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时间:2022-12-07 02:39:00

导语: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会形成不同的发展观,不同的发展观又决定着不同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结果。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深刻总结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认真借鉴其他国家谋求发展的成败得失,合理吸收世界上研究发展问题的积极成果,紧紧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面、系统、科学地回答了发展目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重大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通过创造性地回答“为谁发展”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的的理论

发展目的是科学发展观的首要问题,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不同的社会制度决定着不同的发展目的,不同的发展目的又体现了不同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是崭新的事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目的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早在建国初期,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问题。特别是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定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指出全党全国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而使社会主义发展目的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新的视野审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目的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首先,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以人为本,使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追求更加明确。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次,科学发展观使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目的的思路更加清晰。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更是硬道理。“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为实现以人为本的目的而科学发展,靠科学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目的,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再次,科学发展观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凸显。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果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甚至出现两极分化,那就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宗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就无从体现。

二、科学发展观通过创造性地回答我们要的是“什么样的发展”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向的理论

发展方向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问题。反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一些国家的惨痛教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发展方向上出了偏差。科学发展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样的发展”的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

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所谓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友好,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就在于它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全面发展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就在于它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原理,即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在于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即社会主义更具有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更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更具有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从而能够创造比资本主义更为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为人类带来真正的繁荣、自由和幸福。

发展是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鲜明特征,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文明成果的有机融合,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建设社会主义。实质上,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揭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贯彻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统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支撑,没有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制度就会发生质的嬗变。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加快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非此即彼,更不可扬此抑彼。应该注意的是,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之根,尽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质不在量,但决不能忘记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变化。如果非公有制经济占了主导地位,那就背离了科学发展观指引的方向。其次,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相协调。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目的也在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然而问题在于,现在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已经成为影响发展的严重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但在再分配时注重公平,在初次分配环节也要尽量关注公平,以保证全体人民最大限度地共享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再次,必须坚持强化宏观调控能力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宏观调控,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宏观调控,市场机制的种种弊端就不能得到有效抑制和消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宏观调控永远是保性质、保方向的“传家宝”,永远是遏制、消除市场经济盲目性的“杀手锏”,须臾不可离开,半点不能松手。当然,这不等于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更不能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而是要使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既不能一统就“死”,更不能一放就“乱”。

发展是与各国人民共同构建和谐世界的和平发展。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和谐理念占有重要地位。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主张以和为贵,以礼为先,以爱为美;在处理国与国的关系中,倡导“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以及“协和万邦”。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处逆境、屡遭磨难,饱受战乱之苦,深受侵略之害,更是深知和平之弥足珍贵,发展之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和平、开放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面对纷至沓来的“中国威胁论”,党和政府向世界庄重宣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与各国人民共同构建和谐世界,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从这种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就是和平发展观,就是合作发展观。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和平发展的原则,倍加珍惜战略机遇期,倍加珍惜和平的国际环境;必须坚持合作发展的原则,促进民主平等的发展、互利共赢的发展;必须坚持和谐发展的原则,即和而不同,和平共处,不期求用自己的文明取代别国的文明,不期求用自己的政治体制和价值观念取代别国的政治体制和价值观念,不期求用自己的发展模式取代别国的发展模式,而是在求同中谋发展,在存异中求和谐。

三、科学发展观通过创造性地回答“怎样发展”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理论

科学发展观与各种非科学发展观的分野,不在于要不要发展,而在于“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就是因为它以谋求又快又好的发展为出发点,以探索发展的布局、模式、进程、机制为重点内容,以揭示发展规律为基本目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上了更加科学化的轨道。

科学发展观强调在统筹发展布局中发展。合理的发展布局,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具有统筹兼顾、科学布局的特有优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谋篇布局,关键在于搞好“五个统筹”。毋庸讳言,城乡发展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不互补等问题,已经在我国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发生。如果漠然视之,任其发展,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化、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将难以为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难以实现。搞好“五个统筹”,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统筹、合理布局的当务之急,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建设正确方向和道路的内在要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在统一发展进程中发展。相对统一的发展进程,是抑制和防止畸形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所谓统一发展进程,就是把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为此,不但要正确处理重点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快速发展与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而且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资源支撑、环境保护的关系,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劳动、资本与技术的关系,人口数量、质量与就业的关系,生产、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尤其是要正确处理内需和外需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从而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统一于科学的发展进程之中。

科学发展观强调在创新发展模式中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发展模式决定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发展模式,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创新发展模式,就要大力建设创新型社会。在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同志明确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拉长资源利用链条,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伦理价值观念,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废物排放,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科学发展观通过创造性地回答“依靠谁发展”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依靠力量的理论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民群众是推动发展的基本动力,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思想。对此,、邓小平、同志都作出过一系列理论阐述。科学发展观的鲜明特点,在于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科学发展统一起来,把为谁发展和依靠谁发展统一起来,把党的领导作用与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

靠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来抓发展。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是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五种能力”的核心内容,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保障。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沉痛教训,我党历史上的经验教训都一再表明,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强,党就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反之则会因失去人心而导致执政地位的丧失。把贯彻科学发展观与党的建设结合起来,以提高能力促发展,以推动发展提高能力,既明确了党的建设的目标,又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科学发展呼唤科学观念。当前,要提高能力,首先必须更新观念。要树立与贯彻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关注大局、注重发展、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科技先行、质量效益等思想观念,以适应新形势,提出新举措,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科学发展就是合乎规律的发展。要提高探索规律的能力,既要探索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更要探索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某一发展领域的具体规律,从而使我们的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科学发展需要科学谋划。要提高科学谋划的能力,努力实现决策谋划宏观性与具体性的统一、前瞻性与现实性的统一、重点性与系统性的统一、创造性与稳定性的统一。科学发展取决于科学统筹。要按照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理顺关系,解决矛盾,消除隐患,挖掘潜能,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使发展逐步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科学发展是务实创新的发展。要在贯彻科学发展观中坚持务实创新,用务实创新的精神和作风贯彻科学发展观,把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统一起来,把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统一起来,把领导创新与群众创新统一起来,把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与社会实际可承受能力和群众心理可承受能力统一起来。

靠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来促发展。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新一轮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新的起点上的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的发展。这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先行,加快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把人口大国变为人才强国,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要造就一支忠诚实践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要培养一批学贯中西、知行统一、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理论家、文艺家队伍,以增强国家的文化核心竞争力。要造就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熟悉国际金融,具有战略眼光和懂得现代经营的优秀企业家、银行家及民营企业家,以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要重点培养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在世界科技前沿、重点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型科学家和创新科研团队,以增强我国的科技竞争力。要建设一支以技师、高级技师为骨干的技艺精湛、掌握现代制造业新技术的专业化高技能人才队伍,以及一支掌握现代知识和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靠亿万高素质劳动者的智慧和力量来求发展。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包含着两层意思,即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既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享受主体,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创造主体。离开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离开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坚持群众路线,实际上就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党的思想路线,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科学发展观强调关注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从群众的意见中汲取智慧,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量促进发展,从而把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宗旨与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统一起来,把科学发展观与唯物史观统一起来,把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制度和群众路线统一起来。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既忠实继承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问题的理论成果,又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从而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集中代表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指导中国人民实现健康发展、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