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布局中的和谐社会建设

时间:2022-12-11 11:54:00

导语:总体布局中的和谐社会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总体布局中的和谐社会建设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发展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实际进程,是一种理想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在我国现阶段,促进社会和谐建设不是孤立的,而要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有机地统一起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主要任务、发展动力有机地统一起来,而切忌游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个大局,切忌游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陷入一种简单化、绝对化、片面化的误区。

从当前存在的种种倾向性认识问题看,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和谐社会,推进社会和谐,亟需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关系:

首先,社会和谐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根本基础,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运动正反经验而得出的基本结论,不可动摇,动摇不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虽然有了飞跃式的发展,经济总量虽然跃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发展很不平衡,要解决我们面临的一个系列矛盾和问题,尤其是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仍然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进一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对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投注更大的精力。这两者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准确的提法应是:必须进一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把社会和谐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其次,社会和谐同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出发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最根本把握。这个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发展,而且包括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又快又好的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长久性、战略性意义。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和矛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社会和谐同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关系。坚持改革开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把社会和谐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不仅是对以往市场化改革中出现的新的矛盾和问题的积极应对,而且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进一步坚持。社会和谐建设与市场化改革绝对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作用,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坚持市场配置资源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建设,确保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广大社会成员利益,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才能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生机勃勃的实践形态。

第四,社会和谐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性、阶段性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党领导的现实社会变革与发展,又是一个分阶段发展的长期性历史过程。当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仅全面实现现代化的任务极其艰巨,而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也极其艰巨。从这样一种阶段性社会属性和社会特征出发,推进社会和谐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又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既要致力于化解现实矛盾和问题,努力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又不能搞简单量化,把社会和谐建设当成一种短期行为,企图“毕其功于一役”;既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利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又不能脱离实际,搞空头许愿,吊高一些群众的胃口。

总之,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出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着眼实际,自觉按规律办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