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建设 共同享有
时间:2022-12-10 04:41:00
导语:共同建设 共同享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所作的这一概括,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推进这一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宏大“民心工程”,既是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又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
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两个“共同”,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有优势。坚持两个“共同”,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必将不断得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越来越全面地展示出强大的吸引力。
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突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主人。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强调的是人民的全体,着眼的是协调一致、和衷共济,落脚点是建设者和享有者的统一,彰显了人民群众作为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的地位。提出和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运用,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进一步拓展。坚持两个“共同”,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就能更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有效地释放全社会的能量,让一切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让一切有利于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就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凸显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理念。我们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体现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观察处理各种问题的最高原则、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理念。构建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坚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政治立场,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共同建设和共同享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建设是共同享有的前提和基础,共同享有是共同建设的结果和归宿。共同建设的水平不断提高,共同享有的条件就越充分,共同享有的程度也会不断提高;共同享有的程度越提高,共同建设的合力就越强大。共同建设和共同享有,统一于党领导全体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
- 上一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创新
- 下一篇:社会和谐: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