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心态
时间:2022-12-08 03:19:00
导语: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心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培育和保持个体与社会群体的和谐心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和谐心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诚信友爱。诚信友爱是形成和谐健康的经济社会秩序与人际关系的基础。诚信是一种律己意识,能够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在真诚、真实、守信的基础上建立与他人的往来关系;友爱是一种利他意识,具有一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情怀,在平等、互信、互爱的基础上确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式。诚信友爱的心态有利于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利互惠、和谐共赢,而损人利己、背信弃义等违背诚信友爱的行为虽然可能在短期内为个人带来一定利益,但从全局和长远来看,它破坏了经济社会关系的和谐,必将为社会行为规范和国家法律所不容,最终付出巨大的代价。
豁达平和。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不断缩小贫富差距,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在现阶段,一定的财富差距仍然客观存在。不同社会成员在社会地位、实践经验、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等方面不尽相同,文化背景、家庭环境、身体素质等也存在差别,这些不同与差别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导致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已经先富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先富者与后富者都应保持豁达平和的心态:先富者不应高高在上甚至为富不仁,而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和带动后富者;后富者不应怨天尤人甚至“仇富”,而应尊重他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得的财富,自强不息,尽快脱贫致富。
宽容大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与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这些变化相适应,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也在增强。经济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活动的多样化,对社会成员的心态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保持宽容大度的心态,尊重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进而与他人和谐相处;只有保持宽容大度的心态,积极吸纳社会生活中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技能,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才能做到与时俱进,进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积极进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是广大社会成员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社会。它建立在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上,致力于促进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培养积极进取的心态,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时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提出的要求。
- 上一篇:正确把握发展与和谐的关系
- 下一篇:发展求和谐 以和谐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