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促进社会和谐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时间:2022-12-10 02:36:00

导语:把促进社会和谐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把促进社会和谐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大力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促进社会和谐,首先要全面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其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要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

深刻认识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均GDP目前已超过1700美元。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就进入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既有因举措得当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因应对失误从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的失败教训。我国现在就正处在这样一个关键阶段。这既是一个发展机遇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随着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我们正面临并将长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必须认真把握的新趋势新特点。比如,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十分迫切;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改革日益触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新的挑战;等等。我们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积极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广泛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进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

把促进社会和谐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促进社会和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应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为着力点,特别要重视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重视扩大就业再就业,重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视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重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其次,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推进各项改革时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在推进经济发展时充分注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把握好人民群众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努力解决好各种实际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第三,在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统筹制定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而且要统筹制定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在制定破解发展难题的措施时,不仅要有解决公共服务需求巨大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矛盾的措施,而且要有缓解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矛盾的措施,着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