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时间:2022-12-07 05:18:00

导语:一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东省委结合实际,提出加强党员的“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和群众的“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简称为“两个教育”)。“两个教育”很有创意,通俗易懂,言简意丰,虽然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完善,但作为一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已经受到广大党员、群众的欢迎和称赞,开始显示它的生命力。

加强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保持党员先进性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没有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谈不上共产党的先进性。只有每个党员在实践中做到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才能更好地保持党的先进性。

(一)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和动力。理想更是一个人灵魂的寄托,人不能没有理想。理想是基础,是责任、能力、形象的源泉,没有坚定的理想,责任、能力、形象就无从谈起。共产党员的理想是什么?就是入党誓词中讲的,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现实中,有的人对共产主义理想产生了动摇,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不合时宜,是空洞的说教。理想信念的动摇,必然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蜕变。有的人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以权谋私,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坚定的理想信念从哪里来?是从理论的准确把握中来,是从伟大的实践中来。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在现阶段的具体化。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从理论上弄清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理想和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离开实践,理想就是空想,理论就是空论。要努力把学习理论的成果转化为谋发展的动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二)党员要增强责任感。共产党员应尽自己的责任。责任就是份内应做的事情。共产党员份内的义务和责任有哪些呢?党章中明确规定的义务有八项。也就是说,一个合格的党员,应该对人民、对国家、对党承担责任,尽自己应尽的义务。作为党员干部,身上的责任就更大些,职务越高,责任越大。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每个党员要增强责任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勇于承担责任,坚决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没有责任意识,就会无所作为,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精神。除了党员干部外,每个普通党员也要增强责任感,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服务,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党组织要建立健全党员责任制,把党员的责任和义务落实到具体工作岗位和生活中去。

(三)党员要不断提高能力。能力是实现理想,落实责任,塑造形象的基础。党的能力最终要通过每一位党员的能力表现出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各项工作,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一名党员都应当切实提高能力,以过硬的本领推动事业的发展。要提高能力,必须紧跟时代,学习新知识。当今世界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不学习必然会落后。然而现实中,有的党员只凭老经验过日子,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们以工作繁忙为由逃避学习,长此下去,就会不熟悉政策,不了解形势,对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也不能与时俱进,这样的素质如何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呢?要提高能力,除了学习,还离不开实践,实践出真知。我们党员干部要摒弃纯粹的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加强理论和知识学习的同时,要经常深入基层,研究基层的问题,指导基层的工作,吸取基层的经验,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指导工作的能力。

(四)党员要树立好形象。形象是理想、责任、能力的展现,好的形象就是威信,就是力量。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形象好就能成为带领群众的一种力量,取得群众的信任,群众的工作也就好做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拥护和支持程度,往往就是通过观察身边党员做的怎么样,是不是言行一致,来作出判断的。我们党员队伍总体是好的,是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的,也确有一些党员干部吃苦精神减弱,实干精神消退,享乐思想抬头,脱离群众,浮夸急躁,好大喜功,摆官僚架子,搞形式主义等。还有极个别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过不了权、钱、色关,成为党内的败类,更是有损形象。树立好的形象,一要自身干净,二要为群众办实事。要破除作风飘浮、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树立亲民爱民的形象;破除弄虚作假、好大喜功的形式主义,树立求真务实的形象;要破除盲目规划、急于求成的功利主义,树立脚踏实地的形象;要破除相互攀比、奢侈浪费的享乐主义,树立艰苦创业的形象;要大事讲党性、讲原则、讲全局,小事讲风格、讲谅解、讲友谊,树立起团结协作的形象。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生活,树立起自己的好形象。

