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发展与和谐的关系
时间:2022-12-08 03:18:00
导语:正确把握发展与和谐的关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
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需要正确认识
和处理好发展与和谐的关系,通过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通过营造社会和谐来促进经
济发展,消除发展过程中不和谐的因素,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一、发展是和谐的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贫困是产生社会不
和谐的重要原因,发展则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
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
题,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发展。只有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
础;只有加快发展,才能更好地调节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关系,解决好各种社会矛盾,从而消除产生不
和谐因素的根源,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精心做好发展经济这篇大文章,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二、和谐可以促进发展
社会的和谐,可以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社会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最广泛最充
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活力,集中表现在切实保
证和充分发挥社会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上。要在全社会切实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
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
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群众。
社会的和谐,有利于协调好各个社会阶层以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从而
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的社会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及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把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要经过艰苦努力,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
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
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社会的和谐,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
一个良好的民主法制环境。社会主义民主是体现绝大多数人意志的新型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健
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才能使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社会的和谐,有利于健全社会组织机制,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优化社会秩序,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
社会安定团结,从而为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和谐社会必定是安定
有序的社会。社会安定就是社会平安、稳定,包括人与人之间、社会群体与社会群体之间、社会阶层与社
会阶层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做到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有序强调的则是经济、政
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和领域有章可循。经济领域的有序,主要表现为企业、市场、政府的功
能定位要正确,行为方式要符合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只有政治局面安定有序,社会生活和谐有序,经济
环境宽松有序,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社会的和谐,有利于在全社会倡导并形成诚实守信、互帮互助和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社会
氛围和人际关系。诚信要求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社会规则、规章制度和公共秩序。友爱强调的则是要在全社
会倡导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
。
因此,在抓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维护和促进社会的和谐,通过构建和谐社会来改善经济发展环
境,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推动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善于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不和谐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
而且促使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步入富裕阶层的行列。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新的社会问题
与社会矛盾不断出现。我国虽然走出了产品短缺的时代,却也进入了一个矛盾凸显期,社会不和谐因素增
多。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失衡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化,劳动关系失衡导致劳资纠纷增加;城乡发展失衡导
致城乡差距扩大;地区发展失衡导致地区差距扩大,如东西部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
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经济发展“一条腿长”,而社会发展“一条腿短”;人与自然发展不和谐,资源短缺
、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失衡导致的一些人价值观扭
曲,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有些人道德滑坡,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是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要在发展过程中
加以解决,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加以解决。
一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五个统筹”体现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去。要继续转变经济
增长方式,切实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增长方式,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
益相统一,使经济增长方式更趋科学、经济增长的内驱力日趋强劲。要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把解决
好“三农”问题作为党委和政府各项工作重点,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正确方针,实现工业
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同步推进,以城乡的和谐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要切实防止和克服片面追求城
镇化发展规模和速度,大量占用农田,造成大批农民丧失土地而利益又得不到合理补偿的问题,切实维护
好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各阶层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实
现好各个社会阶层的利益要求,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关键。要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
、保持稳定的大局出发,适度改革和调整分配政策,抓紧建立社会保障的长效机制。要处理好按劳分配为
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既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并推动先富带未富、先富帮未富,同时也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加
大转移支付措施,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保护和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重点解决农民收
入增长过缓问题,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依法调节过高收入,引导高收入者投资办企业,缓解并逐步
解决收入分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新型收入分配格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
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
的温暖。
三要抓好自然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只有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处,才能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念。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既是落实科学发
展观的重要方面,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
境,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后作出的理性选择。我们一定要
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考虑,为子孙后代考虑,统筹兼顾,注重资
源的节约和有效合理利用,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浪费资源、破坏资源,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要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要善于发现和正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
盾,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处理矛盾的体制机制。在制定方案、作出决策时,充
分考虑是否符合群众的利益,能否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着力避免因决策失误和工作不当引起
群众不满和抱怨,注意从源头上减少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产生。当前,要重点解决好在土地征用、城镇
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坚决依法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注意
做好群众工作,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注重理顺群(作者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
众情绪,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
益要求。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及早发现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及时采取有
效措施,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要进一步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机制,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
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确保社会稳定祥和。
- 上一篇:构建和谐社会 维护社会稳定
- 下一篇: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