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和谐理念体现到行动中
时间:2022-12-08 03:34:00
导语:把和谐理念体现到行动中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需要树立和谐的理念,把和谐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然而,社会和谐的实现毕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更需要人们去实践、去探索。这就要求人们不能把“和谐”仅仅停留在理念层面,而应当努力把这种理念体现到实际行动中,使之成为做好工作、推动事业的有效方法,成为完善自己、造福社会的重要途径。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实现这一社会理想,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千百年来,人类崇尚和谐思想,更倡导和谐的行为方式,因为它是使社会从不和谐走向和谐的必由之路。所谓行为方式,是指人在实际活动中所依循的准则和形成的习惯,包括怎样待人、怎样办事、怎样处世等等。行为方式有和谐与不和谐之分,不同的行为方式会引发不同的社会后果。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应当树立和谐的理念、采取和谐的行为方式。事实上,许多人都十分注重自己行为的“和谐”———尊重他人,说话和气,办事讲究合法、合理、合情,即使在出现矛盾和纷争的情况下,也力求用和谐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实现共赢、增进和谐。比如,在商业活动中,卖方想多挣钱,买方想少花钱,买与卖是一对矛盾。但聪明的买卖双方往往善于运用和谐的行为方式———协商一致来解决问题,以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这表明,以和谐的方式为人处世,既是一种方法和桥梁,也是一种能力和修养。无疑,这种和谐的行为方式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与此相反,有的人思想上缺乏和谐的意识,行为上违背和谐的要求,或者无视他人尊严,动辄恶语伤人;或者不顾社会公德,常常挑起争端;或者为了一己私利,不惜以身试法;等等。这样的行为方式,必然使简单问题复杂化,该办的事情办不成,从而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损害社会的和谐稳定。
社会是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共同体。在和平发展的年代,不论人与人之间有什么样的矛盾,都应当通过和谐的方式来解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所有社会成员都应当养成和谐的行为方式。就总体而言,这样的行为方式要求:尊重民主制度,尊重公民的民主权利,积极运用民主的方法解决问题;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妥善协调利益关系,按照公平正义的原则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在社会活动中坚持互帮互助、诚实守信,与周围的人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积极营造创新的氛围,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遵守社会公德与秩序,改善和服从社会管理;在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同时,积极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等等。所有的人都按照这些要求来改进自己的行为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
人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历史的人干历史的事。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舞台已经搭建,能否在这一舞台上演出唱念做打俱佳、彼此配合默契的“和谐”大戏,完全看活跃在舞台上的人们行动是否和谐。让我们为此而努力,为此去奋斗。
- 上一篇: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 下一篇: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