加强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道德素质

道德建设要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特征的新道德观念相融合,既吸取中华民族几千年道德传承的精华,同时又赋予时代内涵。开展以爱国为核心,守法为重点,诚信为关键,知礼为基础的群众教育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当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知书识礼成为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会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一)爱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从古到今,无数仁人志士的闪光思想和模范行为,很多都是爱国的具体实践。从忧愤投江的屈原到精忠报国的岳飞,从留取丹心的文天祥到不避祸福的林则徐,从凛然大义的到浩然正气的杨靖宇,爱国主义精神生生不息。西汉贾谊说:“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北宋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朝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爱国主义思想和行为都是中华民族永恒的乐章,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核心和抵御内忧外患的精神支柱。人只有具备爱国主义情感,才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我们提倡爱国主义的时候,要清醒地知道,爱国主义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它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做起,从爱亲人、爱同胞、爱家园、爱家乡开始。爱国,意味着一种责任和义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已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乡土凝聚力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来源。爱国,还意味着一种深深的赤子情怀和忧患意识。爱国就要对一切反华势力和分裂分子进行坚决的斗争,要坚决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二)守法是把住做人的底线。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在法制社会中,人们的大多数行为和关系都要受到法律规范,法律允许你何种事情可做,何种事情不可为。守法是做人的基本,是道德的底线。无法想象一个没有法制的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子。每个人都应当牢记,自己不仅受法律的保护,同时还要受法律的约束。广大人民群众要学法、用法、守法,既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也要同一切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将守法当作立身之本、处世之本,当作做人的底线,时时不忘法律,事事依法而行,守住做人的底线。

(三)诚信是为人之本。在传统伦理文化中,诚实守信被视为“立人之本”、“立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诚信是人们相互交往的基本道德规范。如果一个社会缺乏诚信约束,社会秩序就会十分混乱,使人们整天缠身于纠纷之中,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成本浪费。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信誉经济,信誉就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走向市场的通行证,更是走向世界的通行证。许多有识之士在诚信道德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两个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有的地方正在探索建立基础数据库,完善法制约束;有的行业和部门诚信宣言等。公民道德建设日益推进,信用体系日益完善。我坚信,总有一天“有信走遍天下,无信寸步难行”,每一个人都会是言必行、行必果。

(四)知礼是做人的基本德行。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知礼是人们的必备素质。在现代社会中,“知礼”依然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粘合剂、润滑剂。如何才能做到“知礼”?关键就是不断提高修养,不断鼓励、鞭策自己,并反复地去实践,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敢于同自身存在的陋习作斗争,培育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家庭生活中,要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在人际交往中,要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在社会生活中,要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善待自然等,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和睦相助、友爱向善的良好氛围,建立和谐融合的人际关系。

加强党群互动,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人民群众永远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党的兴旺发达和生死存亡。在搞好“两个教育”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夯实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

(一)坚持群众路线。作为执政党的党员和领导干部,时时刻刻都要牢记,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绝不能丢,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绝不能动摇。党员心里要始终装着群众,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同志运用唯物史观提出了“三个一致性”,即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为最高理想奋斗与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致性。这“三个一致性”要求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树立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群众观点,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以赢得群众的赞同、满意和支持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尺子,为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尽职尽责。

(二)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我们党作为执政党,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或大或小的权力。有的人认为这种权力是通过个人奋斗挣来的,就把权力作为谋私的工具,这种错误的权力观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其实,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我们只是人民的公仆。为人民群众办事,是党对人民群众的应尽之责,是公仆对主人的应尽义务,绝不是一种恩赐。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广大党员要把“理想、责任、能力、形象”落实到带领人民群众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去,要经常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从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的具体事情做起,尽心尽力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针对不同时期群众反映最普遍、最强烈的问题,集中力量,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发扬民主,加强群众监督。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是社会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历来的一个奋斗目标。同志指出,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必须发扬民主。人民群众的情绪和呼声,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是通过发扬民主表现出来的。没有民主,群众就有话不敢说,就不可能了解民意、体察民情,就更不可能解决群众所需。要让人民群众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来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当然,人民群众表达自己的意志要在宪法、法律框架内行事,不能做违法的事情,更不能做损害社会稳定、妨碍国家发展的事情。人民群众不仅通过民主表达民意,更是通过民主加强对党和政府的监督。权力失去监督容易产生腐败。同志说过,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俗话说得好,群众的眼晴是雪亮的。作为人民的公仆,要尊重、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权,自觉地、诚心诚意地接受人民群众的依法监督。对于人民群众的依法监督,决不能抵制,更不能打击报复。我们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多种形式鼓励、加强群众监督,拓宽和健全群众监督的渠道,譬如通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企务公开、群众举报、选拔干部公示、人民评议等,真正实现以民制权。

(四)相信党和政府,坚持党的领导。中国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人民当家作主,不是自发实现的,民意是需要我们党的领导和组织才能实现的。我们的党和政府是值得人民群众信赖的。广大人民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理解、支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并通过提高自身的素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群策群力,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总之,通过“两个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道德素质,加强党群互动,实现党群关系和谐,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