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别样思行

时间:2022-12-10 04:50:00

导语:异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别样思行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异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别样思行

构建和谐社会,追求人与自然、道德与法制、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已成为人类文明进步所关注的重要课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激发人们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和自觉性,从道德、法制、文化等方面,以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维指导行为,使人人都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参与者和热心人。最近,笔者对欧美一些国家进行考察与研究,从中感悟到异国他乡的人们有着许多关爱社会、重视自身的义务与权利等别样思维和做法,推动着经济和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

关爱社会就是关爱自己

在美国社会中有许多富人形成这样的思维,认为要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仅有自利是不够的,还必须利他,通俗地说,就是关爱社会就是关爱自己。

美国CNN的大股东泰德•特纳就直言不讳地说:“我发现,我越是做好事,钱就进来得越快。”他是美国捐赠巨额资金给社会的第一人,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向联合国捐出10亿美元、相当于其当时个人资产1/3的资金,指定由联合国用于处理人口控制及传染病防治等事务。然而,社会对特纳的捐款行为并不认为是动机不纯,反面对其产生了好感,认为他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对他的企业倍加衷情,使其财富直线增长。到了本世纪初,特纳的个人净资产已高达近100亿美元,是当年捐款时的3倍多。比尔•盖茨虽然没有说对社会捐赠与个人赚钱有什么关系,但其对社会的捐款与公司快速发展成正比例上升。仅从2000年~2004年间,盖茨和他的夫人就向社会累计捐赠100.85亿美元,而同时微软公司也成长为超大型跨国公司,很多的人就是喜爱用盖茨的产品。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人都是自利的,从事任何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然而,现代经济学认为这一理论已经过时。人们要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必须兼顾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否则,最终将什么利益也不能实现。就像100元钱给两个人,如果其中一人提出自己留下99元给对方1元的分配方案,对方因觉得分配不公平,宁愿一分钱不要,也不让对方得到99元的道理一样。在现代社会中,一些热衷于向社会慈善机构等捐赠的人们,其别样的思维还在于他们认为,无条件地关爱社会和关爱别人,最终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增长,是一个长效的利益形成过程。

不过,这并不是每个人所共识的。为了帮助一些人懂得这一道理,在欧美国家出现了一些热衷于自发地向人们灌输关爱社会就是关爱自己的思想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纽约一家非营利团体All.Stars.Project.Inc运用剧场等多种场所,开展投资慈善宣传活动,他们邀请新富们参观剧场、与受训儿童一起参加研习所的教育等。洛克菲勒基金会每四周举办一期慈善投资研习营活动,引导新富们如何从慈善捐献中得到最大的减税等社会回报。他们认为关爱社会等公益事业与慈善捐赠等,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投资”,能够得到品牌信誉、个人社会形象、企业市场竞争力等其它方式投资难以达到的长期而丰厚的回报。

关爱社会就是关爱自己应当成为人类的共同追求,每个人都应有对社会和别人的爱心。无怪乎一位朋友说过,当你自信的时候,把自信传给你身边的人;当你幸福的时候,留些幸福给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当你快乐的时候,分些快乐给默默关注你的人;当你成功的时候,给正在苦苦奋斗的人一些激励;当你得意的时候,匀些得意给人生失意的人一些安慰。这些对他人的关爱和付出等人生积极的精神和物质元素,不会因为给予而减少财富,反而会在给予中不断增殖,是一种播下幸福的加法。

不让义务与权利远离而去

前不久,我的一位旅美朋友回国时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邻居大卫住在纽约第十街区的公寓里,是个黑人小伙子,全家仅有他自己一个人工作,需要养活父母、妻子和儿子等一家人。按照美国法律规定,他这五口之家的年收入在30,000美元以下,属于贫困家庭,在享受纽约市政府的“低保标准”之内,每月能从政府部门领到一定数额的社会福利补助金,过着贫困而安定的生活。

可是,大卫对于领取政府“低保补助”耿耿于怀,每到当月领取社会福利的日子,都发誓再也不想要政府的补助了。后来,朋友在与他交谈中才得知个中原因。他说:“领取社会福利资金,就是用了纳税人的钱,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有能力自己生活的人,就有取消社会福利对自己救助的义务,这样就能为政府节约开支,把政府的钱用到更需要的社会事业上去。”没过多久,大卫就为自己的妻子找到了一份在超市的工作,自己又找了一份兼职工作。这样,大卫一家人十分忙碌,其家庭收入虽超过了“低保标准”很少,但已不再享受政府补助。对于其他人来说,这好像是得不偿失的事,但大卫却对此十分开心和满意。因为他认为,自己已尽到了不要社会福利救助的责任和义务。

