盾调处机制,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利益矛盾,这就必须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调处利益矛盾,特别是要运用法律手段调处矛盾纠纷,要综合运用教育、协商、调解等行之有效的解决利益矛盾的方法。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益保障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就必须完善和切实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全体社会成员编织一张可靠的"安全网";要健全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健全社会流动机制,促进社会成员在阶层间合理有序流动
在一个开放的现代社会,社会分层仍然是一个客观事实。社会成员因为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的高低不同而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在正常情况下,社会阶层之间是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的,人们能够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中垂直流动。处于地位较低阶层的社会成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完全可以流动到经济、政治、社会地位更高的社会阶层。任何一个社会阶层中的成员,都不是天生注定要在父辈所处的社会阶层中继承父辈的身份而终其一生,然后再把这种身份世代遗传给子孙后代。正常的社会流动,是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实现社会流动的机制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社会革命、经济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或转型、社会职业结构和劳动就业结构的重大变化等。在常规化的社会流动中,促进社会流动的有效机制当首推教育及其因教育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现代社会,社会分层的主轴是职业分层,教育更是实现社会流动的最重要机制。这就不仅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而且必须努力实现教育公平。目前,我国的社会流动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障碍,阶层之间的流动渠道不是变宽了,而是变窄了,社会流动出现了阻塞现象。这背后的重要原因,恰恰就是教育的不公平性,教育资源和受教育机会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分配是不公平的。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必须重视解决社会主导阶层面临的突出问题
构建阶层和谐,必须重视解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面临的突出问题。
从工人阶级来看:一是要切实解决部分工人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我们一定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二是要努力缓解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从当前来讲,尤其要着力解决三个突出问题:国有企业普通工人同管理者之间收入差距过大,不同行业职工之间收入差距过大,农民工同城镇正式工人"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权"问题突出。缓解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重点在于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必须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尤其要重视解决农民工工资长期过低和拖欠严重的问题。三是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职工群众构筑一道可靠的安全网。
从农民阶级来看:一是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达到3.2倍以上。若将城市居民的一些隐性福利和优惠折算成收入,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可能为5∶1,甚至达到6∶1。二是农村社会保障缺失,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明显滞后。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当前尤其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和实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医疗救助,以及探索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三是失地农民问题日显突出。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完全失去土地和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有4000万左右,而且每年仍在以200万~300万人的速度递增。绝大部分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下降,就业再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又不健全,相当多的失地农民对未来感到十分茫然。
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巩固阶层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就没有阶层关系的和谐。在当今中国,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个文化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立足当代实践,体现时代精神,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全社会思想共识。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
- 上一篇:构建和谐社会需关注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 下一篇:和谐:个性与秩序并重的“和而不同”
精品范文
10构建企业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