朋友告诉我,就是这个大卫,不仅对自己的义务较真,对自己应享有的公民权利同样较真。去年新年的时候,大卫十分气愤。他突然问我的朋友:“你收到市政厅的礼物了没有?”朋友有些摸不着头脑。大卫解释说,就是一本台历。其实,这个小礼物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大卫坚持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得到的权利,自己是纳税人,就没有理由不要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并对我的朋友说:“如果小的权利你都不去维护,那么大的权利就会逐渐地失去。”在大卫的坚持下,第二天,他们到市政厅说明了来意后,工作人员马上道歉,并将台历精美包装好后交到了他们手中。

原来,在这份台历上印有纽约市上一年的政府行为总汇,包括财政税收、支出与重点市政建设工程等情况,还有政府各服务部门的监督电话号码等信息。在美国,许多人认为,义务是自己应该争取的,哪怕是有害于自己的义务;权利同样是自己应该争取的,哪怕是一丁点儿的权利。否则,义务与权利都将远离你而去。正是因为在美国有众多大卫这样的对“义务和权利”都很较真的公民,政府才变得更加“透明”。

一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需要每个公民的自立、创业与民主参与精神,需要政府及部门的“阳光行政”和提供优良服务。民众与当政者的互动,方能共同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独到的惠及他人服务构思

笔者在西欧洲考察期间,遇到几件小事,窥见到他国对公益服务的独特构思与人们行为举止的文明程度。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我们下榻的旅馆中,同行的一位朋友想将几张明信片放进邮箱时,却被服务员拦住。她告诉我们:“要想邮件更快些寄到中国的话,你们可以将邮件放到外面的邮箱里。”我们便问服务员小姐:“离这里最近的邮箱有多远?”她回答说:“邮箱在不停地来来去去呀!到公共汽车站那里一问你们就知道了。”我们到旅馆门前的公共汽车站,看到每辆公交车的后面都挂有一个邮政信箱。原来,这些流动信箱等到公交汽车到达终点站时,都有邮政局的专门人员在那里守候,他们随时将流动邮箱中的信件取走,因此邮件的传递速度比固定邮箱更快、更方便群众了。

在一般城市中,人们都会被难以找到公共厕所而抱怨。然而,走在阿姆斯特丹的大街小巷中,你就可以发现有许多“导厕指示牌”,上面写有“WC———300m”、“100m”、“50m”、“20m”等字样。这样的设计提示构思,不仅使人感到在阿姆斯特丹这座城市中,人们去公厕很方便,还给人以公厕很多的感觉。其实,全城的公厕也就不足10处,只是通过独特的构想创新,把服务提高到了一个细微的全新层次。

在巴黎乘坐地铁是很方便的,然而,细心观察却发现在设计与人的行为上有着许多值得提倡的地方。巴黎的地铁站设计有诸多利于节约资源与保证安全的细小之处。在一般平整地铁入口,设计增加了多级台阶,有效防止雨水的倒流和行人滑倒;在出口处增设了弯道和自动关回的弹簧门,目的是减少地铁内气流外溢,节约了空调成本;在离站台边50公分处地板上增设黑色大理石装饰线,以提醒乘客止步安全。而在我们的一些地铁站内却忽略了这些“小设计”,北京、广州曾出现乘客掉下地铁站的危险事件。

巴黎地铁的进站口无人检票和看守,乘客们都能自觉凭票通过电子站门,没有发现有人翻越轻易就能过的挡护平台现象。在通过地铁口的弹簧门时,因人通过后弹簧门会自动弹回来,对此法国人在通过时都很小心。他们在通过弹簧门时,都回头看看是否后面有跟进的人,一般都等到后面的人接住后才松手。我们同行的人中有人没有注意这个细节,在通过时未观察后面的行人情况,差点使门弹回时打到后面人的脸上。法国人见到后,用以困惑不解的目光注视良久,心里大概会说:“怎么会这样不顾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